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潍坊市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创新升级助力招商引资成效显著
2016年,潍坊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通过深化改革与技术创新,推动全市公共资源交易规模突破300亿元,成为区域招商引资的重要支撑平台。通过优化流程、整合资源、推进电子化建设,该平台显著提升了交易效率和服务水平,为各类市场主体提供了更加公平透明的营商环境。 一、深化资源配置改革激发市场活力 潍坊市以构建市县一体化公共资源交易平台为核心,全面贯彻市级政府关于公共资源配置改革的决策部署。通过取消分散交易模式,推动项目集中进场,实现了交易流程标准化和监管统一化。电子招投标系统的全面应用,使项目平均办理时长缩短30%以上,有效降低了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 二、交易规模质效双升凸显改革成效 全年完成交易项目1087个,总成交金额达333.8亿元,同比增长超5倍。其中政府采购类项目表现突出,通过强化预算约束和需求管理,实现资金节约率15.43%;土地出让类项目引入动态报价机制,溢价率同比提升0.8个百分点;15个PPP项目落地带动社会资本投资286亿元,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注入新动能。 三、技术创新驱动服务能级跃升 建成覆盖市县两级的全流程电子化交易系统,开发移动端CA认证、异地评标等功能模块。全年电子化交易占比达92%,累计减少纸质文件超50万份。大数据分析平台的投用,实现了对围标串标行为的智能预警,违法违规线索发现效率提升60%。 四、标准化建设优化区域营商环境 制定28项服务规范和技术标准,统一全市交易文件范本。建立市场主体信用评价体系,将538家企业的履约行为纳入动态管理。开通重点项目"绿色通道",为轨道交通等重大民生工程提供定制化服务,平均压缩招标周期20个工作日。 五、跨区域合作拓展平台辐射效应 与周边6个城市建立远程异地评标合作机制,共享专家资源2300人次。探索跨省域CA互认模式,吸引外地企业参与投标数量同比增长75%。通过举办专题推介会,吸引12家央企区域总部入驻潍坊开展长期合作。 当前,潍坊市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已形成"互联网+监管+服务"的成熟运作模式,其经验做法获得省级主管部门专项推广。下一步,该市将重点推进区块链技术在交易存证领域的应用,进一步筑牢公平竞争的市场基石。
2025-09-07
-
潍坊市以重大项目引领产业升级 构建高质量发展新格局
潍坊市通过强化招商引资和优化项目布局,持续推动新旧动能转换取得显著成效。2017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突破万亿元,2018年计划实施337个重大项目,总投资达6840亿元,以创新机制保障项目落地,为区域经济注入强劲动力。 一、重大项目带动效应凸显 潍坊市围绕“四新四化”领域布局产业链,2017年实施亿元以上项目超2000个,其中10亿元以上项目201个,投资规模同比增长19%。通过拓宽投融资渠道、规范项目管理,固定资产投资实现4856亿元,带动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等产业集聚发展。 二、2018年项目结构持续优化 新一年计划中,社会投资占比达91.8%,涵盖智能制造、现代物流等领域。续建项目185个聚焦基础设施升级,新开工152个项目重点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市级财政类项目19个,主要投向民生工程和公共服务领域,形成政府与市场协同发力格局。 三、创新机制保障项目落地 潍坊市出台专项政策,建立“标准认定-动态管理-考核督导”全链条机制。通过常态化调度、问题清单销号等举措,破解土地、审批等瓶颈。设立专项督导组,将项目进度纳入绩效考核,确保年度1577亿元投资计划高效执行。 四、产城融合激发发展动能 重大项目布局强化与城市总体规划衔接,在滨海开发区、高新区等园区形成“一核多极”发展格局。通过产业链招商吸引配套企业入驻,预计新增就业岗位超5万个,推动产城融合迈向更高水平。 潍坊市以重大项目为引擎,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为区域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支撑。下一步将重点监测项目投产达效情况,确保投资转化为实际生产力。
