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庄市人民政府关于建设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试验区的实施意见
政策
发布部门:枣庄市人民政府
发布时间:2020年07月02日
政策文号:枣政发〔2020〕7号
有效性:有效
各区(市)人民政府,枣庄高新区管委会,市政府各部门单位,各大企业:根据《教育部、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整省推进提质培优建设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的意见》(鲁政发〔2020〕3号)要求,为传承和弘扬“工匠祖师”鲁班、“中华科圣”墨子、“造车鼻祖”奚仲等古圣先贤的卓越匠心文化,打造职业教育创新发展“枣庄样板”,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实施意见。一、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指导思想。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发展职业教育的重要论述,坚持立德树人,以建立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并重、纵向贯通和横向融通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为中心,以打造新品牌、构建新格局、探索新模式、培育强队伍、建设共同体、营造好环境六项工作为重点,力争用三至五年时间,把枣庄建成国家级职业教育创新发展文化高地、省级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试验区。目标任务。建设中国职业教育博物馆和职业体验馆、枣庄科教创新示范园、智能(仿真)实习实训基地。支持枣庄学院转型建设职业技术师范大学。鼓励支持枣庄职业(技师)学院、枣庄科技职业学院争创高水平高职学校。建设1—2所高水平中职学校和10个高水平中职专业(群)。整体提升职业院校基本办学条件水平,确保所有学校到2022年全部达到国家标准。探索举办两所综合高中,开展中职学籍与普通高中学籍互转试点。建设2—3所技术研发和推广服务中心、2—3所乡村振兴示范校。培育20个产教融合型企业,建设1个示范性职教集团、5个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全面推进智慧校园建设,建设2—3所职业教育信息化创新与改革试点校。开发、建设并更新100门在线开放精品课程。建设2个国家、省级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培训基地,培养省、市级教学名师50名。落实学校20%编制员额内自主招聘兼职教师政策。化解公办职业院校债务,提高中职学校和高职院校生均拨款。二、打造根植枣庄、走向世界的卓越匠心文化职业教育新品牌(一)办好新时代中国卓越匠心文化论坛。积极践行首届新时代中国卓越匠心文化论坛形成的《枣庄共识》,充分发挥枣庄作为中国工匠精神重要发源地和近代工业文明发祥地的文化品牌优势,深入挖掘鲁班、墨子、奚仲等工匠大师精神,传承中兴公司、台儿庄古城的历史文化资源和时代内涵,每年举办一届新时代中国卓越匠心文化论坛,对话交流、互鉴互学、传承创新,发扬光大“班墨奚”匠心文化,辐射全国,走向世界,开启新时代职业教育现代化新征程。(牵头部门:市教育局、市政府办公室〈市外办〉、市财政局;责任单位:市委宣传部、市委统战部、市文化和旅游局、枣庄学院、枣庄职业〈技师〉学院)(二)建好中国职业教育博物馆和职业体验馆。争取教育部和省政府支持,集全市之力和多方智慧高标准规划、高水准建设中国职业教育博物馆和职业体验馆。“两馆”定位为集职业教育文化传播、技能培训、技术服务、职业体验、学生研学旅游、科研创新、创业孵化、学术交流、专家文化论坛、信息资源服务、文化旅游体验、职业启蒙教育等功能于一体的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示范基地,进一步凸显职业教育文化自信,示范引领现代职业教育发展。项目建设采取EPC(工程总承包)模式,引进社会资本,通过公司化运营,确保“两馆”建成后聚人气、有效益。(牵头部门:枣庄高新区管委会;责任单位:市教育局、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生态环境局、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市文化和旅游局、市审批服务局、枣庄学院、枣庄职业〈技师〉学院)(三)做好“班墨奚”匠心文化产业。深入实施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根植枣庄悠久丰厚的历史文化土壤,深度挖掘鲁班、墨子、奚仲等匠心文化,保护传承柳琴戏、运河大鼓、伏里土陶、中陈郝陶瓷等鲁南民俗文化和工艺,阐释中兴煤矿公司近代工业文化和精神,展示台儿庄古城建筑文化和技艺,阐发时代价值,塑造匠人之魂、匠心之神、匠城之韵。创造性转化发展“班墨奚”匠心文化,创编影视剧、音乐、文学作品,开发文化创意产品,创作文化演艺项目,拓展文化产业品牌,彰显枣庄魅力,促进枣庄发展。高标准改造提升鲁班纪念馆。(牵头部门:市委宣传部、市文化和旅游局;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市投资促进局及各区〈市〉人民政府)(四)积极扩大对外开放交流合作。积极申办职业教育国际论坛。支持国(境)外高水平应用技术型高校在枣庄开展合作办学。学习借鉴“双元制”经验,建立特色职业教育办学模式与人才培养模式。鼓励我市职业院校积极参与国家“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扩大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职业教育合作交流。支持枣庄职业(技师)学院建设墨子国际学院,搭建国际交流与合作平台。建设“中德智能制造产教融合基地(产业学院)”,打造具有影响力的国际职业教育品牌。(牵头部门:市教育局、市政府办公室〈市外办〉、市财政局;责任单位:市委宣传部、市委统战部、市文化和旅游局、枣庄学院、枣庄职业〈技师〉学院)三、构建纵向贯通、横向融通竞相发展的职业教育新格局(五)强化职业教育市级统筹,实施职业院校、技工院校业务一体化管理。