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东营东营区产业园区

山东东营东营区招商引资

招商政策

投资流程

土地招拍挂

厂房价格

注册公司

优惠政策

山东东营东营区投资流程

外商投资
买地自建
厂房租赁
写字楼租赁
公司注册
优惠政策

东营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东营市“千项技改、千企转型”三年行动计划(2023—...

政策
发布部门:东营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3年11月21日 有效性:有效
为深入贯彻落实全市加力提速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暨先进制造业强市建设大会精神,推动工业企业深入开展新一轮高水平技术改造,加快产业转型升级,促进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行动计划。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山东工作和视察东营重要指示要求,锚定“走在前、开新局”,抢抓山东建设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机遇,牢牢把握“四个高”工作要求和“两个高于”工作目标,深入实施先进制造业强市建设行动计划,突出市场主导与政策引导相结合、技术改造与技术创新相结合、提质增效与强链补链相结合,组织实施高端化升级、智能化改造、绿色化转型、安全化提升、服务化延伸、集群化发展等六大工程,进一步巩固提升工业经济发展能级,为高水平现代化强市建设提供有力支撑。(二)工作目标。到2025年,全市滚动实施1000个以上高水平技术改造项目,工业技术改造投资累计完成1000亿元以上,投资增幅年均增长10%以上,推动1000家工业企业转型升级,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水平明显提升,工业质量效益大幅提高。二、重点任务(一)实施高端化升级工程。1.升级工艺装备。鼓励企业围绕关键工序,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流程、新材料和先进制造系统、智能制造设备及大型成套技术装备等实施技术改造,提高产业整体工艺装备水平和生产效率。鼓励企业加大先进技术装备引进力度,推动关键领域技术装备达到行业先进水平。(责任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各县区政府、市属开发区管委会、省黄三角农高区管委会。以下任务均需各县区政府、市属开发区管委会、省黄三角农高区管委会落实,不再列出)2.强化科技创新。鼓励支持企业积极改造提升制造业创新中心、企业技术中心、工程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一企一技术”研发中心等平台载体,引导创新平台加快前沿关键技术研发、科技成果中试及产业化步伐。到2025年,重点建设高能级创新平台10个,省级创新平台达到50家左右,力争每年新增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首批次材料、首版次软件产品15项以上。(责任单位:市科技局、市发展改革委、市工业和信息化局)3.打造优质品牌。支持企业实施产品升级换代、附加值提高、质量改造提升等项目,推动产品向价值链高端跃升。遴选一批创新性强、品质卓越的工业产品,推荐参加“好品山东”“山东制造·齐鲁精品”推介活动,扩大企业品牌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提升“东营制造”知名度和美誉度。到2025年,培育各类质量品牌企业60家。(责任单位:市市场监管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商务局)(二)实施智能化改造工程。4.提速数字化转型。鼓励支持工业企业运用数字化、网络化技术,实施“装备换芯、生产换线、机器换人”技术改造,提升核心装备和关键工序数字化水平。全面开展“工赋东营”行动,高水平建设工业互联网创新中心,支持大企业建设工业互联网平台、中小企业“上云上平台”,培育一批工业互联网深度应用企业。到2025年,每年培育市级内网改造、企业上云标杆示范10个,累计新增上平台企业300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率达到85%左右。(责任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5.突出智能化示范。实施试点示范“揭榜创建”培育推广行动,支持企业开展智能技术集成应用,提升企业整体质效水平。到2025年,力争每年培育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和智能制造场景标杆示范等40个以上。(责任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三)实施绿色化转型工程。6.强化资源集约利用。以“亩产效益”评价改革为牵引,加强分类评价结果应用,加快推动优质资源要素向高端产业、高效企业集聚。完善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推广“互联网+回收”等新模式,提高资源再生和就地转化能力。(责任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商务局、市发展改革委、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生态环境局、市水务局)7.实施节能节水技改。推动企业应用节能节水、降碳减排等先进工艺、技术及装备实施绿色化改造,积极创建国家能效“领跑者”企业、国家水效“领跑者”企业、国家工业废水循环利用试点示范企业和园区。支持石化、橡胶轮胎、有色金属等行业重点用能企业应用节能高效技术,提高用能水平。鼓励造纸、化工等高耗水行业企业开展节水技术改造,提高用水效率。(责任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发展改革委、市水务局)8.建设绿色制造体系。完善梯度培育体系,积极培育绿色设计产品、绿色工厂、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绿色工业园区等。到2025年,省级及以上绿色工厂达到30家、绿色工业园区超过3家。(责任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四)实施安全化提升工程。9.推动安全管控提档升级。引导企业运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先进技术,加大安全生产技术改造投入,聚焦高危环节,实施“机械化换人、自动化减人”,提升企业安全生产水平。推进智慧化工园区建设,利用信息化手段,打造化工园区安全、环保、应急一体化管理体系,全面提升化工园区安全发展专业化管理水平。到2025年,市级“平安企业”达到80家,培育智慧化工园区试点示范3个。(责任单位:市应急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五)实施服务化延伸工程。10.发展服务型制造新模式。聚焦网络协同制造、个性化规模定制、智能化生产、远程运维服务等领域,鼓励企业通过技术改造加快向“产品+服务”“制造+服务”等模式转型。