玥庄村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咨询中!工业用地招拍挂、厂房购买及租赁、公司注册流程、产业扶持政策、规上企业入库纳统政策、高新技术企业认定、专精特新企业认定、科技型中小企业认定、瞪羚企业认定、独角兽企业认定、牛羚企业认定、隐形冠军企业认定、企业上市挂牌、等各项企业优惠政策,一键查询,了解详情!
您想咨询玥庄村招商引资优惠政策?欢迎致电:400-116-9096
玥庄村位于莱城东南19公里、里辛镇东南3公里处。地处丘陵,北与郑王庄村接壤,南面是银山,西与高家岭毗邻,东与冯家庄相接。全村现有670户,1794口人,土地面积2083.4亩。据村碑记载,玥庄,元朝末年,夏、朱姓由-大槐树老鸹窝迁此建村,原名夏朱园。洪武二年称为玥庄。相传,夏姓与朱姓共同耕种十几亩肥沃良田,人勤地不懒,种啥啥丰收,远近闻名。有人说,夏朱园里出夜明珠,因此称“珥”。“玥”是古代传说中的一种神珠。村名“夏朱园”因此改称珥庄。“夏朱园”为一片平坦肥沃的土地,现在村西。玥庄村民自元末明初居住,繁衍生息。各姓家族中都各有特点。如冯家多木匠;刘、赵多经商;郭家多教书先生;白家多行医;伊家耕种为主。多少年来,村民不分宗族、多寡、贫富,邻里世代和睦相处,村民多质朴、勤劳、善良、勇敢。据《莱芜市志》载:玥庄村已有500余年的历史,清时属泰安府莱芜县管辖;民国初属颜庄区;1951年改称第七区,1955年复称颜庄区;1958年3月撤区并乡,玥庄属郑王庄乡;同年十月改为郑王庄人民公社;1959年2月又并入颜庄人民公社;1984年4月改为颜庄办事处;1985年10月撤处并乡,玥庄村属里辛乡;1995年10月经省政府批准里辛撤乡改镇,玥庄村属里辛镇管辖。1926年春天,村民自发组成“红旗会”(郭教修为红旗会的司号员),沿村四周,就地挖土筑墙,以防匪患。围墙用三合土(砂、土、石灰)夯成,下宽上窄,高一丈六尺有余,东南西北各留一门。解放战争期间,村民不满-的铁蹄蹂躏,奋起抗争,在著名的“玥庄抗粮斗争”中,郭德全壮烈牺牲。后来因匪患渐少,遂不再修复。致使仅与袁振芳家的东院墙48余米和冯文彬至冯文生家东院墙共计180余米的围墙。这些是历史的见证,将永远记载着珥庄人民不畏匪患、可歌可泣的抗粮斗争。玥庄村美丽富饶,主要农作物有玉米、小麦、花生、地瓜、谷子、高粱、大豆等;土特产有红小豆、荞麦、红豆、绿豆、芝麻。1983年后,由于改进了耕作技术,家庭联产承包制的实行,使小麦、玉米的产量大幅度提高,村民彻底改变了半年糠菜半年粮的贫困生活。玥庄村的高山丘陵,沟沟汊汊都有水,大大小小的水库、塘坝星罗棋布。本村有中型水库五座,塘坝六座,大口机井六眼。村南698米深、直径0.56米的特大口深井,创造了莱芜水文之最。东泉沟的“月牙泉”和村北泉子崖的“珍珠泉”,千百年来,不因天气干旱而枯竭,清流甘甜。珍珠泉从高达28米的山崖罅隙中喷涌而去,斗折蛇行泻人直径约2.5米的深潭,激起一串串水花,在阳光的照射下,宛如一串串闪闪发光的珍珠。由于此泉清澈、甘甜,且泉潭相映成趣,环境幽静,多少年来成了人们汲水观光于一体的好去处。1999年经上级卫生部门取样抽查证明,此泉水不但具备清澈、甘洌之特点,而且富有人体生长所必不可少的锌、铁、钙、锶等多种微量元素。周围村庄的村民都前来取水。朝朝夕夕,人流不断,形成了一道亮丽的取水风景线。玥庄村民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创造了光辉的业绩。战争年代全村男女老幼齐参战,儿童团站岗放哨,妇救会组织妇女做军鞋、军袜;男同志踊跃支前。人们推着小车过黄河、渡长江送军粮。战争年代段明文、李玉恒、冯永章、郭德全、刘振兰等人,为国光荣捐躯。他们是玥庄村的光荣和骄傲,将永远激励着后人勇往直前,奋斗不息。