树立“大职教”观念,坚持“市域统筹、县域错位、互为补充、竞相发展”的原则,对全市区域内职业院校(含技工院校)发展规划、资源配置、专业调整等进行统筹管理。由教育部门牵头建立完善教育教学、学生管理、学籍学历、考试招生等教育业务统一管理的机制。枣庄技师学院与枣庄职业学院深度融合,技师学院招生纳入高职(高专)统一招生平台。所有中职学校、技工学校纳入高中阶段学校统一招生平台。积极推进技工学校与其他中等职业学校融合发展,保持高中阶段教育职普比大体相当。鼓励山亭区职业中专、台儿庄区职业中专举办综合高中试点。鼓励支持枣庄职业(技师)学院、枣庄科技职业学院努力争创高水平高职学校,至少3—5个专业纳入全省高水平高职专业(群),在骨干专业试办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牵头部门:市教育局、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责任单位:各职业院校)(六)建立枣庄市职业教育贯通培养联盟,实施中高职一体化办学。高等职业院校以招收高中阶段学校的毕业生为主,适当控制高职院校五年一贯制专业招生规模。大力发展初中后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鼓励支持职业中专办大专班、高职学校办本科班、枣庄学院试点招收专业学位研究生。探索中职与高职“3+2”(三二连读)、中职与职业教育本科和应用型本科“3+4”、高职与职业教育本科和应用型本科“3+2”对口贯通分段培养,建立长学制培养高端技术技能人才机制。到2022年实现高等职业教育基本普及,促使城乡新增和现有劳动力更多接受高等教育,为学生依照兴趣和禀赋多样化选择、多路径成才搭建成长渠道。实施中职学校“赢未来”计划,从强自信、补文化、提技能入手,促进广大中职学生文化与技能兼修、成长与成才并重,进一步提高社会对职业教育认可度和信任度。落实职业院校育训并举的法定职责,广泛开展企业职工技能培训,积极开展面向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农民工、去产能分流职工、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残疾人等重点人群的就业创业培训,大力开展失业人员再就业培训,年培训量不少于3.3万人次。允许职业院校将一定比例的培训收入纳入学校公用经费。(牵头部门:市教育局、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责任单位:枣庄学院、各职业院校)(七)构建结合产业发展动态调整的专业布局。探索建立适应枣庄产业体系和高质量发展需求的教育专业优化调整制度。主动对接全省新旧动能转换“十强”产业和枣庄六大特色优势产业,分区(市)、分行业制定职教专业布局规划,重点发展枣庄高端化工、高端装备、新能源(锂电)、光纤、大数据、医药健康六大产业以及新一代信息技术、现代高效农业、文化旅游等新兴产业相关专业,着力升级改造传统产业相关专业。实行严格的职教专业预警和退出机制,市级成立专业设置评估专家委员会,适时吸纳社会第三方参与,对全市职业院校的专业设置进行评估,淘汰落后、过剩专业,对设置雷同、供大于求的专业,引导学校及时调减或停止招生。用三到五年时间,调整优化全市职业教育的专业布局,扶持一批特色优势名牌专业,全力打造“一校一品”“名校名品”。(牵头部门:市教育局、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责任单位:各职业院校及有关行业主管部门)(八)落实职业院校办学自主权。2020年6月底前,市、区(市)出台落实职业学校办学自主权并实行事后备案的政策文件。在限额内由学校自主设立内设机构并报机构编制部门备案,自主设置岗位,自主确定用人计划,自主确定招考标准、内容和程序,自主招聘各类人才,实行事后备案。大力推进职业院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探索由学校自主聘用内设机构干部。落实学校20%编制员额内自主招聘兼职教师政策,参照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人员平均薪酬水平核拨财政经费。(牵头部门: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教育局、市委编办、市财政局;责任单位:各职业院校、各区〈市〉人民政府)(九)枣庄学院创建“山东科技师范大学”。依托枣庄学院山东省教师教育基地优势,率先开展职业技术师范教育,创建“山东科技师范大学”。支持枣庄学院加大硕士学位授予权申请力度,尽快获得工程硕士和教育硕士的招生资格。继续做好对口贯通培养工作,在枣庄学院现有两个专业的基础上,扩大“3+2”“3+4”对口贯通分段培养的招生专业数和计划。支持枣庄学院、各职业院校依托匠心文化论坛、职业教育文化自信委员会、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墨班文化研究中心等平台,开展职业教育理论和实践研究。(牵头部门:枣庄学院;责任单位:市财政局、市教育局、各职业院校)四、探索中国特色“双元制”学生培育新模式(十)探索学校理论教学与企业实践实训相结合的“双时空”培养模式。坚持工学结合,校企“双元”育人。学生在学校是学生,在企业是学徒。学校负责相关的专业理论及基础文化科目的学习,企业担负操作技能和动手能力的实习实训。选择部分中职学校若干专业先行先试。积极推进现代学徒制和企业新型学徒制试点工作,落实国家最新职业标准和教学标准,及时将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纳入教学标准和教学内容,强化学生实习实训,健全多元化考核评价体系。规模以上企业原则上按照职工总数2%安排实习岗位接纳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牵头部门:市教育局、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责任单位:各职业院校、各区〈市〉人民政府)(十一)探索职业院校学生升学和就业“双轨制”成长模式。主动贯彻落实“职教高考”制度。顺应山东省适度扩大职业教育本科和专业硕士招生规模以及单列计划、单独录取的新惠民政策,支持鼓励中职学生参加春季高考。