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威海产业园区
-
威海临港经济技术开发区苘山镇创新创业基地
山东-威海
-
大庆工业园
山东-威海-乳山市
-
威海“崑嵛娃娃”文化创意产业基地
山东-威海-乳山市
-
威海创客小镇孵化器
山东-威海-文登区
-
威海鼎盛国际物流园
山东-威海-环翠区
-
威海飞达企业孵化器
山东-威海-环翠区
山东威海招商引资
招商政策
投资流程
土地招拍挂
厂房价格
注册公司
优惠政策
山东威海投资流程
外商投资
买地自建
厂房租赁
写字楼租赁
公司注册
优惠政策






威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室转发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关于加快促进信息消费扩大内需的实施意见的通知
政策
发布部门:威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14年11月12日
有效性:有效
各区市人民政府,国家级开发区管委,南海新区管委,市政府各部门、单位: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关于加快促进信息消费扩大内需的实施意见》已经市政府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威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室2014年11月12日关于加快促进信息消费扩大内需的实施意见市经济和信息化委为加快促进信息消费,拉动国内有效需求,创建国家信息消费试点示范市,根据《国务院关于促进信息消费扩大内需的若干意见》(国发〔2013〕32号)和《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关于加快促进信息消费扩大内需的实施意见的通知》(鲁政办发〔2014〕9号)精神,结合我市实际,现提出以下实施意见:一、总体要求以深化改革为动力,以科技创新为支撑,围绕挖掘消费潜力、增强供给能力、激发市场活力、改善消费环境,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信息产业优化升级,大力丰富信息消费内容,提高信息网络安全保障能力,建立促进信息消费持续稳定增长的长效机制,推动面向生产、生活和管理的信息消费快速健康增长。二、发展目标到2015年,全市信息消费规模突破150亿元,带动信息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超过1200亿元,电子商务交易额达到1000亿元。城市家庭宽带接入能力达到100兆比特每秒(Mbps),农村家庭宽带接入能力达到20Mbps,固定宽带家庭普及率达到73%,第三代移动通信(3G)、第四代移动通信(4G)移动电话人口普及率达到50%,有线电视网络互联互通平台覆盖用户比例达到90%。企业信息化生产经营方式基本形成,工业设计云平台、电子商务平台服务当地企业用户超过1万家,带动实现信息消费服务产值30亿元。三、重点任务(一)加快信息基础设施改造升级。1.完善宽带网络基础设施。加快推进“宽带中国”示范城市建设,将信息基础设施纳入城乡建设和土地利用规划,新建住宅建筑及商住楼全面按照国家标准实施“光纤到户”,加快推动既有建筑“光纤到户”改造,开放共享公用配套设施资源。改善农村光纤接入水平,扩大农村“无线宽带”覆盖面,增强广大农民信息消费的便捷性。2.加快推进移动通信发展。统筹3G、4G、无线局域网等无线移动宽带网络协调发展,优化网络结构,提升网络质量。扩大和优化3G网络覆盖,推动4G网络建设和发展,无线局域网全面实现公共区域热点覆盖。进一步改进和完善电信服务,推动电信资费合理下降。3.推进三网融合深入开展。加快推进电信、广电业务双向进入,在实质性商用阶段取得积极进展。推动地面数字电视覆盖网建设和高清交互式电视网络设施建设。完善数字电视平台功能,大力发展交互式网络电视(IPTV)、手机电视、互联网电视、有线电视网宽带服务等融合性业务。(二)增强信息产品供给能力。1.加快培育智能终端产品。加快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产品,打造国家级计算机外设产品产业基地。重点发展激光/喷墨打印机、彩色激光打印机、3D打印机、4G视频采集及存储终端等优势产品。到2015年,实现智能终端产品销售收入150亿元。2.加快发展软件信息服务业。重点研发工业软件和中间件,计算机外设、物联网、检测仪表等领域嵌入式软件,网络通信、信息安全、食品安全、数字音视频、智能控制等领域应用软件。到2015年,软件信息服务企业达到150家,实现软件信息服务业销售收入20亿元。3.加快推进物联网产业发展。