2025-09-07
-
潍坊打造全国特色会展名城 培育多元品牌助力产业升级
近日,潍坊市发布会展业发展专项规划,提出通过招商引资和资源整合,构建以本土特色为核心、国际合作为延伸的会展经济体系。计划到2020年,将引进大型展览企业集团超5家,年举办展会190场以上,培育全国影响力品牌展会10个,潜力品牌15个,推动城市向全国特色会展名城迈进。 一、立足产业优势培育会展品牌 潍坊市依托风筝文化、农业科技、书画艺术等特色资源,重点提升潍坊国际风筝会、中国画节·文展会等传统品牌。鲁台经贸洽谈会、寿光菜博会等展会通过创新主题和国际化运作,近三年累计吸引参展商超万家。绿博会、宝石博览会等新兴项目结合绿色经济与高端制造,成为产业融合的重要平台。 二、构建“三位一体”场馆运营模式 规划明确加快会展核心功能区建设,推动展馆设施智能化升级。潍坊鲁台会展中心等场馆试点“场馆经营+多元经营+自主办展”模式,2020年前完成5G网络全覆盖和低碳化改造。通过引入专业管理机构,场馆利用率提升至65%,带动周边餐饮、物流等产业收入增长。 三、深化国际会展合作交流 潍坊市与德国科隆、汉诺威等会展城市建立合作机制,引进国际农业技术展、新能源论坛等跨境项目。2020年前计划落地3-5个国际巡回展,同步推动本土企业参与境外展会,近两年已组织200余家企业赴海外参展。 四、打造区域性文化节庆IP 除传统展会外,潍坊市挖掘非遗、民俗资源,培育青州花卉艺术节、昌乐西瓜节等文化IP。通过“一节一策”精准运营,部分节庆活动游客量年均增长30%,带动乡村旅游收入突破亿元。 五、完善政策与人才保障体系 配套出台场馆补贴、税收优惠等12项扶持政策,设立会展业发展专项资金。与本地高校合作开设会展管理专业,累计培养复合型人才800余名,为行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撑。 该规划实施后,潍坊会展业年综合收入预计突破百亿元,拉动相关产业增长比例达1:9,成为助推城市经济转型的新引擎。
2025-09-07
-
潍坊电网新能源发电量创新高 风电光伏协同发展显成效
在绿色能源转型的背景下,潍坊市通过强化招商引资与政策支持,推动新能源产业规模化发展。最新数据显示,当地电网新能源日发电量首次突破3000万千瓦时大关,风电与光伏协同发力,为区域能源结构优化注入强劲动力。 一、新能源发电实现历史性突破 潍坊市电网新能源单日发电量达到3162.8万千瓦时,较此前峰值提升11.7%,占当日全省调度用电总量的23.35%。尤为突出的是,风电单日发电量攀升至2738.94万千瓦时,刷新历史纪录。这一成果得益于当地风电场集群的高效运行与气象条件的有利支撑。 二、装机规模稳居全省前列 目前,潍坊市已建成并网风电场19座,总装机容量1752.25兆瓦,规模位列省内第二;集中式光伏电站并网数量达31座,容量1005兆瓦,居全省首位;分布式光伏项目覆盖1.8万余户,并网容量约900兆瓦,同样领跑全省。多元化的新能源布局为发电量增长奠定了硬件基础。 三、技术创新驱动消纳能力提升 为应对新能源发电波动性,潍坊市建立了全天候气象监测与负荷预测系统,通过动态调整电网运行方式提升消纳效率。同时,当地开展新能源发电机理专项研究,优化调控策略,确保高比例可再生能源并网时的电网稳定性。 四、政策协同激活产业生态 近年来,潍坊市将新能源发展纳入区域战略规划,通过简化审批流程、完善补贴机制等措施吸引投资。在分布式光伏领域推行标准化并网管理,缩短项目落地周期。此外,电网企业开辟绿色通道,优先调度清洁电力,有效减少弃风弃光现象。 五、未来聚焦储能与智能电网建设 据相关规划,潍坊市下一步将重点配套储能设施,解决新能源发电间歇性问题。同时推进智能电网升级,构建源网荷储一体化系统,目标到2025年新能源装机占比再提高5个百分点,进一步巩固其在绿色能源领域的领先地位。
2025-09-07
-
潍坊高新区举行重点合作项目签约仪式暨产城融合推介会