1950年底先后成立了“换工组”、“变工组”、“互助组”。,1954年成立了初级社。1957年与银山村联合成立厂农业合作社,社长冯金章。1958年和全国各地一样也吃起了“大锅饭”(食堂),在大炼钢铁运动中,人们支起了数以万计的“一脚蹬”小炼钢炉,毁了农具,砸了铁锅炼钢铁。人们无暇顾及秋收,地瓜全部烂掉,庄稼丰产未收,以后连年自然灾害,许多人靠吃树叶、草根、榆树皮、地瓜叶度日。1971年,玥庄村响应党中央的号召,移河造田180多亩,砌,河岸墙2400余米。1974年至1975年两年开山劈岭,改造涝洼滩净增土地96亩;1976年至1977年男女齐参战,顶风冒雪,披星戴月,兴建库容量5万、12万和30万立方米的小型水库共3座。挖大口深井6口,架设渡槽两座约900余米(东岭、北沟、遗址)。砌水渠12条,总长约26000米。这样扩大了水浇面积,90%的土地得到灌溉,农作物产量大幅度提高。1982年玥庄村实行家庭联产责任承包制,改变了传统的种植模式,大力推广科学种田,亩产量大幅度上升,彻底解决了村民的温饱问题:随之玥庄村民与时俱进,狠抓产业调整,在抓好粮食作物生产的同时,努力做好经济作物的种植。在历届村党支部村委会的领导下,从1958年就开始向荒山宣战,在银山挖鱼鳞坑、修梯田,栽下柏树、槐树、榆树8000余株,柿树、山楂树8600余棵;以酸枣棵为砧木嫁接优质枣树630余株,栽植核桃260余株、优质大红袍花椒树248余亩。在l2户山林承包户精心管理下,不论成材树还是经济树,都长势旺盛,郁郁葱葱。不仅有利于水土保持,而且改变了自然生态环境。村民们经济收入逐年增加,仅花椒一项,每年收入达25万元。1985年镇统一规划修大寨田180多亩.随后近几年在棋山流域搞生态森林公园,栽杏树、樱桃树、苹果树和油桃、猕猴桃、蟠桃、中华寿桃等一大批“名、优、稀、特”品种,120多亩,新栽臣峰葡萄74亩。多种经济树已进入盛果期。村民观念更新,注重绿色食品,果品采用套袋,结果经济效益大幅度提高,每公斤寿桃可卖到2.4元钱。玥庄村民经济意识超前,早在集体所有制时就建有石灰厂、石料厂、砖瓦厂各一处。本村石灰窑,用小青石子烧出的灰,以质优价廉而久负盛名。占地160余亩的石料厂,现从业人员百余人,日开采量千余方,年产值600余万元。银山脚下的砖瓦窑是1961年建造的,距今已有40多年的历史,原来烧黑砖瓦规模较小,1984年将黑砖瓦改烧红砖,1989年为扩大生产规模,安排农村剩余劳力,将砖厂建成大型砖窑。1985年开始种蒜、种姜,所种大蒜以其“个大、色美、味香”备受省内外客商的青睐。大棚芦荟、温室鲜人掌已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演唱莱芜梆子是玥庄村的艺术传统。早在民国以前,冬季就有文艺爱好者郭德一、郭德杏、赵传庚、段明汝等挖地窖,排练节目,自筹资会购镶900余件,20世纪初期,组织40余人编排了30多个剧目,如《对花枪》、《豹头山》、《打金枝》等。除在本村演出外还应邀去附近冯家庄、三岔河、高家岭演出,同时赴县城参加历届会演。1966年40余人成立了毛泽东思想文艺宜传队,并先后聘请老艺人吴行、莱芜梆子剧团著名演员赵金凤传教唱腔。1968年至l978年历届会演都参加。明庄村自古以来就崇尚知识,重视教育。在民国六年(1917年)自发成立学校一处,先后聘请刘光生、冯麟为私塾先生。1946年解放战争期间,党的地下工作者吴风林,白天教学生,夜晚开展党的地下工作。1950年学校又重新兴办,1970年成立载帽联小。1974年由于大力发展教育事业,成立了由玥庄、高家岭、冯家庄为主的玥庄联中。1993年春季投资80余万元,干部群众纷纷捐款,建起了一座三层教学大楼,成为当时莱芜境内山区第一家拥有三层教学楼的单位。