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村镇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咨询中!工业用地招拍挂、厂房购买及租赁、公司注册流程、产业扶持政策、规上企业入库纳统政策、高新技术企业认定、专精特新企业认定、科技型中小企业认定、瞪羚企业认定、独角兽企业认定、牛羚企业认定、隐形冠军企业认定、企业上市挂牌、等各项企业优惠政策,一键查询,了解详情!
您想咨询初村镇招商引资优惠政策?欢迎致电:400-162-2002
初村镇位于山东省威海城区西部,交通便利,环境优美,辖34个村民委员会,1个居民委员会,面积72.7平方公里,耕地2300公顷,海岸线长18公里。初村镇资源丰富,交通发达,烟石公路横贯中部,与初张、烟威公路交汇形成公路网络,北部近海处建有烟威一级汽车专用线。省内最大的跨海大桥凌驾初村北海。初村北临黄海,有万亩海水浴场,万亩林场,万亩养殖基地,是旅游、避暑、疗养的胜地。初村镇经济发展较快,现形成以机械制造、食品加工、纺织服装、电子、家具、工艺品等几大类,共53家,工业基础较为雄厚。农业方面,大力发展订单农业。全镇优质水果、反季节蔬菜均达到5000多亩,水产业、畜牧业均有显著的发展。-现状2003年5月,初村镇城建制由原威海市环翠区划归威海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规划建设威海市发展的重要一翼----科技新城。科技新城将遵循科技新城将遵循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以及与市区相衔接的原则,按照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和高速度发展的方针,将初村新区建成高等教育聚集区、高知人才创业区、高新技术产业区、高等住宅生活区、高尚文明新社区,快速展开威海城区发展的西翼。初村镇是一个农业大镇,长期的投入,形成了完备的农业生产体系,农业在全镇经济中的基础地位日益牢固。开发建设以来,镇党委、政府在不断加大开发建设的力度同时,坚持农业基础地位不动摇,着力把农业结构调整作为“三农”工作的重中之重,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以优化布局、强化特色、提高品质为着力点,确立了“上规模、抓特色,突出地域特点,走标准化建设”的工作思路,发动和带领农民扎实推进农业结构调整,积极引进名、优、特、新品种,大力发展优质、高产、高效的现代农业,全镇农村经济呈现了持续快速发展的态势。2006年,实现农业增加值1.68亿元,较上年增长18%;农民人均纯收入6568元,增长15.6%。2007年,初村镇把沼气池建设作为一项民心工程,扎实推进沼气池建设。每个沼气池农户出资400元,市区两级补助1500元,政府补助200元。全年共完成307座马石泊村严把四关,确保沼气池建设顺利推进,目前,建成沼气池31座,年底可完成35座。一是严把采购关。在设备材料采购上,坚持“货比三家,质优价廉”的原则,从济南购入设备30套。二是严把建设关。培训2名沼气池建设技术人员,严格按照沼气池的建设标准,建成精品工程。三是严把验收关。把好挖、修、砌、装等关键环节,落实责任,谁出问题谁负责,保证了工程的质量。四是严把培训关。坚持建池和培训结合的办法,组织沼气知识培训2期,培训农户40多户,确保沼气建设开挖一座,建成一座,点火启动一座。西北道村采取四项措施,大力推广沼气池建设,全年建成沼气池30座。一是广泛宣传。通过宣传栏、广播等形式,广泛宣传沼气池建设的经济性、实用性、环保性,帮助农民算好政策帐、经济帐和生态帐。二是典型带动。组织两委成员、部分农户到荣成虎山镇现场观摩沼气池使用效果,调动了农户建设积极性。三是规范建设。村两委组织技术和施工人员,从开挖、备料到修建严格把关,统筹安排,合理调度,科学施工。四是强化服务。统一印发了沼气池使用手册,安排技术人员定期入户指导。2007年10月下旬,初村镇土地开发整理项目一次性通过市级验收。该土地整理项目为省里投资的土地整理重点项目,项目总面积500公顶,完成投资1132万元。共涉及佃里院、远庄、马石泊等6个行政村。该项目自2006年9月开始动工,于2007年9月完工,新增耕地68.28公顷。在开发整理过程中,共活动土石方152万立方米;维修加固塘坝7座,建高位蓄水池6座,建大口井4眼;修田间路、生产路31条,总长19707米;建桥涵26座;铺设管道21226米;新挖平塘4座,砌石4348立方米;建扬水站3座,闸阀井351座;干砌石护坡18892立方米;建100千伏安变电站2座,架设线路1800米;植树1.3万株。通过开发整理,原来的小块地变成大块地,荒坡、荒草地变成耕地,山岭薄地变成“旱能浇、涝能排、田成方、路成网”的稳产高产田。