深化教师、教材、教法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建设符合项目式、模块化教学需要的教学创新团队,普及项目教学、案例教学、情境教学、模块化教学等,倡导使用新型活页式、工作手册式教材。适应“互联网+职业教育”发展需求,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改进教学方式方法,模拟真实工作场景。开发建设100门精品资源共享课程。推进智慧校园建设,建设2—3所职业教育信息化创新与改革试点校。继续推行“订单式”培养培训,校企共同研究制定人才培养方案,解决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市场需求匹配度不高的问题。实施“招生即招工”“入学即就业”培养和就业一体化的预就业制度,提升学生就业水平。(牵头部门:市教育局、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责任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财政局、各职业院校及各区〈市〉人民政府)(十二)探索学历证书与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双证书”认定模式。深入推进中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度,从2020级新生起,推行“文化素质+专业技能”中职学业水平考试制度。常态化开展“鲁班传人”职业技能大赛,对接产业需求和行业标准、企业技术动态调整竞赛项目、竞赛内容、竞赛形式。支持职业院校对获得省级以上职业技能竞赛奖项的选手和指导教师予以奖励,奖金在核定的绩效工资总量外单列管理。深化“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选择1—2所高水平学校、高水平专业,强化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认定,为职业院校学生拓展就业创业本领提供支持。探索逐步将取得职业资格证书或技能水平评价证书,作为职业院校学生毕业的必要条件。(牵头部门:市教育局、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责任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财政局、各职业院校及各区〈市〉人民政府)五、培育充满活力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十三)实施灵活多样的教师招聘制度。落实职业院校、应用型本科高校新进专业专任教师原则上应具有3年以上企业工作经历和相关专业技术资格的规定。2020年6月底前,市、区(市)出台落实直接考察的方式招聘业界优秀人才担任专任教师的政策文件。支持学校引进首席技师、齐鲁工匠、技术能手、高级技师、高级工程师、高级会计师等高层次技术人才;鼓励学校引进获得世界技能大赛优胜奖以上、国家级一类职业技能大赛二等奖以上、省级一类职业技能大赛前6名的人员担任实习指导教师。推动企业工程技术人员、高技能人才和职业院校教师双向流动,企业人员到职业院校担任兼职教师纳入其业绩考核评价,职业院校专业教师可在校企合作企业兼职,形成“固定岗+流动岗”的教师资源配置新机制。(牵头部门: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责任单位:市教育局、市财政局、市委编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各职业院校及各区〈市〉人民政府)(十四)实施教师技术技能提升工程。落实教师5年一周期的全员轮训制度。职业院校专业教师每5年累计不少于5个月在企业或实训基地实践,相关实践经历达不到要求的专业课专任教师不得晋升高一级职称。加强优秀教学团队、专业带头人、教学名师、青年技能名师队伍建设。建立枣庄技能名师工作室,分行业、分专业组建名师工作团队,制度化常态化开展技术技能提升、专业建设、人才培养、课程体系研究。举办职业院校教师教学能力大赛。实施“鲁班工匠”建设工程。建设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培训基地,培养省、市级教学名师50名。2022年市域内“双师型”教师平均达到70%。做好职业教育教学成果的培育工作,每两年举办市级教学成果奖的评选工作。依托枣庄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加强市、区(市)两级职业教育教研工作,逐步形成专兼结合、动态管理的教研员队伍。(牵头部门:市教育局、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责任单位:市财政局、市委编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总工会、各职业院校及各区〈市〉人民政府)(十五)改革教师绩效工资制度。2020年6月底前,市、区(市)出台职业学校绩效工资制度改革的政策文件。公办职业院校绩效工资水平按照所在行政区域事业单位绩效工资规定执行。学校对外开展技术开发、技术转让、技术咨询、技术服务取得的收入结余,可提取50%以上用于教师劳动报酬,不纳入单位绩效工资总量管理。教师根据相关规定取得的科技成果转让费,计入当年本单位绩效工资总量,但不受总量控制,不作为调控基数。对学校以年薪制、协议工资、项目工资等方式引进高层次人才予以倾斜,在绩效工资总量中单列。对学校承担的培训任务,与绩效工资总量增长挂钩。专业教师可在校企合作企业兼职取酬。深化职业教育教师职称制度改革,更加突出对教师实践能力的评价,优化岗位设置结构,适当提高中、高级岗位设置比例。实施中职学校教师正高级职称评审工作。(牵头部门: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责任单位:市财政局、市委编办、市教育局、各职业院校及各区〈市〉人民政府)六、建设校企协同、产教融合发展的职业教育共同体(十六)探索建立“实训车间就是经济实体”校企合作新载体。以“引校进企”“引企入校”等形式,深化工学结合、产教融合。选择具备条件的学校和企业先行试点,着力解决实训成本高、产教融合低、成果转化难等问题。