从此玥庄村文化教育步入新时代。尊师重教的风尚,促进了村民文化素质的提高。白1977年恢复高考制度至2000年,明庄村先后考取大中专生268名,其中大学生93人,研究生6人,提拔为县团级以上干部的9人。本村从事教育、考取大学,崇尚知识形成浓厚氛围,如村民乾乾亮一家祖孙四代5人从事中学教育,成为教育世家。现在玥庄村民谈论“富有的话题”,已不再是议论准家有多少钱,而是专看谁家考上了多少大中专学生,成为时尚。玥庄村民向来心灵手巧,能工巧匠层出不穷,从事手雕工艺68年的冯现居老人在术雕上独树一帜。经他雕刻的花板,玲珑剔透,形象栩栩如生,声名远扬;白李氏的“(白)酒(典)纸止血”、“除去喉中刺”之谜至今无人能解。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村民冯文利率先从事个体经营,他筹资12万元购买50拖拉机两台,雇人给锻压厂运钢材,挣下一大笔款,不仅买上了小轿车,而且还盖上了一座二层小洋楼。吕元美治厂有方,善于管理炉料粉末,年产值上百万元,上交利税10余万元,成了里辛镇交税大户。人们更新了经济理念,经济效益逐年提高。85%的农户安装了电话,98%的村民看上了大彩电,70%以上的户用上磨糊机。全村现有拖拉机66台,大汽车、挖掘机16辆,小轿车、大发、夏利24辆,钻机一部。集体经济和个体私营业不断发展,村民住房由原来的黑屋子破草房变成了窗明几净的前出厦后橱房的豪华住宅继而在公路两侧、经济开发区,一座座居民楼拔地而起。居民的生活真好比芝麻开花节节高现在1600多名村民,正用自己的聪明才智、描绘着玥庄村的锦绣蓝图,在不久的将来,它必将成为一颗璀灿的明珠。*数据来源于莱芜市人民政府网站玥庄村附近有汶源风光区、钢城大汶河国家湿地公园、棋山省级森林公园、山东巧夺天工红木博物馆、华山国家森林公园等旅游景点,有莱芜鸡腿葱、莱芜黑山羊、莱芜大蒜、莱芜花椒、炒木樨肉等特产。
您想咨询玥庄村招商引资优惠政策?欢迎致电:400-116-9096
玥庄村位于莱城东南19公里、里辛镇东南3公里处。地处丘陵,北与郑王庄村接壤,南面是银山,西与高家岭毗邻,东与冯家庄相接。全村现有670户,1794口人,土地面积2083.4亩。据村碑记载,玥庄,元朝末年,夏、朱姓由-大槐树老鸹窝迁此建村,原名夏朱园。洪武二年称为玥庄。相传,夏姓与朱姓共同耕种十几亩肥沃良田,人勤地不懒,种啥啥丰收,远近闻名。有人说,夏朱园里出夜明珠,因此称“珥”。“玥”是古代传说中的一种神珠。村名“夏朱园”因此改称珥庄。“夏朱园”为一片平坦肥沃的土地,现在村西。玥庄村民自元末明初居住,繁衍生息。各姓家族中都各有特点。如冯家多木匠;刘、赵多经商;郭家多教书先生;白家多行医;伊家耕种为主。多少年来,村民不分宗族、多寡、贫富,邻里世代和睦相处,村民多质朴、勤劳、善良、勇敢。据《莱芜市志》载:玥庄村已有500余年的历史,清时属泰安府莱芜县管辖;民国初属颜庄区;1951年改称第七区,1955年复称颜庄区;1958年3月撤区并乡,玥庄属郑王庄乡;同年十月改为郑王庄人民公社;1959年2月又并入颜庄人民公社;1984年4月改为颜庄办事处;1985年10月撤处并乡,玥庄村属里辛乡;1995年10月经省政府批准里辛撤乡改镇,玥庄村属里辛镇管辖。1926年春天,村民自发组成“红旗会”(郭教修为红旗会的司号员),沿村四周,就地挖土筑墙,以防匪患。围墙用三合土(砂、土、石灰)夯成,下宽上窄,高一丈六尺有余,东南西北各留一门。解放战争期间,村民不满-的铁蹄蹂躏,奋起抗争,在著名的“玥庄抗粮斗争”中,郭德全壮烈牺牲。后来因匪患渐少,遂不再修复。致使仅与袁振芳家的东院墙48余米和冯文彬至冯文生家东院墙共计180余米的围墙。这些是历史的见证,将永远记载着珥庄人民不畏匪患、可歌可泣的抗粮斗争。