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威海产业园区

山东威海招商引资

招商政策

投资流程

土地招拍挂

厂房价格

注册公司

优惠政策

山东威海投资流程

外商投资
买地自建
厂房租赁
写字楼租赁
公司注册
优惠政策

威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威海市重大突发事件应急保障体系建设规划(2021—2030年)的通知

政策
发布部门:威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1年09月07日 有效性:有效
为基础,以综治中心为平台,以网格化服务管理为依托,以信息化为支撑的基层公共安全治理体系,加强重大安全问题联治、平安建设联创,全面落实联防联控措施,构筑群防群治的严密防线。(2)基层公共安全治理。深化镇(街道)基层应急管理能力标准化建设和行政村(社区)应急服务站(点)建设,持续提升基层应急管理能力。深入推进综合减灾社区建设工作,提高村(社区)应急规范化水平。开展安全发展城市建设工作,打造城市安全管理品牌,提高城市安全风险管控能力。(3)基层应急防控力量。建立健全各级干部“进乡村、进社区、进企业、进网格”工作机制,推动防控力量向社区下沉、向村居延伸。加强基层应急管理信息员队伍建设,做好险情快报、信息核查、政策宣传、协助管控、服务群众等工作,实现重大风险信息直报,提升基层第一时间应急响应能力。三、重大工程(一)应急管理信息化建设工程。依托省应急管理数据支撑体系,推进监督管理、监测预警、指挥救援、应急决策支持和政务服务五大类业务应用,突出监测预警信息化建设,加强上下联动的应急指挥救援、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应急决策支持系统建设。到2022年底,实现信息化与应急管理业务融合;到2025年底,打造“智慧应急”,实现感知网络全面覆盖,有线、无线、卫星通信网广域覆盖,数据统一接入应急大数据平台;到2030年底,完成应急管理业务现代化建设。(二)应急指挥中心和风险监测预警中心工程。立足承担各级党委、政府应对较大及以上事故灾害总指挥部任务,统筹规划、分布实施,优化完善市县两级应急指挥中心建设,完善提升值班调度、应急指挥、视频会议、会商研判、辅助决策等功能。建设移动应急指挥平台,为突发事件现场处置提供指挥场所,完善提升指挥调度、应急通信、现场保障等功能。依托应急指挥中心,建设公共安全风险监测预警中心,应用公共安全风险监测预警和预警信息发布系统,开展公共安全风险全要素、全过程监测和研判、预警工作,具备公共安全风险快速识别、信息沟通与实时共享、综合风险评估、风险防控、预警信息发布、物资配置与调度等功能,为应急管理提供决策支持。(三)应急物资储备建设工程。采取新建、改扩建、租用等方式,建设市县两级地方应急物资储备库。以市级应急物资储备库为中心,布局县级应急物资调配站和镇级应急物资调配点。提升应急物资储备管理信息化水平,加强应急物资储备库智能化管理,推进应急物资集装单元化建设。统筹各类应急储备物资和仓储物流设施,建设综合应急物资储备库、单位。(四)应急装备现代化建设工程。重点加强无人监测飞机、快速搜救、大型油气储罐灭火、大功率快速排水、救援机器人、高层楼宇灭火系统、海上溢油应急处置和海上大规模人员救助等应急救援技术装备的应用配备,强化应急装备更新、改造、维护,提高应急装备配备水平。(五)航空救援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工程。坚持政府推动、市场主导和突出重点、全面覆盖的原则,建设服务范围广、应急响应快、处置措施强的航空救援力量。加快救援专业人才队伍、航空救援基础设施、救援装备一体化建设。建设覆盖全市的航空救援服务体系,为森林火灾扑救、人员救助、紧急情况下人员及装备物资快速送达提供航空运输保障。(六)应急医疗卫生建设工程。优化传染病救治机构规划布局,建设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高端装备配置和关键技术储备,提升传染病救治能力。设置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救援区域中心,突出优势学科建设,构建突发事件处置救援网络。(七)应急科普实训基地建设工程。采取政府投资、政府引导社会投资、社会投资等多种方式,统筹区市、开发区科普和体验式场馆资源,大力推进应急科普实训基地建设,鼓励县镇两级结合实际建设各种类型、各种层次,面向社会公众的应急科普场馆,优化运营管理模式,积极开展应急避险、逃生自救、居家安全、防震减灾、公共安全、重点行业领域安全等科普教育,为应急管理人员、专业救援队伍、重点岗位员工、社会公众等提供实训演练、应急避险、逃生自救、安全培训等服务,提高社会公众防灾减灾意识和应急避险能力。