加快发展射频识别系统及产品,在芯片、标签、读写器及应用软件等方面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以高区为高端研发区,推动关键传感器件、数据传输及处理系统等研发产业化,打造物联网技术研发和产业孵化基地。以经区、临港区为制造产业区,推进电子标签在智能工业、数字农业、城市管理、交通管理、物流信息和节能环保等领域的应用,打造物联网产品制造基地和技术成果转化中心。到2015年,全市实现物联网产业产值100亿元。4.培育数字内容产业基地。重点发展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等数字内容产品,拓展网络视频、动漫游戏、数字音乐等领域的信息消费数字内容产品。到2015年,启动数字文化产业基地建设,培育数字内容产品生产重点企业,实现数字内容产业产值1亿元。5.大力发展“北斗”应用产业。加快研发北斗导航增强技术,推动核心技术及产品产业化,促进北斗导航与移动通信、地理信息、卫星遥感、移动互联网等融合发展。重点推进北斗导航定位终端产品和服务在交通运输等领域的应用,发展高品质、差异化、多层次的交通信息增值服务。(三)拓展信息消费领域。1.加快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建设公共服务、工业设计、电子政务三大云平台,提升信息服务能力。(1)公共服务云平台:主要提供基础设施、支撑软件、应用功能和信息资源等方面服务,为全市各领域智慧应用提供云平台支撑。以公共服务云平台的构建为基础,实现交通、旅游、社区、居家养老等智慧化应用,为市民衣食住行提供技术支撑。(2)工业设计云平台:主要为全市企业产品设计提供技术、软件和信息外包在线云平台服务,面向企业提供二维、三维产品设计和全生命周期管理的在线工业设计云服务,有效解决我市中小企业设计能力不足、产品竞争能力弱、自建研发平台及购买软件成本高等实际问题。到2015年,平台应用企业达到400家。(3)电子政务云平台:整合市级单位电子政务资源,实现统一技术平台、统一运算存储、统一协同办公、统一内外网络、统一互联网出口、统一安全防护、统一运行维护,为党政部门的核心办公系统和政务服务系统提供运行维护服务,为部门间政务信息资源共享与业务协同提供技术支撑。2.推进信息示范工程建设。(1)市民网便民信息服务工程。以市民对政务、公共事业和便民服务等信息消费需求为核心,运用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先进技术,通过智能手机、平板电脑、自助终端等渠道提供融合服务,推送个性化的信息产品和信息消费内容。(2)市民一卡通工程。融合交通出行、政务服务、公用事业、商业消费等多项功能,实现一卡多用、一卡通用,并逐步与青岛、烟台等周边城市互联互通。(3)公共卫生信息服务示范工程。以市级卫生信息资源交换平台为依托,建立卫生行政管理、公共卫生信息、医疗服务管理、医疗保障和药品供应保障等信息支持体系,实现卫生信息资源协同应用,提高公共卫生服务水平与监管能力。(4)地下管网信息管理示范工程。建立地下管网信息共享平台,实现对供水、燃气、热电等管线的实时监测和管理,为社会提供地下管网数据和信息共享服务,提高城市运行的感知和监测能力。(5)社区公共服务示范工程。充分利用广电网络,以智慧应用和服务为核心,利用电视机等家庭信息终端,搭建智能化民生服务平台,提升民生领域信息服务水平。(6)居家养老信息服务12349示范工程。通过整合公共服务、公益服务、社会服务资源,向居民提供养老服务、医疗服务、家政服务、维修服务、社区导购、房屋租赁、人才招聘、法律服务、生活百事等9大类100多项服务。(7)智慧家庭公共服务示范工程。依托12343家政服务中心,为用户提供智能电器、智能安防等服务,扩展信息发布、物业管理、健康娱乐等功能,建成面向居家生活的家政服务平台。3.推进电子商务发展。围绕本地特色优势商品,打造一批具有一定经营规模的电子商务平台和品牌网店,组织开展企业应用电子商务推广培训活动,扩大威海品牌在网上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引导企业通过自建或利用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抢占网络营销市场,支持轮胎、服装、渔具、海洋食品、医疗等优势行业的龙头企业发展特色电子商务平台,推进企业传统营销模式向现代营销模式转变。4.深入推进“两化”融合。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加大地毯、皮革、家纺、服装等传统产业信息化改造力度,每年选择1至2个行业,每个行业选择1至3家骨干企业进行典型示范,给予重点扶持。在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创新方面实施一批重点工程,突破企业“两化”融合的薄弱环节。