玥庄村美丽富饶,主要农作物有玉米、小麦、花生、地瓜、谷子、高粱、大豆等;土特产有红小豆、荞麦、红豆、绿豆、芝麻。1983年后,由于改进了耕作技术,家庭联产承包制的实行,使小麦、玉米的产量大幅度提高,村民彻底改变了半年糠菜半年粮的贫困生活。玥庄村的高山丘陵,沟沟汊汊都有水,大大小小的水库、塘坝星罗棋布。本村有中型水库五座,塘坝六座,大口机井六眼。村南698米深、直径0.56米的特大口深井,创造了莱芜水文之最。东泉沟的“月牙泉”和村北泉子崖的“珍珠泉”,千百年来,不因天气干旱而枯竭,清流甘甜。珍珠泉从高达28米的山崖罅隙中喷涌而去,斗折蛇行泻人直径约2.5米的深潭,激起一串串水花,在阳光的照射下,宛如一串串闪闪发光的珍珠。由于此泉清澈、甘甜,且泉潭相映成趣,环境幽静,多少年来成了人们汲水观光于一体的好去处。1999年经上级卫生部门取样抽查证明,此泉水不但具备清澈、甘洌之特点,而且富有人体生长所必不可少的锌、铁、钙、锶等多种微量元素。周围村庄的村民都前来取水。朝朝夕夕,人流不断,形成了一道亮丽的取水风景线。玥庄村民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创造了光辉的业绩。战争年代全村男女老幼齐参战,儿童团站岗放哨,妇救会组织妇女做军鞋、军袜;男同志踊跃支前。人们推着小车过黄河、渡长江送军粮。战争年代段明文、李玉恒、冯永章、郭德全、刘振兰等人,为国光荣捐躯。他们是玥庄村的光荣和骄傲,将永远激励着后人勇往直前,奋斗不息。1950年底先后成立了“换工组”、“变工组”、“互助组”。,1954年成立了初级社。1957年与银山村联合成立厂农业合作社,社长冯金章。1958年和全国各地一样也吃起了“大锅饭”(食堂),在大炼钢铁运动中,人们支起了数以万计的“一脚蹬”小炼钢炉,毁了农具,砸了铁锅炼钢铁。人们无暇顾及秋收,地瓜全部烂掉,庄稼丰产未收,以后连年自然灾害,许多人靠吃树叶、草根、榆树皮、地瓜叶度日。1971年,玥庄村响应党中央的号召,移河造田180多亩,砌,河岸墙2400余米。1974年至1975年两年开山劈岭,改造涝洼滩净增土地96亩;1976年至1977年男女齐参战,顶风冒雪,披星戴月,兴建库容量5万、12万和30万立方米的小型水库共3座。挖大口深井6口,架设渡槽两座约900余米(东岭、北沟、遗址)。砌水渠12条,总长约26000米。这样扩大了水浇面积,90%的土地得到灌溉,农作物产量大幅度提高。1982年玥庄村实行家庭联产责任承包制,改变了传统的种植模式,大力推广科学种田,亩产量大幅度上升,彻底解决了村民的温饱问题:随之玥庄村民与时俱进,狠抓产业调整,在抓好粮食作物生产的同时,努力做好经济作物的种植。在历届村党支部村委会的领导下,从1958年就开始向荒山宣战,在银山挖鱼鳞坑、修梯田,栽下柏树、槐树、榆树8000余株,柿树、山楂树8600余棵;以酸枣棵为砧木嫁接优质枣树630余株,栽植核桃260余株、优质大红袍花椒树248余亩。在l2户山林承包户精心管理下,不论成材树还是经济树,都长势旺盛,郁郁葱葱。不仅有利于水土保持,而且改变了自然生态环境。村民们经济收入逐年增加,仅花椒一项,每年收入达25万元。1985年镇统一规划修大寨田180多亩.随后近几年在棋山流域搞生态森林公园,栽杏树、樱桃树、苹果树和油桃、猕猴桃、蟠桃、中华寿桃等一大批“名、优、稀、特”品种,120多亩,新栽臣峰葡萄74亩。多种经济树已进入盛果期。村民观念更新,注重绿色食品,果品采用套袋,结果经济效益大幅度提高,每公斤寿桃可卖到2.4元钱。玥庄村民经济意识超前,早在集体所有制时就建有石灰厂、石料厂、砖瓦厂各一处。本村石灰窑,用小青石子烧出的灰,以质优价廉而久负盛名。占地160余亩的石料厂,现从业人员百余人,日开采量千余方,年产值600余万元。