积极探索实训作品、产品、商品递进转化的办法和路径,积极探索学校实训车间、企业生产车间、经济实体融合的方式和机制,积极探索实训经费学校投入、企业资助、利润返还、成本共摊的制度和机制。发挥企业重要办学主体作用,鼓励支持各类企业积极参与或举办职业教育,通过“订单班”“冠名班”等多种方式,促进校企协同育人。支持在高端化工、高端装备、新能源(锂电)、光纤、大数据、医药健康六大特色优势产业等重点领域组建一批职业教育集团,探索各相关方以产业、资本、人才、技术等为纽带,实施实体化运作。允许通过PPP模式、融资贷款、土地置换等途径拓宽筹资渠道,构建政府统筹管理、社会多元办学格局。(牵头部门:市教育局、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责任单位:市财政局、市发展改革委、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税务局、市地方金融监管局、市人民银行、各职业院校及有关行业主管部门,各区〈市〉人民政府)(十七)积极创建产教融合型城市。将产教融合发展纳入“十四五”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以及区域布局、城乡布局、产业布局和重大生产力布局规划。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推进经济转型发展、高质量发展,积极申报产教融合城市建设试点。支持枣庄学院、各职业院校和部分职教集团、企业积极参与产教融合型城市建设试点工作。依托枣庄科教创新示范园建设产教融合示范园,在区域内形成兼具人才培养、生产服务、技术研发、文化传承、科学研究等功能的校企命运共同体。积极推进省级产教融合型企业认证,对纳入认证目录的,给予“金融+财政+土地+信用”组合式激励政策。建设培育市级产教融合型企业20家,每所职业院校至少与一家市级以上产教融合型企业结成职教贯通培养联盟。对纳入产教融合型企业建设培育范围的试点企业,兴办职业教育的投资符合规定的,按投资额的30%比例,抵免该企业当年应缴教育费附加和地方教育附加,此政策自2019年1月1日起执行。坚持错位互补原则,全市统筹规划建设一批共建共管共用共享、企业化管理的大型智能(仿真)实习实训生产基地。建设枣庄市公共实训基地暨浙江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牵头部门:市发展改革委、市教育局;责任单位: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财政局、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税务局、市地方金融监管局、市人民银行、枣庄银保监分局、枣庄学院、各职业院校及各区〈市〉人民政府)七、营造群策群力、共建共享的职业教育发展好环境(十八)加强党对职业教育的全面领导。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职业教育工作、关于山东工作的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为根本遵循,发挥好市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的议事协调职能和职业院校各级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把党对职业教育的全面领导落到实处,确保职业教育正确方向,确保职业教育创新发展各项任务全面落实。充分发挥党组织在职业院校的领导核心和政治核心作用,牢牢把握学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将党建工作与学校事业发展同部署、同落实、同考评。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上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加强师生思想政治教育,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匠心文化贯穿于人才培养全过程,使思想政治理论课与各类课程同向同行,努力实现职业精神和职业技能培养高度融合,展现现代职业教育的中国魅力。成立枣庄市中华职业教育社,全面加强职业教育代表人士统战工作。加强职业院校党的建设,健全组织体系,把全面从严治党落实到办学治校全过程,带动学校工会、共青团等群团组织和学生会组织建设,汇聚每位师生员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牵头部门:市教育局、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责任单位:市委组织部、市委宣传部、市委统战部、各职业院校及各区〈市〉人民政府)(十九)推动技术技能人才成长。探索为枣庄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突出贡献的技术技能人才在工会、团委、妇联等群团组织中兼任职务,积极推荐符合条件的技术技能人才作为党代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团代会代表等的人选。职业院校毕业生与普通高校毕业生在公务员招录、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招聘中,享受同等待遇。鼓励企事业单位按规定设立特聘岗位津贴、带徒津贴等,激励在人才培养、技术创新、技能大赛等方面取得突出业绩的技术技能人才。建立技术技能人才休疗养制度,定期组织休疗养活动。设定枣庄市技术技能大师称号。遴选枣庄市突出贡献技术技能人才和享受市政府技能特殊津贴人员并给予相应奖励或津贴。完善技术技能人才职称评价机制,贯通高技能人才与工程技术人才职业发展通道。(牵头部门: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责任单位:市教育局、市人大常委会人代室、市政协教科卫体委、市委组织部、市委统战部、市总工会、市财政局、团市委、市妇联及各区〈市〉人民政府)(二十)加大职业教育投入保障。多方筹措资金,完善经费长效稳定保障机制。持续加大职业教育投入,坚持新增教育经费向职业教育倾斜。探索建立“基本保障+发展专项+绩效奖励”的财政拨款制度,建立中职学校生均公用经费稳定长效增长机制,落实公办高职院校生均拨款达到1.2万元以上的要求。