潍坊高新区近日举行重点合作项目集中签约仪式,来自投资、金融、医疗、科技等领域的知名企业代表参会。活动期间,当地主要领导与客商深入交流,重点介绍了区域产业发展优势及国际化新城建设规划,双方围绕招商引资、产城融合等达成多项合作共识,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一、聚焦国家战略打造创新高地 作为山东半岛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核心载体,潍坊高新区近年来以新旧动能转换为抓手,在国家级高新区综合评价中实现位次持续攀升。通过培育潍柴、歌尔等国际领军企业,带动高端装备、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发展,同时扶持天瑞重工等专精特新企业成长,形成大中小企业协同创新的产业生态。 二、全域更新提升城市能级 当地启动国际化城市设计竞赛,系统性推进基础设施升级,包括雨污分流改造、智慧交通体系建设等工程。通过打造特色街区、"口袋公园"等精品项目,优化15分钟生活圈配套,并重点建设优质基础教育体系,构建"产城人"融合发展新格局。 三、优化环境增强投资引力 活动现场重点推介了政务服务改革成效,通过简化审批流程、强化要素保障等措施,构建全生命周期企业服务体系。参会企业代表高度认可区域营商环境,表示将加快推动医疗AI、金融科技等签约项目落地,共同参与智能制造产业园等载体建设。 四、开放合作共谋发展新篇 潍坊高新区明确将持续扩大国际合作,重点引进跨国企业区域总部、研发中心等高端项目。通过建立常态化政企沟通机制,在人才引进、技术转化等领域深化协作,力争三年内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策源地。
2025-09-07
-
潍坊创新驱动内贸流通改革 打造商贸高质量发展新引擎
近年来,潍坊市以招商引资为抓手,聚焦内贸流通领域结构性改革,通过电子商务赋能、市场体系升级、供给质量优化、诚信体系构建等举措,全面激发商贸流通活力。一系列创新政策的落地,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一、电子商务生态链加速完善 潍坊市将电子商务作为产业转型核心引擎,制定专项扶持政策,重点培育特色农产品、工业品线上交易。临朐县依托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项目,建成覆盖县乡村的三级物流体系,推动山楂、樱桃等地理标志产品通过知名平台销往全国。在品牌孵化方面,通过“电商+品牌”联动模式,扶持企业完成线上品牌标准化建设,形成“线上爆款带动线下产业”的良性循环。 二、传统市场智慧化转型提速 针对商品批发市场散乱问题,潍坊市实施分类整治策略:对基础设施落后的市场进行智慧化改造,引入电子结算、冷链仓储等现代化设施;对同质化严重的市场推动整合重组,发展“市场+供应链”新业态。例如,部分农批市场通过“超市化”运营,实现农产品检测、溯源、配送一站式服务,消费者满意度提升显著。 三、高品质供给体系逐步成型 潍坊市创新推行内外贸“同线同标同质”工程,引导出口企业将欧盟、日韩等国际标准应用于国内市场,推动200余家食品企业进军国内高端商超。在便民服务领域,智慧便利店进驻老旧社区,提供24小时自助购物、快递收发等便民服务。此外,通过挖掘地方饮食文化,扶持传统餐饮品牌创新工艺,3家老字号企业入选省级非遗名录。 四、信用监管机制筑牢发展底线 围绕商务诚信建设,潍坊市建立跨部门联合惩戒机制,将侵权假冒、虚假宣传等行为纳入企业信用档案。在商贸领域开展“诚信示范商户”评选,通过典型引路带动行业自律。市场监管部门联合公安等部门开展专项整治,查处违法案件,有效维护了公平竞争秩序。 当前,潍坊市通过系统性改革举措,正推动内贸流通从规模扩张向质量效益转变。下一步,将持续深化供应链创新应用,为全国商贸流通改革提供可复制的实践经验。
2025-09-07
-
潍坊高新区政务服务中心"掌上排队"助力营商环境优化
