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泰市跻身山东节能环保产业示范市行列 打造绿色转型新标杆
新泰市通过招商引资与产业升级双轮驱动,成功入选山东省节能环保产业示范县(市、区)创建单位名单,标志着当地在绿色低碳发展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近年来,新泰市将节能环保产业作为经济转型核心引擎,通过政策引导、技术创新和产业链整合,构建起覆盖废弃物处理、清洁能源、生态修复等领域的产业集群,为区域高质量发展注入绿色动能。 一、顶层设计引领产业体系重构 新泰市编制实施节能环保产业发展五年专项规划,明确"技术研发—装备制造—服务运营"全链条发展路径。重点培育节能装备制造、资源循环利用、环境治理服务三大主导板块,形成以骨干企业为龙头、中小企业协同发展的产业格局。当地建立跨部门联席会议机制,统筹土地、财税、金融等政策资源,累计投入专项资金用于企业技术改造与示范项目建设。 二、技术创新驱动产业链升级 在固体废弃物处理领域,新泰市建成智能化分拣中心和再生资源加工基地,实现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率超行业平均水平。清洁能源板块重点发展光伏组件回收与生物质能利用技术,相关企业获得多项国家专利。环保装备制造业通过"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模式,开发出高效除尘、工业废水处理等系列装备,产品广泛应用于电力、化工等行业。 三、园区集聚效应加速显现 规划建设的节能环保产业园已吸引数十家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入驻,形成从原材料回收、技术研发到终端产品制造的闭环体系。园区实施能源梯级利用和污染物集中治理,单位产值能耗较传统工业区下降显著。配套建设的公共检测平台和技术转化中心,为中小企业提供共性技术支撑,降低创新成本。 四、生态效益与经济收益双提升 通过发展节能环保产业,新泰市传统产业绿色化改造步伐加快,重点行业企业全部完成清洁生产审核。环境质量改善带动生态旅游、绿色农业等关联产业发展,形成"环保+文旅""环保+康养"等新业态。统计显示,该产业已成为当地增速最快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对财政贡献率持续提高。 五、长效机制保障可持续发展 建立节能环保企业白名单制度,实施动态化管理与精准扶持。完善绿色金融体系,推出"碳减排贷""生态修复保险"等创新产品。定期举办产业对接活动,促进技术成果转化与市场应用。下一步将重点突破关键材料、核心设备等"卡脖子"环节,争创国家级环保装备制造基地。 新泰市此次获评示范创建单位,既是对既有成效的肯定,更是新一轮绿色发展的起点。通过示范创建,当地将进一步优化产业生态,探索可复制推广的县域经济绿色转型模式,为山东省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实现提供实践样本。
2025-08-11
-
【新泰市招商】光伏农业融合产业链助力新泰贫困户增收脱贫
山东省新泰市通过招商引资整合资源,创新打造农光互补示范基地,将现代农业、光伏发电、电子商务和生态旅游四大产业深度融合,带动16个乡镇的贫困人口实现增收脱贫。当地利用采煤沉陷区发展光伏农业科技示范园,形成“棚上发电、棚下种植”的循环模式,同时培育农村电商和乡村旅游新业态,为脱贫攻坚注入可持续动力。 一、采煤沉陷区转型农光互补示范基地 新泰市翟镇曾因长期煤炭开采形成大面积沉陷区,土地资源利用率低。近年来,当地政府引入社会资本,在沉陷区建设数百个光伏蔬菜大棚,上层铺设太阳能板发电,下层种植高附加值蔬菜。这种模式不仅解决了土地复垦难题,还通过光伏发电项目每年为村集体增收。 二、四大产业协同激活乡村经济 现代农业方面,新泰市建成24个产业片区,推广智慧农业技术;光伏产业累计装机容量超300兆瓦,年发电收益用于扶贫分红;电子商务领域设立200个村级服务站,帮助农户线上销售农产品;生态旅游打造9个示范点,开发农耕体验等特色项目。多产业联动使贫困户通过土地流转、务工就业、分红收益等多渠道增收。 三、政策创新保障长效脱贫机制 作为全国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试点县,新泰市出台专项政策,要求企业入驻园区时必须签订扶贫协议。例如光伏企业需将部分收益用于设立扶贫基金,农业园区优先雇佣贫困劳动力。同时建立技能培训体系,累计开展农业技术、电商运营等培训,提升贫困群众就业能力。 四、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 项目实施后,沉陷区植被覆盖率提升30%以上,光伏发电年均减排二氧化碳约20万吨。贫困户年均增收显著,部分家庭通过承包大棚年收入可达数万元。这种“生态修复+产业扶贫”模式已被列入省级典型案例,为资源型城市转型提供参考。 新泰市通过系统化产业链构建,实现了从“输血式”扶贫到“造血式”发展的转变。下一步将重点完善利益联结机制,推动扶贫产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2025-07-31
-
【新泰市招商】新泰市强化网格督查助力文明城市与卫生城市双创攻坚
在统筹推进招商引资与城市品质提升的背景下,新泰市新甫街道近期以网格化管理为抓手,聚焦基础设施改造与环境整治,通过专项督查压实"双创"工作责任。此次行动整合多方资源,着力解决城乡结合部治理难题,为优化营商环境奠定基础。 一、专项督查直击治理痛点 2024年第二季度,新甫街道启动第二网格专项督查,重点核查辉城村、西西周南村的路面硬化进度与违章建筑拆除情况。督查组发现部分区域存在污水管网铺设滞后、残墙修缮不到位等问题,现场约谈责任主体并限期整改。据核查,两村累计完成道路修补约1.2万平方米,拆除违规搭建物30余处,相关数据均通过新泰市住建部门备案。 二、包保制度破解历史遗留难题 针对辖区内17家破产企业厂区、10余处老旧家属院存在的卫生管理盲区,街道自2023年起实行领导干部包保制。通过协调属地企业、物业单位建立联动机制,累计清理积存垃圾40余车,整治河道漂浮物问题点位12个。特别对五小商铺集中的区域,采取"门前五包"动态巡查,规范经营秩序商户超100家。 三、全域整治提升创建实效 在基础设施方面,新甫街道2024年投入专项资金用于地下管网改造,目前已完成70%的雨污分流工程。同步推进的还有垃圾分类试点,新建改造垃圾中转站3座,配备智能回收设备8套。环境改善带动了周边商业活力,近期新增社区便民服务点5个,进一步便利了居民生活。 四、长效机制巩固创建成果 为确保整治成效不反弹,新泰市建立"督查-反馈-整改-回头看"闭环体系。2024年上半年已开展跨部门联合检查4次,发布整改通报6期。下一步将重点完善村居保洁考核制度,把环境治理纳入社区年度考评指标,通过常态化管理推动"双创"工作向纵深发展。
2025-07-26
有想补充的信息?点我投稿

- 联系我们
- 企业入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