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完善河湖长制推进河湖管理保护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

政策
发布部门:滨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3年12月18日 政策文号:滨政办字〔2023〕58号 有效性:政策是否有效未知,请慎用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各市属开发区管委会,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事业单位,市属各大企业,各高等院校,中央、省驻滨各单位:为进一步发挥河湖长制制度优势,加强河湖管理和保护,解决制约河湖生态环境发展的深层次问题,推进河湖管理保护高质量发展,经市政府同意,结合我市实际,提出如下实施意见。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治水思路,深入践行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要求,统筹源水、用水、留水、节水、管水“五水并举”,加强河湖管理和保护,重拳整治河湖乱象,依法管控水空间、严格保护水资源、精准治理水污染、加快修复水生态,推进河湖管理保护高质量发展,建设人民满意的幸福河湖,为加快建设品质滨州,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最美滨州篇章提供更加坚实的水安全保障。(二)基本原则———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统筹经济社会发展与河湖保护治理,维护河湖健康生命,为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坚持团结治水、齐抓共管。健全党政领导负责制为核心的责任体系,进一步明确各级河湖长职责、部门职责,建立责任明确、区域协同、部门联动、社会共治的河湖管理保护格局。———坚持系统治理、分类施策。树立系统观念,推进河湖全流域治理保护,整体实施治水、治岸、治污任务,坚持“一河一策”,推动河湖生态环境实现根本改善。———坚持强化监督、严格考核。建立健全行政监督、纪律监督、社会监督的作用,健全完善河湖长制监督考核制度,保障河湖管理保护任务落实。(三)工作目标到2025年,河湖长制工作机制更加完善,责任制体系更加健全,河湖水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地表水国控断面达到或好于Ⅲ类水体比例达到63.6%,重点河湖基本生态流量(水量)达标率达到90%以上;水资源配置持续优化,城市再生水利用率达到55%以上;全市美丽幸福河段长度不少于600公里,河湖治理保护能力和水平全面提升。到2035年,河湖生态环境实现根本性好转,河湖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显著提升,全面打造“水清、河畅、岸绿、景美、人和”的河湖生态环境。二、工作体系(一)夯实河湖长制组织体系。按照行政区域管理与河流流域管理相结合的原则,进一步夯实市、县、乡、村四级河湖长体系。设立市、县、乡级总河长、副总河长。(二)夯实各级河湖长职责。各级总河长负责组织领导本行政区域内河湖的管理保护和河长制工作;市、县级河湖长负责组织开展相应河湖的管理保护工作,研究解决河湖管理和保护中的有关问题;乡级河湖长负责协调解决本责任区河湖管理、保护和治理的具体问题,组织开展河湖日常清漂、保洁等;村级河湖长负责对责任河湖进行日常巡查,对涉河湖违法违规的行为进行劝阻、制止。(三)夯实河长制协同机制。市、县、乡级设立河长制办公室,作为本行政区域河湖长制办事机构。各级河长制办公室主任由本级分管城乡水务工作的副总河长担任。河湖长制成员单位应按照职责分工加强河湖日常监管,依法查处非法排污、取水、倾废、设障、捕捞、养殖、取土、围垦、侵占河湖水域岸线等破坏水生态环境、危害河湖安全的行为。(四)夯实河湖长巡查机制。各级河湖长应当定期开展巡河调研,其中,市、县级河湖长要以解决问题为导向,乡、村级河湖长要以发现问题为导向。原则上市级河湖长每季度不少于1次,县级河湖长每月不少于1次,乡级河湖长每旬不少于1次,村级河湖长每周不少于1次。(五)夯实监督考核机制。加强对河湖长制工作的监督检查,对各级各部门落实市委、市政府治水决策和市总河长令执行情况进行督导检查。建立健全河湖长制工作考评机制,对河湖长制实施情况进行综合考评。三、重点任务(一)加强水环境治理。狠抓水污染防治,坚持源头防控、水岸同治,严控各类污染源,加大河湖排污口排查整治,强化执法监管力度,严厉打击涉水环境违法行为。加快推进“两个清零,一个提标”,统筹实施污水处理厂提标任务。