该项目的完成为加速我镇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实现项目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目标夯实了基础。全镇共有耕地3.1万亩,在保持小麦、玉米、花生等传统经济作物适度规模的基础上,重点发展西洋参、花卉苗木、瓜果蔬菜等城郊型订单种植业,总面积达到了5000亩,其中已建成西洋参种植基地5处共900亩,花卉苗木种植基地17处共1500亩,反季节蔬菜种植基地8处共1600亩,无公害蔬菜种植基地2处共300亩,培育了一批特色种植专业村、专业户。2007年,成功实施了总投资1125.2万元的初村镇佃里院省级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对涉及镇区南部莱山、佃里院、远庄、长夼、马石泊、小产等6个行政村的500公顷土地进行了综合整治,共整治梯田450公顷,修造田间道路长4760米、生产路长22430米,维修加固塘坝7座、开挖大口井4眼,新建高位蓄水池6座、扬水站3座,铺设节水输配管网21225米,整修板涵8座,新建过路管涵36座、漫水桥3座,植树12300棵,新增耕地69公顷。2008年-2009年,计划再投资3000万元,实施土地整理项目二期工程,使原来的小块地变成大块地,荒坡、荒草地变成耕地,山岭薄地变成“旱能浇、涝能排、田成方、路成网”的稳产高产田。同时,土地耕作将更加便利,机械化作业程度大大提高。项目的实施为加速我镇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发展现代农业和旅游观光农业创造了有利的条件。目前,以恒山庄园、东车门水库、南山五股顶为核心的生态旅游观光农业园项目已经启动,总投资达1亿元。全镇共有山峦林地45000多亩,其中果业种植面积7500亩,主要以优质苹果为主。近几年,注重发展特色果业,依托现代农业科学技术,积极为农民提供脱毒苗木,先后引进了银杏、板栗、大枣、水晶梨、大樱桃、提子葡萄等名优果品20多个,使全镇果树品种更新走在了市场的前面。全镇共有从事畜牧业生产的劳动力1800人,在稳定猪、牛、羊、鸡等传统畜牧业生产规模的同时,大力发展貂、狐、貉等特种养殖业,已建成貂、狐、藏獒等特种养殖小区35处,形成了区域化布局、规模化养殖、专业化生产的格局,畜牧业已经从农村家庭副业一跃成为农民增收的主渠
您想咨询初村镇招商引资优惠政策?欢迎致电:400-162-2002
初村镇位于山东省威海城区西部,交通便利,环境优美,辖34个村民委员会,1个居民委员会,面积72.7平方公里,耕地2300公顷,海岸线长18公里。初村镇资源丰富,交通发达,烟石公路横贯中部,与初张、烟威公路交汇形成公路网络,北部近海处建有烟威一级汽车专用线。省内最大的跨海大桥凌驾初村北海。初村北临黄海,有万亩海水浴场,万亩林场,万亩养殖基地,是旅游、避暑、疗养的胜地。初村镇经济发展较快,现形成以机械制造、食品加工、纺织服装、电子、家具、工艺品等几大类,共53家,工业基础较为雄厚。农业方面,大力发展订单农业。全镇优质水果、反季节蔬菜均达到5000多亩,水产业、畜牧业均有显著的发展。-现状2003年5月,初村镇城建制由原威海市环翠区划归威海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规划建设威海市发展的重要一翼----科技新城。科技新城将遵循科技新城将遵循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以及与市区相衔接的原则,按照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和高速度发展的方针,将初村新区建成高等教育聚集区、高知人才创业区、高新技术产业区、高等住宅生活区、高尚文明新社区,快速展开威海城区发展的西翼。初村镇是一个农业大镇,长期的投入,形成了完备的农业生产体系,农业在全镇经济中的基础地位日益牢固。开发建设以来,镇党委、政府在不断加大开发建设的力度同时,坚持农业基础地位不动摇,着力把农业结构调整作为“三农”工作的重中之重,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以优化布局、强化特色、提高品质为着力点,确立了“上规模、抓特色,突出地域特点,走标准化建设”的工作思路,发动和带领农民扎实推进农业结构调整,积极引进名、优、特、新品种,大力发展优质、高产、高效的现代农业,全镇农村经济呈现了持续快速发展的态势。2006年,实现农业增加值1.68亿元,较上年增长18%;农民人均纯收入6568元,增长15.6%。2007年,初村镇把沼气池建设作为一项民心工程,扎实推进沼气池建设。每个沼气池农户出资400元,市区两级补助1500元,政府补助200元。全年共完成307座马石泊村严把四关,确保沼气池建设顺利推进,目前,建成沼气池31座,年底可完成35座。一是严把采购关。