在数字化转型浪潮下,潍坊高新区通过创新政务服务模式实现招商引资软环境提升。该区政务服务中心推出的"掌上排队"系统,将传统线下排队升级为线上智能调度,成为优化营商环境的典型案例。 一、技术赋能破解群众办事痛点 潍坊高新区针对企业群众反映强烈的"排队耗时长""窗口往返跑"等问题,整合原有"码上告知""一窗办理"等服务资源,开发微信端智能取号功能。办事人通过移动终端可实时查看窗口排队情况,系统根据业务类型自动分配序号,并在办理前推送动态提醒。这种"线上预约+智能调度"模式,使平均等待时间缩短67%。 二、流程再造实现服务效能倍增 该服务采用三级响应机制:用户绑定身份信息后,系统自动同步办事材料清单;排队过程中实时更新窗口受理进度;临近办理时触发智能提醒功能。数据显示,试运行阶段已有超千名用户通过该系统完成业务办理,窗口服务效率提升42%,群众满意度达98.6%。 三、政企联动构建智慧服务生态 潍坊高新区将政务服务纳入智慧城市建设体系,与辖区商业综合体、产业园区建立数据互通机制。对于经营主体集中的区域,系统会智能推荐错峰办理时段。某孕婴店经营者反馈,利用营业间隙完成证件换发,全程仅耗时35分钟,较传统模式节约83%的时间成本。 四、持续创新优化数字服务体系 目前该区正拓展"掌上排队"应用场景,计划接入社保、税务等12个高频服务领域。通过分析用户行为数据,未来将实现"无感预约""智能导办"等进阶功能,打造"15分钟政务服务圈"。这种以用户需求为导向的改革实践,为其他地区政务数字化建设提供了可复制的经验样本。
2025-09-07
-
潍坊举办蓝黄"两区"招商推介会 展示区域发展新机遇
近日,山东省在潍坊市成功举办蓝黄"两区"专题招商推介会,重点展示半岛蓝色经济区与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的战略规划与投资潜力。此次招商引资活动吸引了全国工商联系统重点企业及行业协会代表参与,通过系统介绍区域发展优势和政策支持体系,为深化产业合作搭建了重要平台。 一、战略定位与空间布局全面解读 推介会详细阐释了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海陆统筹、科技引领"的发展路径,突出海洋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等产业集群优势。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则重点展示"生态优先、循环经济"模式,规划了现代农业、新能源等特色产业带。两区域通过"一带两核多板块"的空间布局,形成产业互补、资源协同的发展格局。 二、产业扶持政策精准释放红利 现场发布的政策包涵盖土地供给、税收减免、人才引进等维度。蓝色经济区推出海洋产业专项补贴,对关键技术研发提供资金支持;黄三角地区明确生态项目最高可享受百分之三十的投资补助。两地均建立了重大项目"绿色通道"机制,实行审批事项全程代办服务。 三、龙头企业代表现场对接需求 参会企业涉及高端化工、智能装备等领域的上市公司和行业领军机构。多家企业表达了对海上风电、盐碱地改良等特色项目的投资意向,部分机构当场与当地园区达成初步合作备忘录。活动特别设置产业链配套对接环节,促成上下游企业精准匹配。 四、基础设施升级强化承载能力 会议透露,两区域已建成万吨级以上泊位超过两百个,高速公路网密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在建的环渤海高铁通道将进一步提升物流效率,配套建设的专业园区均达到"九通一平"标准,为项目落地提供硬件保障。 此次推介会通过多媒体沙盘、产业图谱等可视化手段,立体呈现了两大国家战略区域的综合竞争力。后续将建立常态化对接机制,定期发布重点项目清单,持续优化营商环境评估体系,推动招商引资成果加速转化。
2025-09-07
-
潍坊鲁台海峡两岸新能源汽车产业对接盛会促进招商引资
本次会议于山东省潍坊市鲁台会展中心成功举办,聚焦招商引资与产业协作的新契机。通过两岸专家和企业代表面对面的对接,会议旨在推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深度合作,激发产业新动能,为绿色技术革新搭建交流平台。 一、 会议围绕两岸新能源汽车产业差异化合作展开深入交流,针对技术互补和资源整合进行研讨。参会者就核心零部件研发、智慧制造升级等议题达成共识,强调通过产业链整合降低生产成本,加速新技术落地应用。 二、 与会嘉宾在致辞中指出,新能源汽车是国家战略重点领域,需加快技术协同与模式创新。地方相关部门代表强调了区域政策支持的重要性,包括优化营商环境、提供研发补贴等举措,以提升产业竞争力。 三、 在项目推介环节,多款新能源车型和智能系统产品成为焦点,涵盖乘用车、专用车及零部件领域。重点推动了如高效电池组、充换电设施等项目合作,签约意向覆盖研发端至应用端,形成闭环生态链。 四、 潍坊市作为会议举办地,依托完备的产业集群优势,正积极打造新能源汽车产业高地。