加大黑臭水体治理力度,保持河湖水体清洁,保护河湖水生生物资源,强化地下水超采治理,科学推进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维护河湖生态健康。(二)严格水域岸线管控。推进河湖“清四乱”常态化规范化,将清理整治重点向中小河流、农村河湖延伸,实现河湖问题“动态清零”。加强河湖水域岸线空间分区分类管控,保障生态流量,畅通行洪通道,打造沿河沿湖绿色生态廊道。严格依法依规审批涉河建设项目,严禁未批先建、越权审批、批建不符。强化河湖管护队伍建设,发挥河管员公益岗作用,鼓励引入社会资本组建专业化管护公司,构建河湖管护长效机制。(三)持续优化水资源配置。全面贯彻“四水四定”原则,深入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按照源水、用水、留水、节水、管水“五水并举”具体路径,统筹配置当地水、外调水和非常规水各类水源,同时强化水资源调度,提升水资源利用效率。积极推进再生水利用,健全再生水利用激励机制,加快再生水利用设施建设,城市再生水利用率达到55%以上。全面实施国家节水行动,加快推进水价改革,提高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四)加快构建现代水网。持续实施防洪减灾工程,开展骨干河道和中小河流治理,推进病险水库、水闸动态清零,全面提升防灾减灾水平。实施以河代库、水库建设、水系连通、河道拦蓄等雨洪水利用项目,提高工程拦水、蓄水、引水、调水能力。加强供水管网改造,推动农村供水管网和城市居民小区二次供水设施提升改造。科学谋划重大项目储备,形成在建一批、开工一批、储备一批、谋划一批的项目滚动接续机制,加快优化全市水务基础设施布局。(五)创新美丽幸福河湖建设。坚持将高质量发展与幸福河湖建设相融合,全力打造全区域、整流域幸福河湖,开展河湖健康评价,修编“一河(湖)一策”,实施河湖系统治理。探索建设效益河湖,试点“水经济”建设,创新培育河湖新型产业,推进建设水岸经济带,打造绿色“水经济”新业态,推动河湖发挥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书写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河湖答卷。(六)深化数字赋能河湖管理。推进数字水务建设,统筹实施数字河湖、数字水库、数字灌区、数字供水,加快构建具有预报、预警、预演、预案功能的数字孪生河湖水网。完善监测监控体系,利用卫星遥感、无人机、无人船等先进技术,打造“天、空、地、人”立体化的河湖监管网络,实现河湖数字化管理。四、保障措施(一)强化组织领导。各级各部门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把河湖管理和保护放在重要位置,各级河湖长要履职尽责,主动开展巡河调研,推动涉河湖重大问题整治,相关部门要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协调解决河湖管护的难点问题,凝聚治水合力。(二)强化执法监督。完善水行政执法跨区域联动机制、跨部门联合机制、与刑事司法衔接机制,健全“河长+警长”“河长+检察长”制度,依法严厉打击河道乱占、乱采、乱堆、乱建等违法违规行为,维护河湖管理秩序,实现河湖功能永续利用。(三)强化共管共治。拓展公众参与河湖管理保护的渠道,建立健全志愿者参与河湖保护的工作机制,在河湖设立企业、民间等义务河湖长;鼓励和支持社会资本以出资、捐资、科学研究等形式参与河湖管理和保护,营造全社会关爱河湖、珍惜河湖、保护河湖的良好风尚。滨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2023年12月15日(此件公开发布)政策解读|媒体解读滨州市出台《意见》进一步推进河湖长制高质量发展|文稿解读《关于进一步加强河湖管理保护推进河湖长制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解读|图文解读一图读懂《关于完善河湖长制推进河湖管理保护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简明问答《关于进一步加强河湖管理保护推进河湖长制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简明问答

山东滨州产业园区

山东滨州招商引资

招商政策

投资流程

土地招拍挂

厂房价格

注册公司

优惠政策

山东滨州投资流程

外商投资
买地自建
厂房租赁
写字楼租赁
公司注册
优惠政策
招商中心
400-162-2002
  • 联系我们
  • 企业入驻
免费获取园区招商政策汇编

立即获取
img_loading
智能检测中
投资咨询热线
400-162-2002
  • 招商引资政策
  • 工业用地招商
  • 租购厂房仓库
  • 其他相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