落实教育费附加和地方教育附加不低于30%用于职业教育政策。整体提升市域内职业院校基本办学条件,确保所有学校到2022年全部达到国家标准,生均实习实训仪器设备值、校舍建筑面积和图书册数达到省级规范化学校标准规定要求。支持学校申报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成本分担机制,适当放宽学费标准。不断拓宽办学资金来源渠道,可通过开展校企合作,吸引社会捐赠等渠道筹集资金。建立市、区(市)两级人民政府职业教育经费投入绩效评价、审计公告、预决算公开制度。各公办职业院校要统筹学校各项收入,制定债务化解计划,积极化解债务,着力防范职业院校办学风险。(牵头部门:市财政局;责任单位:市教育局、市发展改革委、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各职业院校及各区〈市〉人民政府)(二十一)建立多方协同推进机制。成立由市委书记和市长共同担任组长,市委教育工委书记和分管副市长担任副组长,市委、市政府有关部门主要负责同志为成员的市级领导小组,负责统筹协调推进,领导小组每年至少召开2次会议专题研究解决事关职业教育发展的重大问题;组建由市委副秘书长、市政府副秘书长牵头、政府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参与的市级工作专班,负责全市具体推进工作,工作专班要定期召开会议,调度工作开展情况,并形成会议简报。实施枣庄市职业教育提质培优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各区(市)、各职业院校分别制定“一区(市)一策”“一校一案”实施方案,并报市政府备案。完善市职业教育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统筹协调全市职业教育工作。教育行政部门负责职业教育工作的统筹规划、综合协调、宏观管理,其他有关部门在职责范围内,分别负责有关的职业教育工作。各成员单位要加强沟通协调,做好相关政策配套衔接,在重大项目安排、经费投入、企业办学、人力资源开发等方面形成政策合力。(牵头部门:市委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室;责任单位:市教育局、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市农业农村局、市国资委、市税务局、各职业院校及各区〈市〉人民政府)(二十二)建立健全综合治理督导考评奖惩机制。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全面推进依法治教、依法治校,明确政府管理职业院校的职责和权限,明确职业院校的办学权利和义务,落实学校办学主体地位,促进学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探索实施行业参与制订职业教育标准和职业院校评价标准,对职业院校办学和产教融合效能实行客户评价、同行评价、第三方评价,保证面向市场、促进就业的办学导向。建立职业教育定期督导评估和专项督导评估制度,要把职业教育作为对区(市)政府履行教育职责评价的重要内容,评价结果作为对其及有关部门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奖惩的重要参考,落实行业部门和地方政府发展职业教育的责任。(牵头部门:市委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室;责任单位:市教育局、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发展改革委、市司法局、市委组织部及有关行业主管部门,各区〈市〉人民政府)附件:1.枣庄市建设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试验区工作任务清单2.枣庄市职业教育提质培优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3.重点突破项目清单枣庄市人民政府2020年6月30日(此件公开发布)附件1枣庄市建设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试验区工作任务清单项目类型任务目标责任部门完成时限(一)工程项目建设1中国职业教育博物馆和职业体验馆枣庄高新区管委会2023年2枣庄市公共实训基地暨浙江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枣庄职业(技师)学院、枣庄高新区管委会2021年3枣庄科教创新示范园枣庄学院、枣发集团2023年4鲁班纪念馆升级改造滕州市人民政府2022年5枣庄经济学校智能(仿真)公共实训基地建设枣庄经济学校2022年6市中区职业中专电子商务公共实训基地建设市中区人民政府2022年(一)工程项目建设7枣庄理工学校现代制造技术中心提升改扩建薛城区人民政府2022年8滕州市汽车综合公共技能实训基地建设滕州市人民政府2022年9峄城区职业中专智能(仿真)公共实训基地建设峄城区人民政府2022年10台儿庄区职业中专新能源汽车及智能制造公共实训基地建设台儿庄区人民政府2022年11山亭区职业中专实训基地建设山亭区人民政府2021年(二)办学水平提升12枣庄学院转型建设“山东科技师范大学”枣庄学院2022年13支持滕州市政府筹建枣庄工程技师学院,促进职业院校与技师(工)院校融合发展滕州市人民政府2021年14创建高水平中职学校枣庄经济学校、枣庄理工学校2022年(三)师资队伍建设15落实职业院校新进专业教师原则上应具有3年以上企业工作经历和相关专业技术资格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委编办、市财政局、市教育局2021年16落实学校20%编制员额内自主招聘兼职教师政策,参照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人员平均薪酬水平拨付财政经费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财政局、市教育局,各区(市)人民政府2020年6月出台文件,持续实施(三)师资队伍建设17落实学校五项办学自主权并实行事后备案的政策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委编办、市教育局,各区(市)人民政府2020年6月出台文件,持续实施18落实教师5年一周期的全员轮训制度。