该市已建成涵盖整车组装、零部件生产的体系,通过本地化政策引导,支持规模化应用试点。 五、 两岸产业协作的独特优势得到强化,整合研发创新与规模化经验。交流聚焦节能减碳路径,探索在氢燃料车等新领域的技术共享机制,助力全球绿色发展目标。 六、 此次对接突显政策驱动的实效性,依托国家规划框架鼓励企业跨国布局。地方政府将持续简化行政审批流程,设立专项基金支持初创团队,培育高端人才库。 七、 国际趋势分析显示,新能源汽车成为经济增长引擎。与会专家指出,融合两岸智慧可加速产品国际化步伐,例如拓展东南亚市场,应对全球供应链转型挑战。 八、 潍坊市的产业实践经验备受关注,其推动产学研融合成果如智慧工厂示范线,已实现量产效率提升。相关配套政策包括土地使用优化、税收减免等,增强了投资者信心。 九、 未来合作方向聚焦人工智能与车联网融合,与会企业建议建立长期联动平台。通过定期峰会机制深化交流,共享大数据资源,推动标准统一化。 十、 会议强调持续发挥桥梁作用,促进民间资本参与重大项目。成果包括多边融资模式创新,降低技术转移风险,为可持续发展注入新活力。 十一、 面对产业瓶颈,各方提议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合作,减少研发周期。潍坊市作为枢纽,将推出地方性支持措施,如加速专利申请流程,保障创新主体权益。 十二、 绿色转型路径成为核心主题,聚焦碳中和目标下的技术创新。探讨联合开发轻量化材料、回收体系等方案,实现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率的双赢。 十三、 地方特色产业群如潍坊专用车基地的优势被放大,通过会议链接两岸资源。后续措施包括设立跨境研发中心,支持中小企业合作试点,加速成果转化。 十四、 在总结环节,主办方重申会议为产业升级注入强心剂。通过建立常态化的互动机制,确保合作项目落地生根,引领亚太新能源汽车潮流。
2025-09-07
-
潍坊市创新企业问题化解机制助力招商引资与高质量发展
在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常态下,潍坊市将企业问题高效解决作为优化营商环境的核心抓手,通过搭建数字化平台、完善协调机制等举措,为招商引资和企业健康发展提供有力支撑。该市以系统性思维构建“收集-调度-解决-反馈”全链条服务体系,有效破解企业发展瓶颈,相关经验为区域经济提质增效提供了重要参考。 一、构建企业问题直报平台实现精准响应 潍坊市开发的线上企业问题直报系统,支持企业实时提交用工、融资、审批等八大类诉求。平台采用智能化分类技术,自动将问题推送至对应职能部门,确保48小时内响应率达100%。2023年系统累计处理诉求逾1.2万件,其中涉及产业链协同的跨区域问题通过省级协调机制得到联动解决。 二、成立专项协调中心强化闭环管理 市级企业需求协调解决中心整合28个部门资源,建立“首接负责制”和“限时办结制”。对土地指标、环保评估等复杂问题,实行“一企一档”动态跟踪。2022年该中心推动解决某生物医药项目环评滞后问题,促使投资20亿元的项目提前三个月投产。 三、创新会商机制破解跨领域难题 针对需多部门协同的突出问题,潍坊市建立“周调度、月会商”机制。2023年通过17次专题会商,集中化解物流园区电力扩容、跨境电商数据互通等47项共性难题。该机制特别注重听取行业协会意见,确保解决方案贴合产业实际需求。 四、深化结果运用优化政策供给 将问题解决案例转化为政策改进依据,2024年出台的《潍坊市营商环境提升十条》中,60%条款源自企业反馈。同步建立解决效果回访制度,委托第三方机构开展满意度调查,2023年企业整体满意度达96.3%。 五、强化数字赋能预防潜在风险 依托大数据分析平台,潍坊市对高频问题实施预警干预。2024年通过监测发现中小企业融资需求激增后,提前协调金融机构推出“专精特新贷”产品,有效预防资金链风险。该平台已归集12万条企业运行数据,形成区域经济健康度评估模型。 当前,潍坊市正将企业问题化解机制与招商引资深度融合,通过前置服务化解投资障碍。2023年新引进项目中,82%的企业表示高效问题解决能力是其落户关键因素。这一实践表明,以企业需求为导向的服务创新,正在成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2025-09-07
有想补充的信息?点我投稿

- 联系我们
- 企业入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