实施软件信息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互动工程,每年组织20家软件企业与100家制造企业对接,引导软件企业面向制造企业开发软件,提供行业解决方案,促进融合互动发展。(四)优化信息消费环境。1.构建安全可信的信息消费环境基础。健全电子认证服务体系,大力推进身份认证、网站认证和电子签名与支付等网络信任服务。积极参与国家、省基础数据库、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等数据库共建,加快建立覆盖全社会的征信系统。2.提升信息安全保障能力。严格执行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和风险评估制度,支持建立第三方安全咨询、评估与监测机制。加强政府和涉密信息系统安全管理,保障重要信息系统互联互通和部门间信息资源共享安全。强化企业、机构在网络经济活动中保护用户数据和国家、省基础数据的责任,突出加强在电信服务、电子商务等领域的个人信息保护力度。3.规范信息消费市场秩序。加强对信息服务、网络交易行为、产品及服务质量等的监管,依法查处侵犯知识产权、网络欺诈等违法犯罪行为。加强从业规范宣传,强化行业自律和社会监督,引导企业诚信经营。严格履行信息服务资费备案程序,规范互联网企业经营行为。四、政策支持(一)推进行政审批改革。严格控制新增行政审批项目,消除阻碍信息消费发展的行业性、区域性、经营性壁垒。提升电子政务服务水平,强化在线咨询、申报、预审、办理等功能,实现行政审批项目网上办理。拓宽市、县、镇三级联网审批服务事项,部门原则上统一使用电子审批系统办理行政审批业务,经批准使用的部门独立审批系统要采取技术手段与电子审批系统衔接,并纳入电子监察系统,实现互通互联、数据共享。(二)落实扶持政策。大力培育新信息产业,支持信息技术企业通过高新技术企业、软件企业等资质认定。严格执行企业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优惠税率等各项政策措施,加大现有支持小微企业税收政策落实力度,切实减轻互联网企业负担。充分发挥科技支行等金融机构作用,加大对信息消费领域的信贷支持。(三)完善统计体系。整合现有信息消费统计资源,统筹管理信息消费统计监测工作。强化信息平台建设,保证统计数据的可用性、真实性和时效性。开展运行分析,实时向社会发布相关信息,合理引导消费预期。加强信息消费政策宣传,进一步激发居民的潜在消费需求,增强信息消费信心和消费倾向。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关闭本页】【打印本页】【返回顶部】
山东威海优惠政策
更多政策
威海市人民政府关于文登区高村镇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
2024-12-31
威海市人民政府关于文登区侯家镇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
2024-12-31
威海市人民政府关于文登区界石镇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
2024-12-31
威海市人民政府关于文登区小观镇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
2024-12-31
威海市人民政府关于文登区宋村镇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
2024-12-31
威海市人民政府关于文登区泽头镇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
2024-12-31
威海市人民政府关于文登区泽库镇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
2024-12-31
威海市人民政府关于环翠区古寨西路东、益海路南等两个地块控制性详细规划调整方案的批复
2024-11-20
威海市人民政府关于文登区米山镇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
2024-09-13
威海市人民政府关于文登区张家产镇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
2024-09-13
威海市人民政府关于文登区文登营镇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
2024-09-13

工业企业选址
-
工业用地信息
-
现成厂房租金
-
仓库冻库租购
-
招商引资政策

商务咨询服务
-
注册公司选址
-
产业政策匹配
-
法律咨询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