建设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培训基地,培养省、市级教学名师50名市教育局、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财政局,各区(市)人民政府2022年(四)产教融合发展19推进产教融合型企业认证工作,对纳入认证目录的,给予“金融+财政+土地+信用”组合式激励政策。积极推进产教融合型城市创建工作市发展改革委、市教育局、市财政局、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住建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税务局、市地方金融监管局、中国人民银行枣庄市中心支行、枣庄银保监分局2023年20探索建立“引校进企、引企入校”校企合作新载体市教育局、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国资委、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枣庄学院、各职业院校及相关企业2022年21自2019年1月1日起,对纳入产教融合型企业建设培育范围的试点企业,兴办职业教育的投资符合规定的,按投资额的30%抵免该企业当年应缴教育费附加和地方教育附加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市税务局2020年22建设产教融合应用技术智慧教学平台枣庄学院2022年(五)资金经费投入23化解公办职业院校债务各公办职业院校,市教育局、市财政局,各区(市)人民政府2022年24探索建立“基本保障+发展专项+绩效奖励”的财政拨款制度,逐步提高公办中职学校、高职院校生均拨款市财政局、市教育局,各区(市)人民政府2022年25落实教育费附加和地方教育附加不低于30%用于职业教育政策市财政局、市教育局,各区(市)人民政府2020年26建立市、区(市)两级人民政府职业教育经费投入绩效评价、审计公告、预决算公开制度市财政局、市教育局,各区(市)人民政府2022年27落实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奖励政策。(国赛一等奖20万元、二等奖10万元、三等奖5万元,省赛一等奖5万元、二等奖2万元、三等奖1万元)市财政局、市教育局,各职业院校2020年(六)文化赛事活动28办好新时代中国卓越匠心文化论坛市教育局、市政府办公室(市外办)、市财政局、市委宣传部、市委统战部、市文化和旅游局、枣庄学院、枣庄职业(技师)学院每年一届29组织职业院校师生教学、技能大赛市教育局、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财政局、各职业院校每年一届30组织参加“淮海职教杯”创业大赛市教育局、各职业院校每年一届附件2枣庄市职业教育提质培优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一、规模与布局指标现有基础(2019年)2020年2021年2022年高中阶段招生职普比41.8:58.243.2:56.844.1:55.945:55中职学校数量(所)22222324其中,综合性中职学校数量(所)17171819其中,特色中职学校数量(所)5555中职学校校均在校生规模(人)1803200024002700举办五年制高职教育的中职学校数量(所)16181920高职院校数量(所)2222高职院校在校生规模(人)21540220002300023000高职院校接收中职毕业生数(人)2863320035203530二、专业布局产业现有基础(2019年)2020年2021年2022年开设专业专业点数学生数开设专业专业点数学生数开设专业专业点数学生数开设专业专业点数学生数新一代信息技术电子信息工程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软件技术、物联网应用技术、计算机平面设计、计算机网络技术(大数据)、云计算技术与应用、大数据技术与应用、应用电子技术196268电子信息工程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软件技术、物联网应用技术、大数据技术与应用、计算机平面设计、云计算技术与应用、服务机器人装调与维护、应用电子技术267000电子信息工程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软件技术、物联网应用技术、大数据技术与应用、计算机平面设计、云计算技术与应用、服务机器人装调与维护、虚拟现实应用技术、应用电子技术297700电子信息工程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软件技术、物联网应用技术、大数据技术与应用、计算机平面设计、5G基站建设与维护、云计算技术与应用、服务机器人装调与维护、电子技术应用、应用电子技术318200高端装备数控技术运用、焊接技术与运用、模具设计与制造、机电一体化技术、工业机器人技术、无人机应用技术、机械制造技术、机电技术应用、焊接技术应用、机电一体化技术(工业机器人)366338数控技术运用、焊接技术与运用、模具设计与制造、机电一体化技术、无人机应用技术、机械制造技术、机电技术应用、焊接技术应用、机电一体化技术(工业机器人)417300数控技术运用、焊接技术运用、模具设计与制造、无人机应用技术、机械制造技术、机电技术应用、焊接技术应用、机电一体化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工业机器人)438300数控技术运用、焊接技术与自动化、模具设计与制造、无人机应用技术、机械制造技术、机电技术应用、焊接技术应用、机电一体化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工业机器人)438800新能源新材料电气自动化技术、生物质能应用技术3293电气自动化技术、新能源汽车技术、生物质能应用技术、新能源汽车装调与检修8550电气自动化技术、新能源汽车技术、生物质能应用技术、新能源汽车装调与检修、新能源与新方法91100电气自动化技术、新能源汽车技术、生物质能应用技术、新能源汽车装