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枣庄产业园区

山东枣庄招商引资

招商政策

投资流程

土地招拍挂

厂房价格

注册公司

优惠政策

山东枣庄投资流程

外商投资
买地自建
厂房租赁
写字楼租赁
公司注册
优惠政策

枣庄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枣庄市新旧动能转换现代高效农业专项规划(2018—2022年)的通知

政策
发布部门:枣庄市人民政府 发布时间:2018年08月29日 有效性:有效
为核心,建设高标准粮食绿色高产创建田100万亩;全市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230万亩以上。(二)特色农产品优势区提升工程。编制我市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建设规划,建立科学评价标准。突出发展菜用马铃薯、优质莲藕、红椒、黄姜、芸豆、食用菌等具有区域特色蔬菜,以及石榴、酥梨、樱桃、红枣、板栗、核桃等特色显著、优势突出、市场占有率高、市场前景广阔的优质林果产品,重点开展蔬菜工厂化育苗基地、高效设施蔬菜标准园、特色高效设施蔬菜标准化示范基地等,推行标准化生产,促进特色园艺产业经济、社会、生态效益有机统一,实现品质与附加值的提升。力争到2022年,创建10个特色优势明显、产业基础好、发展潜力大、带动能力强的市级及以上特优区。大力发展特色经济林产业和林下经济,建成特色经济林基地10万亩以上,产品优质率达到85%以上;林下经济规模发展到5万亩以上,发展森林旅游,市级及以上森林公园总数达到10处以上。(三)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建设工程。加强产地环境保护和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围绕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暨农业绿色发展试点先行区建设,全面落实耕地质量提升规划,深入开展化肥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扶持发展统防统治社会化服务组织,积极推进生物灾害绿色防控。到2020年,全市主要农作物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覆盖率稳定在95%以上,水肥一体化面积达到20万亩,化肥、农药使用量实现零增长,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达到0.6558,节水灌溉率达到65%以上,设施蔬菜和果树的化肥利用率提高20个百分点,大田作物化肥利用率提高10个百分点。到2022年,主要农作物统防统治覆盖率达到45%以上。继续加强重点区域湿地保护与恢复,划定并严守全市生态保护红线,确定县级以上湿地保护名录,加快湿地保护法制体系和规范化建设,确保湿地保护率达到70%。在重要水源地汇水区内提倡发展环水有机农业。因地制宜探索试行耕地修养生息制度,在确保全市耕地保有量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等耕地保护责任目标的基础上,有序开展退耕还林、还湖工作,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四)现代农业精品园区建设工程。围绕全市集约型精品现代农业建设需求,按照规模化、标准化、商品化、品牌化和产业化发展方向,立足全市现有农业园区建设基础,重点打造标准园、生态园和产业园三大现代农业示范区精品特色园。将现代农业精品园区建设成优势特色产业发展先行区,现代技术和装备加速应用的集成区,一二三产业相互渗透、交叉重组的融合发展区,新型经营主体“双创”的孵化区,示范引领农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绿色发展的核心区,在全市率先形成以“园区带基地、企业联农户、产业兴乡村”的发展格局。到2022年,力争建成3至5个在全省有较大影响、产业布局合理、要素高度集聚、多功能有机融合、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现代农业产业园,台儿庄区争创“国家级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建成100个突出一个主导产业、布局集中连片、生产设施先进、产品优质安全的现代农业标准园或生态循环、立体种养相结合的现代农业生态园。(五)农业“新六产”示范工程。积极创建省级农业“新六产”示范县,培育农业“新六产”示范主体30家。支持省级示范县产业融合发展园区和产业融合项目建设。支持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发展,探索总结发展农业“新六产”成功做法,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模式,推动全市农村产业融合加快发展。突出特色主导产业,支持各地建设一批各具优势的农业“特色小镇”,加快推动西岗镇全国特色小镇、古邵港物流小镇等5个省级特色小镇及马兰屯鲜花小镇等10个市级特色小镇建设步伐,让小城镇样板树起来。到2020年,以终端型为主导的农产品加工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350亿元,以体验型为主导的乡村旅游消费达到25亿元,以循环型为主导的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达到3亿元,以智慧型为主导的农产品电子商务交易总额达15亿元。到2022年,全市农业“新六产”发展总体水平明显提升,产业链条完整、功能多样、业态丰富、利益联结更加稳定的新格局基本形成。(六)农业质量品牌提升工程。探索建立农产品品牌培育、发展和保护体系。推行农业标准化生产,进一步修改、完善、提升现有各类农业生产技术规范和操作规程,制定完善农业投入品管理、产品分等分级、产地准出和质量溯源、储藏运输、包装标识等方面的标准。深入实施品牌引领战略,大力开展品牌提升行动,加快推进我市农产品品牌建设,到2022年,在全市范围内创建5个农产品品牌基地,培育和打造一批在国内外叫得响、受欢迎的农产品品牌。挖掘遴选知名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和企业产品品牌,培育5个省知名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30个企业产品品牌,进一步完善农产品品牌目录,绿色、有机和地理标志认证农产品所占比重达到50%。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加快建立产销区一体化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追溯平台。加强对高毒农药、饲料添加剂以及兽用鱼用抗菌药物的监测管理,推进“食安枣庄”“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活动。到2022年,全域创建完成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基本形成标准化生产、产业化运营、品牌化营销的现代农业新格局。(七)智慧农业发展示范工程。建设国家农业农村信息化示范基地,以发展数字农业为重点,依托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合作社示范社、家庭农场示范场等农业主体,着力建设一批智慧农业园区,推动物联网技术在粮食生产、畜牧养殖、渔业、特色林产品和高效经济作物等领域应用。