(八)灾害风险调查和重点隐患排查工程。开展全市灾害综合风险普查,摸清各灾种、多灾合一、跨灾种演进风险和隐患底数。建立全市自然灾害风险基础数据库,编制自然灾害综合风险图和综合防治区划图,掌握重点区域抗灾能力。(九)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修复工程。加强森林生态廊道建设,强化林业生态修复保护。实施水源涵养与水土保持、重点河湖生态治理与修复、地下水生态脆弱区治理与修复、防汛抗旱水利工程生态化绿色化建设。开展“蓝色海湾”整治行动,大力推进乡村绿化美化、山区生态绿化和生态退耕工程建设。(十)防汛抗旱水利提升工程。深入开展堤防加固、河道治理、控制性工程和抗旱工程建设,完善防洪抗旱工程体系。加强中小河流治理、山洪灾害防治、城乡防洪排涝整治、病险水库和病险水闸除险加固。加强堤防、水库等防洪设施建设,完善防洪排涝设施,全面提高城乡防洪排涝能力。(十一)海岸带保护修复工程。推进沿海地区海岸防波堤、沿海防护林修复及相关海岸带防护设施建设,提升抵御台风、风暴潮等海洋灾害能力。建设生态海堤,发挥生态系统防潮御浪、固堤护岸等减灾功能。实施生态护岸改造,增设潮汐通道。(十二)地震易发区房屋设施加固工程。对地震灾害易发区的居民小区、校舍、医院、重要交通线、电力和电信网络、危化品厂房、水库大坝等进行抗震加固。规范城乡新建住宅和公共设施安全设计,提高抗震防灾能力。进一步强化高层建筑抗震防灾措施。科学合理规划、高标准建设应急避难场所。四、实施保障(一)加强组织领导。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切实加强对重大突发事件应急保障体系建设工作的组织领导,认真履行职责,积极推进规划目标任务落实。要完善配套政策措施,促进重要项目、重点工程顺利实施,尽快落地见效。(二)制定行动计划。制定全市突发事件应急保障体系建设三年行动计划,三年行动计划目标任务与规划充分衔接,以三年为周期持续推进,确保规划有序实施、落到实处。建立全市突发事件应急保障体系建设重大项目库,坚持“项目跟着规划走、要素跟着项目走”,把最急迫、最紧要的工作纳入三年行动计划中加快实施,尽快完善应急医疗、物资、力量、通信、航空救援等保障体系,实现保障能力提升。(三)强化政策扶持。把防控新冠肺炎疫情的制度成果,及时推广应用到防灾减灾、防汛抗旱、安全生产、能源安全、信息网络等领域,进一步完善政策体系,制定完善应急征用、医疗服务、生活保障、慈善捐赠、受灾群体救助、关联产业扶持、科技创新等措施。严格按照《预算法》的要求,在一般公共预算中足额安排预备费,保障当年预算执行中自然灾害等突发事件处理增加的支出等。用足用好政府专项债券,支持符合条件的应急管理保障项目实施。加强金融信贷支持,对突发事件应急保障体系建设重大工程、项目予以重点支持。(四)加快人才培养。围绕公共安全、应急管理重点领域,编制人才需求计划,引导、支持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加大急需人才培养力度。深化职称制度改革,开展安全工程专业职称评审,同时加强安全工程领域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促进职称评价和人才培养使用相结合。(五)注重绩效评估。加强规划宣传培训,增强各级领导干部对规划战略性、导向性、重要性的认识,从整体上把握规划发展方向,增强规划执行力。强化规划硬约束,对规划执行情况定期评估和监督检查,确保规划顺利实施。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关闭本页】【打印本页】【返回顶部】相关解读•【图片解读】一图读懂·《威海市重大突发事件应急保障体系建设规划(2021—2030年)》解读•《威海市重大突发事件应急保障体系建设规划(2021—2030年)》政策解读
工业企业选址
  • 工业用地信息 工业用地信息 工业用地信息
  • 现成厂房租金 现成厂房租金 现成厂房租金
  • 仓库冻库租购 仓库冻库租购 仓库冻库租购
  • 招商引资政策 招商引资政策 招商引资政策
商务咨询服务
  • 注册公司选址 注册公司选址 注册公司选址
  • 产业政策匹配 产业政策匹配 产业政策匹配
  • 法律咨询服务 法律咨询服务 法律咨询服务
img_loading
智能检测中
投资咨询热线
400-162-2002
  • 招商引资政策
  • 工业用地招商
  • 租购厂房仓库
  • 其他相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