银山脚下的砖瓦窑是1961年建造的,距今已有40多年的历史,原来烧黑砖瓦规模较小,1984年将黑砖瓦改烧红砖,1989年为扩大生产规模,安排农村剩余劳力,将砖厂建成大型砖窑。1985年开始种蒜、种姜,所种大蒜以其“个大、色美、味香”备受省内外客商的青睐。大棚芦荟、温室鲜人掌已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演唱莱芜梆子是玥庄村的艺术传统。早在民国以前,冬季就有文艺爱好者郭德一、郭德杏、赵传庚、段明汝等挖地窖,排练节目,自筹资会购镶900余件,20世纪初期,组织40余人编排了30多个剧目,如《对花枪》、《豹头山》、《打金枝》等。除在本村演出外还应邀去附近冯家庄、三岔河、高家岭演出,同时赴县城参加历届会演。1966年40余人成立了毛泽东思想文艺宜传队,并先后聘请老艺人吴行、莱芜梆子剧团著名演员赵金凤传教唱腔。1968年至l978年历届会演都参加。明庄村自古以来就崇尚知识,重视教育。在民国六年(1917年)自发成立学校一处,先后聘请刘光生、冯麟为私塾先生。1946年解放战争期间,党的地下工作者吴风林,白天教学生,夜晚开展党的地下工作。1950年学校又重新兴办,1970年成立载帽联小。1974年由于大力发展教育事业,成立了由玥庄、高家岭、冯家庄为主的玥庄联中。1993年春季投资80余万元,干部群众纷纷捐款,建起了一座三层教学大楼,成为当时莱芜境内山区第一家拥有三层教学楼的单位。从此玥庄村文化教育步入新时代。尊师重教的风尚,促进了村民文化素质的提高。白1977年恢复高考制度至2000年,明庄村先后考取大中专生268名,其中大学生93人,研究生6人,提拔为县团级以上干部的9人。本村从事教育、考取大学,崇尚知识形成浓厚氛围,如村民乾乾亮一家祖孙四代5人从事中学教育,成为教育世家。现在玥庄村民谈论“富有的话题”,已不再是议论准家有多少钱,而是专看谁家考上了多少大中专学生,成为时尚。玥庄村民向来心灵手巧,能工巧匠层出不穷,从事手雕工艺68年的冯现居老人在术雕上独树一帜。经他雕刻的花板,玲珑剔透,形象栩栩如生,声名远扬;白李氏的“(白)酒(典)纸止血”、“除去喉中刺”之谜至今无人能解。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村民冯文利率先从事个体经营,他筹资12万元购买50拖拉机两台,雇人给锻压厂运钢材,挣下一大笔款,不仅买上了小轿车,而且还盖上了一座二层小洋楼。吕元美治厂有方,善于管理炉料粉末,年产值上百万元,上交利税10余万元,成了里辛镇交税大户。人们更新了经济理念,经济效益逐年提高。85%的农户安装了电话,98%的村民看上了大彩电,70%以上的户用上磨糊机。全村现有拖拉机66台,大汽车、挖掘机16辆,小轿车、大发、夏利24辆,钻机一部。集体经济和个体私营业不断发展,村民住房由原来的黑屋子破草房变成了窗明几净的前出厦后橱房的豪华住宅继而在公路两侧、经济开发区,一座座居民楼拔地而起。居民的生活真好比芝麻开花节节高现在1600多名村民,正用自己的聪明才智、描绘着玥庄村的锦绣蓝图,在不久的将来,它必将成为一颗璀灿的明珠。*数据来源于莱芜市人民政府网站玥庄村附近有汶源风光区、钢城大汶河国家湿地公园、棋山省级森林公园、山东巧夺天工红木博物馆、华山国家森林公园等旅游景点,有莱芜鸡腿葱、莱芜黑山羊、莱芜大蒜、莱芜花椒、炒木樨肉等特产。
山东招商政策
招商政策
投资流程
土地招拍挂
厂房价格
注册公司
优惠政策
山东投资流程
外商投资
买地自建
厂房租赁
写字楼租赁
公司注册
优惠政策
招商中心
- 联系我们
- 企业入驻
获取园区招商政策资料
立即获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