实施信息进村入户工程,实现公益服务、便民服务、电子商务和培训体验服务不出村。加快推进农业云平台建设,建设现代农业综合智能监测点100个。推进农业大数据应用示范,重点推进马铃薯等重要农产品单品种全产业链信息化建设,推进农业大数据交换共享。推进农业特色互联网小镇建设,积极推动农业生产与加工、文化、旅游、康养等产业融合发展,探索创新促进小镇建设的体制机制和信息技术应用,让农民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八)畜牧业生态养殖提升工程。以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品牌畜牧业为目标,严格遵守禁养区、限养区和适养区划定,着力构建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市场消费容量相适应的现代畜牧产业体系,形成肉羊、肉牛、生猪、家禽、奶牛、兔业等六大优势畜产品产业区。到2022年,全市争创省级粮改饲示范县1个,畜牧业总产值达到90亿元。争创省级畜禽养殖与农业生产废弃物三级网络试点县。大力推进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建设病死畜禽专业无害化处理厂,完善配套“以镇(街)、村暂存,区(市)集中收集处理”的病死畜禽收集体系,根据养殖分布情况建立相配套的病死畜禽收集暂存点。到2022年,全市建设病死畜禽专业无害化处理厂2个,基本满足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需求。(九)“两全两高”农业机械化推进工程。按照全程引领、三区联动、五业并举原则,着力提升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推进农业生产全面机械化、提高农机化质量、增加农机化效益,重点在农机装备优化升级、农机技术推广、规模作业推进、服务主体培育、智慧农机建设、人才培育、安全生产保障、农机化公共服务提升等八个方面有所突破,引领全市农业机械化稳步健康发展。根据平原地区、丘陵山区、城市郊区三类地区特点,各有侧重协调推进农业机械化发展。同步推进畜牧业、水产养殖业、林果业和农产品初加工业机械化。到2022年,粮食生产机械化率达到98%,经济作物机械化率达到56%,全市力争创建“两全两高”农业机械化示范县3个以上。(十)农业科技展翅工程。以产业需求为导向,着力提升现代种业发展水平,加快培育一批具有广阔应用前景和自主知识产权的突破性品种。鼓励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的人才、技术等资源依法向种业企业流动,做大做强“育繁推一体化”种业企业。推动“创新团队+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新型职业农民”农业科技服务新模式,探索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加大新技术、新成果的试验示范和推广应用,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推进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分产业、分类型建立一批综合培育基地、农民田间学校、实训基地。进一步健全完善农民教育培训体系,推行“菜单式”培训、“模块化”教学、“信息化”管理,大力培育农业产业人才。重点实施新型职业农民“百千万”培育工程,到2022年,计划培育农村创业之星100人、农村发展带头人1000人和新型职业农民3万人。(十一)农村集体经济培育工程。依托国家农村土地产权试验区建设,分类推进农村集体资源性、经营性和非经营性资产改革,探索集体经济新的实现形式和运行机制,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加快推进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成果转化应用,积极探索农村土地“三权”分置有效实现形式。健全完善农村产权交易体系,推动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公开、公平、规范运行,引导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和农业龙头企业流转,发展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到2022年,全市农村承包土地经营规模化率达到50%以上,基本建立起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农村集体经济运行新机制。六、保障措施(一)加强组织领导。各级、各有关部门要站在全局高度,充分认识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重要意义,处理好政府和市场关系、协调好各方面利益。推进规划任务的组织落实、跟踪调度、检查评估。要充分发挥规划引领作用,引导各类市场主体积极参与现代高效农业建设,优化资源配置,形成齐抓共推的强大合力。(二)强化政策支持。进一步加大政府扶持力度,全面落实中央、省各项强农惠农政策。整合现有各项强农惠农政策,认真做好政策的衔接和落实,重点支持农业物质装备条件建设和农业产业开发等现代农业发展关键领域。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建立健全土地要素城乡平等交换机制,加快释放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红利,通过村庄整治、农村空闲、零散建设用地整理等方式节约出来的建设用地和通过调整优化用地规划布局新增的建设用地计划指标,优先用于支持现代高效农业发展。(三)加大投入力度。各级都要加大投入力度,公共财政更大力度向农业倾斜,为现代高效农业发展提供政策和资金保障。加强财政支农政策顶层设计,加大涉农资金整合力度,支持现代高效农业发展。新旧动能转换基金向现代高效农业倾斜。充分发挥农业融资担保机构的作用,加大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支持力度,为现代高效农业发展提供信贷保障。建立健全农业保险制度,增加保险种类,扩大保险覆盖面,提高保障水平。有序推进农村承包土地的经营权、农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试点。稳步扩大新型农村合作金融试点规模,探索创新信用互助模式。(四)强化任务落实。各部门要立足职能职责,强化配套措施,协同推进规划实施。各区(市)要因地制宜制定本地实施方案,确保各项目标任务落到实处。加强规划监测评估,对规划实施效果跟踪监测,结果向社会公布。文件文字版:枣政字〔2018〕27号.doc文件PDF版:枣政字〔2018〕27号.pdf
工业企业选址
  • 工业用地信息 工业用地信息 工业用地信息
  • 现成厂房租金 现成厂房租金 现成厂房租金
  • 仓库冻库租购 仓库冻库租购 仓库冻库租购
  • 招商引资政策 招商引资政策 招商引资政策
商务咨询服务
  • 注册公司选址 注册公司选址 注册公司选址
  • 产业政策匹配 产业政策匹配 产业政策匹配
  • 法律咨询服务 法律咨询服务 法律咨询服务
img_loading
智能检测中
投资咨询热线
400-162-2002
  • 招商引资政策
  • 工业用地招商
  • 租购厂房仓库
  • 其他相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