调与检修、新能源与新方法101500人工智能工业机器人技术、人工智能技术服务7650工业机器人技术、人工智能技术服务、增材制造技术应用(3D打印技术方向)、无人机控制与维护、智能网联汽车6420工业机器人技术、人工智能服务、增材制造技术应用(3D打印技术方向)、无人机控制与维护、3D打印技术、智能网联汽车9820医养健康护理、药剂、康复治疗技术、助产、药品经营与管理、老年服务与管理、中医学、幼儿发展与健康管理、口腔医学、口腔修复工艺2217912护理、药剂、康复治疗技术、助产、药品经营与管理、老年服务与管理、中医学、幼儿保育、智能养老、口腔医学、口腔修复工艺技术2818000护理、药剂、康复治疗技术、助产、药品经营与管理、老年服务与管理、中医学、幼儿保育、中药学、烹饪技术、智能养老、口腔医学、口腔修复工艺技术3219300护理、药剂、康复治疗技术、助产、药品经营与管理、老年服务与管理、中医学、幼儿保育、中药学、针灸推拿、烹饪技术、智能养老、口腔医学、口腔修复工艺技术3519700高端化工应用化工技术、工业分析技术、精细化工技术、化工安全技术5327煤炭综合利用、化工安全技术260煤炭综合利用、化工仪表与自动化、化工安全技术3160煤炭综合利用、化工仪表与自动化、化工安全技术3230现代高效农业现代农艺技术、畜牧兽医、园林技术、现代农业技术、动物医学5410现代农艺技术、畜牧兽医、园林技术、现代农业技术、动物医学5450现代农艺技术、畜牧兽医、园林技术、现代农业技术、动物医学6600现代农艺技术、畜牧兽医、园林技术、现代农业技术、动物医学7850文化创意艺术设计、数字媒体应用技术、音乐、舞蹈表演、服装设计6801平面设计、艺术设计、数字媒体应用技术、音乐、舞蹈表演、服装设计81300平面设计、动漫制件、艺术设计、数字媒体应用技术、音乐表演、音乐、舞蹈表演、服装设计101900环境艺术设计、平面设计、动漫制件、艺术设计、数字媒体应用技术、音乐表演、音乐、舞蹈表演、服装设计112300精品旅游铁路客运服务、航空服务、旅游服务与管理、美发与形象设计、酒店管理、旅游管理、旅游管理(职业经理人)、旅游英语162249铁路客运服务、航空服务、旅游服务与管理、美发与形象设计、酒店管理、旅游管理、旅游管理(职业经理人)、旅游英语172900铁路客运服务、航空服务旅游服务与管理、美发与形象设计、酒店管理、景区开放与管理、旅游管理、旅游管理(职业经理人)、旅游英语183800铁路客运服务、航空服务、旅游服务与管理、美发与形象设计、酒店管理、景区开放与管理、旅游管理、旅游管理(职业经理人)、旅游英语184400现代金融服务会计电算化、电子商务、汽车营销与服务、会计、市场营销133226会计电算化、电子商务、汽车营销与服务、市场营销123300会计电算化、电子商务、汽车营销与服务、市场营销133400会计电算化、电子商务、汽车营销与服务、市场营销133500交通运输汽车运用与维修、铁路客运服务、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应用与检修、铁路信号、空中乘务、高速铁路客运乘务92411汽车运用与维修、铁路客运服务、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应用与检修、铁路信号、空中乘务、高速铁路客运乘务102600汽车运用与维修、铁路客运服务、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应用与检修、铁路信号、空中乘务、高速铁路客运乘务102900汽车运用与维修、铁路客运服务、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应用与检修、铁路信号、空中乘务、高速铁路客运乘务103100建筑产业建筑智能化工程技术、建筑工程技术、工程造价、建设工程管理、建筑装饰工程技术、建筑设计、建筑工程施工、工程测量、房地产经营与管理、房地产检测与估价142487建筑智能化工程技术、工程测量技术、建筑工程技术、工程造价、建设工程管理、建筑装饰工程技术、建筑设计、建筑工程施工、工程测量、建筑装饰工程技术、房地产经营与管理、房地产检测与估价152300建筑智能化工程技术、工程测量技术、建筑工程技术、工程造价、建设工程管理、建筑装饰工程技术、建筑设计、室内设计、建筑工程施工、工程测量、消防工程技术、房地产经营与管理、房地产检测与估价172400建筑智能化工程技术、工程测量技术、建筑工程技术、工程造价、建设工程管理、建筑装饰工程技术、建筑设计、室内设计、智能建造技术、建筑工程施工、工程测量、消防工程技术、房地产经营与管理、房地产检测与估价182100现代物流服务物流服务与管理2641物流服务与管理2800物流服务与管理2900物流服务与管理2930食品药品与粮食食品营养与检测、药品质量与安全、药品生产技术3175食品营养与检测、药品质量与安全、药品生产技术3200食品营养与检测、药品质量与安全、药品生产技术、药品服务与管理4220食品营养与检测、药品质量与安全、药品生产技术、药品服务与管理4240三、师资队伍指标现有基础(2019年)2020年2021年2022年职业院校招聘教师数204344473465其中,招聘有3年以上企业工作经历的人数66188274297其中,招聘有相关专业技术资格的人数111194321322中职学校生师比(在校生数/专任教师数)19.02:119.12:120:120:1高职院校生师比(在校生数/专任教师数)22.73:121.14:120.98:118.87:1中职学校“双师型”教师比例(“双师型”教师数/专业课教师总数)55.03%66.25%69.93%73.05%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比例(“双师型”教师数/专业课教师总数)63.79%71.35%77.70%82.61%职业院校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数量(人)20263034四、实训基地指标现有基础(2019年)2020年2021年2022年共享性的大型智能(仿真)实习实训基地(个)13172430校内实训基地(个)319334360381校内实训基地工位数(个)34796381054150943651校内实训基地生均工位数(个)0.6320.6340.5970.582校内实习实训设备仪器总值(万元)43391.7549347.3357203.1865618.38校内生均实习实训设备仪器值(万元)0.7890.8210.8230.874五、经费投