在设备材料采购上,坚持“货比三家,质优价廉”的原则,从济南购入设备30套。二是严把建设关。培训2名沼气池建设技术人员,严格按照沼气池的建设标准,建成精品工程。三是严把验收关。把好挖、修、砌、装等关键环节,落实责任,谁出问题谁负责,保证了工程的质量。四是严把培训关。坚持建池和培训结合的办法,组织沼气知识培训2期,培训农户40多户,确保沼气建设开挖一座,建成一座,点火启动一座。西北道村采取四项措施,大力推广沼气池建设,全年建成沼气池30座。一是广泛宣传。通过宣传栏、广播等形式,广泛宣传沼气池建设的经济性、实用性、环保性,帮助农民算好政策帐、经济帐和生态帐。二是典型带动。组织两委成员、部分农户到荣成虎山镇现场观摩沼气池使用效果,调动了农户建设积极性。三是规范建设。村两委组织技术和施工人员,从开挖、备料到修建严格把关,统筹安排,合理调度,科学施工。四是强化服务。统一印发了沼气池使用手册,安排技术人员定期入户指导。2007年10月下旬,初村镇土地开发整理项目一次性通过市级验收。该土地整理项目为省里投资的土地整理重点项目,项目总面积500公顶,完成投资1132万元。共涉及佃里院、远庄、马石泊等6个行政村。该项目自2006年9月开始动工,于2007年9月完工,新增耕地68.28公顷。在开发整理过程中,共活动土石方152万立方米;维修加固塘坝7座,建高位蓄水池6座,建大口井4眼;修田间路、生产路31条,总长19707米;建桥涵26座;铺设管道21226米;新挖平塘4座,砌石4348立方米;建扬水站3座,闸阀井351座;干砌石护坡18892立方米;建100千伏安变电站2座,架设线路1800米;植树1.3万株。通过开发整理,原来的小块地变成大块地,荒坡、荒草地变成耕地,山岭薄地变成“旱能浇、涝能排、田成方、路成网”的稳产高产田。该项目的完成为加速我镇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实现项目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目标夯实了基础。全镇共有耕地3.1万亩,在保持小麦、玉米、花生等传统经济作物适度规模的基础上,重点发展西洋参、花卉苗木、瓜果蔬菜等城郊型订单种植业,总面积达到了5000亩,其中已建成西洋参种植基地5处共900亩,花卉苗木种植基地17处共1500亩,反季节蔬菜种植基地8处共1600亩,无公害蔬菜种植基地2处共300亩,培育了一批特色种植专业村、专业户。2007年,成功实施了总投资1125.2万元的初村镇佃里院省级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对涉及镇区南部莱山、佃里院、远庄、长夼、马石泊、小产等6个行政村的500公顷土地进行了综合整治,共整治梯田450公顷,修造田间道路长4760米、生产路长22430米,维修加固塘坝7座、开挖大口井4眼,新建高位蓄水池6座、扬水站3座,铺设节水输配管网21225米,整修板涵8座,新建过路管涵36座、漫水桥3座,植树12300棵,新增耕地69公顷。2008年-2009年,计划再投资3000万元,实施土地整理项目二期工程,使原来的小块地变成大块地,荒坡、荒草地变成耕地,山岭薄地变成“旱能浇、涝能排、田成方、路成网”的稳产高产田。同时,土地耕作将更加便利,机械化作业程度大大提高。项目的实施为加速我镇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发展现代农业和旅游观光农业创造了有利的条件。目前,以恒山庄园、东车门水库、南山五股顶为核心的生态旅游观光农业园项目已经启动,总投资达1亿元。全镇共有山峦林地45000多亩,其中果业种植面积7500亩,主要以优质苹果为主。近几年,注重发展特色果业,依托现代农业科学技术,积极为农民提供脱毒苗木,先后引进了银杏、板栗、大枣、水晶梨、大樱桃、提子葡萄等名优果品20多个,使全镇果树品种更新走在了市场的前面。全镇共有从事畜牧业生产的劳动力1800人,在稳定猪、牛、羊、鸡等传统畜牧业生产规模的同时,大力发展貂、狐、貉等特种养殖业,已建成貂、狐、藏獒等特种养殖小区35处,形成了区域化布局、规模化养殖、专业化生产的格局,畜牧业已经从农村家庭副业一跃成为农民增收的主渠
山东招商项目
-
威海临港经济技术开发区苘山镇创新创业基地
山东-威海
-
大庆工业园
山东-威海-乳山市
-
威海“崑嵛娃娃”文化创意产业基地
山东-威海-乳山市
-
威海创客小镇孵化器
山东-威海-文登区
-
威海鼎盛国际物流园
山东-威海-环翠区
-
威海飞达企业孵化器
山东-威海-环翠区
山东招商政策
招商政策
投资流程
土地招拍挂
厂房价格
注册公司
优惠政策
山东投资流程
外商投资
买地自建
厂房租赁
写字楼租赁
公司注册
优惠政策







- 联系我们
- 企业入驻

立即获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