大力改造提升和发展壮大生产性服务平台,整合研发设计、系统集成、工业设计、市场开拓等服务资源,提高制造业配套支撑能力,为产业链上下游提供整体解决方案。到2025年,培育市级以上工业设计中心40家、省级以上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项目、平台)5家以上。(责任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六)实施集群化发展工程。11.提升产业集群能级。以抢占价值链高端为目标,推动石化、轮胎及汽车零配件、有色金属、石油装备等传统优势产业技术改造升级,提高产品附加值,实现全产业链整体跃升。对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推动实施一批产业链上下游配套技改项目,推动产业扩量倍增,培育形成一批先进制造业集群。到2025年,雁阵形产业集群、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先进制造业集群、特色产业集群达到12个以上。(责任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发展改革委、市重点产业“链长制”牵头单位)12.推动产业强链补链。以“链长制”为抓手,聚焦全市重点产业链中缺失的高附加值环节,通过技术改造建设一批辐射带动力强的关键项目,实现产业链强链补链。鼓励支持优势行业领域企业转型升级,推动链上配套企业协同改造提升,培育打造一批拥有核心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的领航型企业、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和“专精特新”等中小企业,形成创新力更强、附加值更高、韧性更足的产业链。到2025年,培育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30家,培育省级以上领航型企业5家、单项冠军企业50家以上,打造5条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标志性产业链。(责任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重点产业“链长制”牵头单位)三、支持政策(一)推行技改项目示范引领。按照“标杆示范、注重实效”原则,每年优选不超过5个引领产业转型升级的重点技术改造项目,给予不超过设备投资额(包含工艺包和软件,下同)15%的奖励,单个项目奖励不超过600万元。奖补资金由市、县区(含市属开发区、黄三角农高区)财政按照8:2比例承担。(责任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财政局)(二)实施技改项目分类奖补。遴选一批重点技改项目,对于设备投资额2000万元(含)以上的项目,给予不超过设备投资额10%的奖励,单个项目奖励不超过400万元;对于设备投资额500万元(含)至2000万元(不含)的项目,给予不超过设备投资额5%的奖励。奖补资金由市、县区(含市属开发区、黄三角农高区)财政按照8:2比例承担。(责任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财政局)(三)实施技改项目股权投资。遴选一批重点技改项目,财政资金以资本金方式注入,以出资额为限承担有限责任,单个项目参股比例原则上不超过被投资企业总股本的25%,投资年限原则上不超过5年,原则上单个企业投资不超过3000万元。(责任单位:市财政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四)实施技改项目贷款贴息及担保费补贴。鼓励引导银行业金融机构支持企业技改,简化审批手续,通过专项再贷款、利率优惠等政策降低企业贷款成本。遴选一批设备投资额500万元(含)至5000万元(不含)重点技改项目实施“技改专项贷”,按照项目贷款实际发生额,市财政以最新一期公布的一年期市场报价利率(LPR)的70%给予贴息。对融资担保公司提供担保且担保费率不超过1%的,市财政按不超过担保金额的0.5%给予补贴,单个企业项目担保费补贴上限为100万元。贷款贴息及担保费补贴总额不超过设备投资额的8%,期限不超过3年。(责任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财政局、市地方金融监管局、中国人民银行东营市分行)以上四种扶持政策,同一项目只能享受一种扶持方式。单个企业同一年度享受扶持的技术改造项目不超过2个。(五)鼓励企业对标达标。对获得国家级水效“领跑者”、能效“领跑者”、绿色工厂、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绿色工业园区等认定的工业企业和园区,市财政给予不超过50万元一次性奖励;对获得国家级绿色设计产品和省级绿色工厂、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绿色工业园区认定的,市财政给予不超过20万元一次性奖励。(责任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财政局)相关奖补资金按照“就高不重复”原则予以兑现。每年对高于全市工业技改投资增幅且排名前两位的县区、市属开发区,分别给予最高200万元、100万元奖励。四、保障措施(一)完善工作机制。依托市工业运行指挥部,加强对“千项技改、千企转型”三年行动的统筹领导,以“千名干部进企业、百个部门进工地”活动为抓手,建立重大事项市县、部门联动推进机制,协调解决项目建设中的困难问题,努力形成统筹协调、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二)强化金融服务。加强政金企联动,打造“应用场景+白名单”服务模式,及时向各金融机构推送技改企业名单,对有融资需求的纳入“银行行长进百企”“金融辅导”服务范围,“一对一”提供对接服务。符合条件的纳入上市后备企业名录,支持企业利用资本市场融资。(三)优化服务环境。优化技改项目审批程序,确保项目应备尽备、应开尽开、应统尽统。完善“要素跟着项目走”机制,全力保障重大技改项目要素需求。全面落实国家和省、市出台的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等方面政策措施,强化政策引导,在降费减负等方面持续发力,降低工业企业技术改造投资成本。(四)加强典型示范。推进各类重点技改项目建设,每年优选一批代表性强、指导意义大、技术水平高的技术改造典型案例。深入挖掘企业技改投资新模式、新经验、新举措,大力宣传推广,发挥典型示范带动作用。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相关解读打印关闭

山东东营东营区优惠政策

更多政策
工业企业选址
  • 工业用地信息 工业用地信息 工业用地信息
  • 现成厂房租金 现成厂房租金 现成厂房租金
  • 仓库冻库租购 仓库冻库租购 仓库冻库租购
  • 招商引资政策 招商引资政策 招商引资政策
商务咨询服务
  • 注册公司选址 注册公司选址 注册公司选址
  • 产业政策匹配 产业政策匹配 产业政策匹配
  • 法律咨询服务 法律咨询服务 法律咨询服务
img_loading
智能检测中
投资咨询热线
400-162-2002
  • 招商引资政策
  • 工业用地招商
  • 租购厂房仓库
  • 其他相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