入指标现有基础(2019年)2020年2021年2022年财政性职业教育经费总投入(万元)44689423774500048000财政性职业教育经费总投入占公共财政支出比例1.67%1.62%1.65%1.67%市本级职业教育专项经费投入(万元)22088193651940019450县级职业教育专项经费投入(万元)22601230122306023100省市共建职业院校经费投入(万元)1652170017501800中职教育吸引社会力量经费总投入(万元)6830.32439422062410高职教育吸引社会力量经费总投入(万元)155.68180220300中职财政投入总额(万元)18412165001696417264高职财政投入总额(万元)25404254112600026500中职生均拨款(万元)0.330.340.350.36高职生均拨款(万元)1.21.211.221.23六、社会培训指标现有基础(2019年)2020年2021年2022年培训规模(人日)30537433005190061400培训规模与全日制在校生比例0.77:10.94:10.92:10.92:1承担补贴性培训规模(人日)16837227002970035500培训到款额(万元)1262.9142018102210退役军人、下岗失业人员、去产能分流职工、农民工、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残疾人等培训规模(人日)23771291003420039300附件3重点突破项目清单项目名称主要内容及措施完成时限责任人枣庄科教创新示范园建设占地面积约125.86公顷,规划建筑面积约79.6万平方米,总投资约75.68亿元,包括产学研教育基地、研究中心、图文信息中心、科技创业中心、文博馆、食堂、人才公寓、学院公寓、服务中心等园区建筑及配套景观绿化、室外田径运动场地等。组建项目管理团队,强化组织领导,采用多元化投资模式,申报项目专项债券,分期建设、分期投入使用,保障项目建设。采用现代化园区建设理念、学科集群发展模式,通过全系统智慧园区建设,促进知识共享及学术交融,加快产教融合、新旧动能转换进程,增强创新驱动能力,实现资源型城市转型,推动全市整体经济社会发展。2023年底李爱杰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建设资金筹措与管理多方筹措资金,完善经费长效稳定保障机制。持续加大职业教育投入,坚持新增教育经费向职业教育倾斜。逐步提高生均经费拨款水平,切实保障学校办学经费,加大对办学条件改善和内涵建设的支持力度。着力防范职业院校办学风险,制定化解公办职业院校债务计划,到2022年底,化解公办职业院校债务。2022年底周宗安整体提升市域内职业院校办学条件水平到2022年,整体提升市域内职业院校基本办学条件,公办中职学校生均实习实训仪器设备值、校舍建筑面积和图书册数达到省级规范化学校标准规定要求。2022年底郝荣平文件文字版:枣政发〔2020〕7号枣庄市人民政府关于建设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试验区的实施意见文件PDF版:枣政发〔2020〕7号关于建设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试验区的实施意见相关解读·解读《枣庄市人民政府建设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试验区的实施意见》·市政府第55次常务会议
山东枣庄优惠政策
更多政策
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滕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
2024-02-02
为市级化工园区的通知
2017-06-30
枣庄市石榴产业发展促进条例
2025-02-11
枣庄市锂电产业发展促进条例
2025-02-11
枣庄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建设质量强市的实施意见
2024-06-18
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枣庄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
2023-11-02
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举办2023枣庄国际锂电产业展览会的批复
2023-07-28
枣庄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城市更新工作的实施意见
2023-07-14
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中国(枣庄)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实施方案等7个实施方案的通知
2023-05-25
枣庄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全市气象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
2023-04-03
枣庄市人民政府关于贯彻落实失业保险省级统筹的实施意见
2023-01-19
枣庄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枣庄市“十四五”新型城镇化和城乡融合发展规划的通知
2022-12-23
山东枣庄产业园区
-
枣庄邦客创企业孵化器
山东-枣庄-薛城区
-
枣庄伏羲文化产业园
山东-枣庄-山亭区
-
枣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山东-枣庄-滕州市
-
枣庄高新区兴仁创意空间
山东-枣庄-薛城区
-
枣庄冠世天娇文化产业园
山东-枣庄-峄城区
-
枣庄市宏盛物流园
山东-枣庄-台儿庄区
山东枣庄招商引资
招商政策
投资流程
土地招拍挂
厂房价格
注册公司
优惠政策
山东枣庄投资流程
外商投资
买地自建
厂房租赁
写字楼租赁
公司注册
优惠政策







- 联系我们
- 企业入驻

立即获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