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滨州产业园区
-
滨州工业园
山东-滨州-滨城区
-
滨州工业园区
山东-滨州-滨城区
-
滨州华盟汽车产业园
山东-滨州-滨城区
-
滨州市滨城区尚集现代农业示范园
山东-滨州-滨城区
-
滨州市滨新文化产业园
山东-滨州-博兴县
-
滨州市沾化区鼎丰农业产业园
山东-滨州-沾化区
山东滨州招商引资
招商政策
投资流程
土地招拍挂
厂房价格
注册公司
优惠政策
山东滨州投资流程
外商投资
买地自建
厂房租赁
写字楼租赁
公司注册
优惠政策






滨州市文化和旅游局 关于印发《滨州市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
政策
发布部门:信息补充中
发布时间:2022年12月23日
有效性:政策是否有效未知,请慎用
各县(市、区)文化和旅游局、高新区社会事业发展局、局属有关单位、局机关有关科室:为进一步做好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工作,擦亮滨州黄河文化品牌,深入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走向深入,助力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研究制定了《滨州市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工作实施方案》,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本地、本单位实际认真贯彻落实。滨州市文化和旅游局2022年12月22日(此件主动公开)滨州市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工作实施方案黄河文化是滨州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传承黄河文化是增强文化认同,弘扬文化自信的题中应有之意,更是擦亮滨州文化名片,打造滨州文化品牌的关键举措。为进一步加强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切实增强滨州本土黄河文化传播力、影响力、塑造力,持续推动黄河文化魅力不断增强、黄河文化内涵不断丰富、黄河文化品牌不断升级,特制定如下方案。第一章方案实施背景滨州属于黄河冲积平原,素有“渤海之滨、黄河之州”之称。黄河从滨州穿城而过,流经市域94公里,哺育了400万滨州人民,滋养了9600平方公里的大地。在悠长的历史进程中,滨州人民在黄河母亲河的哺育下,在这里世代繁衍生息,创造了丰富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博大精深、底蕴深厚而又一脉相承的黄河文化孕育了独具特色的滨州文化,成为华夏文明和齐鲁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讲好滨州“黄河故事”,传承黄河文化基因是增强文化自信的重要举措,更是守护文化根脉,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必然选择,传承保护弘扬黄河文化是推动黄河文化振兴,凝聚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活力的重要精神支撑。一、重大意义开展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对推动黄河文化振兴,展现黄河文化时代价值,增强全市文化软实力具有重大历史和现实意义。是深刻践行“两个维护”的务实举措。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黄河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要守好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深入挖掘黄河文化的时代价值,讲好黄河故事,延续历史文脉。党的十八大以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稳步推进,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既是重要内容,也是精神支撑。滨州作为黄河下游重要地市,必须自觉承担起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的历史使命,主动服务黄河国家战略大局。是深入推动文化强市建设的必然选择。黄河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髓,是新时代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厚滋养,是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保护黄河文化,传承黄河精神,对丰富滨州文化内涵,增强文化认同,坚定文化自信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有利于激发滨州儿女砥励奋进、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为深入推动文化强市建设提供精神引领和强大力量。是加快滨州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文化创意和精品旅游是省十强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拉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两大引擎,开展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是推动黄河文化产业和黄河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措施,对加速文旅产业新旧动能转换步伐,提高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质量具有现实意义。二、基础优势滨州市作为山东省沿黄九个地级市之一,辖区内94公里的黄河干流孕育了璀璨多彩的滨州文化,留存了大量内涵丰富的遗产资源,为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提供了得天独厚的秉赋优势。底蕴深厚的文化资源。滨州是孙子故里、吕剧之乡、渤海革命老区机关驻地,黄河孕育了这里深厚的文化基因。全市共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10项、省级52项。其中,胡集书会、滨州吕剧、惠民泥塑、滨州剪纸等都带有浓郁的黄河“烙印”;全市共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处,省级59处,为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提供了深厚文化基础。战略叠加的政策优势。沿黄临海的区位优势为滨州对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重大部署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为滨州黄河文化振兴赋能起势。黄河文化旅游带建设稳步推进、黄河国家文化公园核心点打造提档升级,黄河产业发展提质扩容,为滨州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注入了强大动力。省会经济圈一体化发展为推动黄河文化振兴,增进黄河文化交流,促进黄河文明互鉴提供了融合渠道,为滨州对接全省、布局全国提供了优质平台。第二章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会议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东重要指示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对保护传承黄河文化的重要决策部署,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聚焦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战略,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重要任务,立足文化强市建设,突出黄河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以更加厚重的文化底蕴和更赋活力的动态传承,强化黄河文化感知体验,努力形成独具滨州特色的黄河文化长廊。二、基本原则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以保护好、传承好、弘扬好黄河文化为主线任务,立足职能使命,深刻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高质量发展战略的重要指示精神,严格执行中央、省、市对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系列部署,主动融入黄河战略大局,以推动黄河文化振兴的实际行动捍卫“两个确立”,践行“两个确立”。坚持生态引领,绿色发展。推动“黄河文化+”融合发展,贯彻落实绿色发展理念,坚持挖掘与保护并重,传承与发展结合,以生态保护为前提,统筹黄河文化旅游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走绿色发展之路。坚持文化两创,活化传承。以黄河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为根本途径,深入挖掘黄河文化内涵和精神价值,加强活化传承和时代弘扬,开展形式多样、内涵丰富的主题宣传,讲好“黄河故事”,坚定文化自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精神力量。坚持统筹协调,系统推进。立足全市黄河文化资源优势和工作实际,不断完善顶层设计,坚持规划先行,因地制宜制定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实施方案;坚持内外联动,部门协调,加强要素保障和资源配置,促进优势互补,推动共建共享,探索富有滨州特色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径。第三章主要任务以黄河文化保护传承为核心任务,持续开展黄河文化资源挖掘、展示利用、宣传推广等系列工作,聚焦文旅融合发展、文化传承弘扬、产业效能提升,努力实现黄河文化旅游融合高质量发展。立足全市不同区域的地域特色,强化功能区建设,打造功能完备、协同发展、特色鲜明的黄河文化发展新高地。根据职能分工,落实方案任务,重点做好如下几方面工作。一、加强黄河文化遗产挖掘保护立足全市丰富的黄河文化资源,突出抢救性挖掘和活态化传承,按照摸清家底、挖掘保护、深化利用三步走工作思路,全力做好黄河文化资源普查、非物质文化申遗、黄河遗产动态展示各项工作。(一)开展黄河文化资源普查工作。开展黄河文物普查工程,摸排梳理各类资源的种类、数量、分布和保护情况,加快统计、分类、评估、定级工作,建立黄河文化资源分级、分类保护名录,结合实际实施一批抢救性文物保护项目,推进黄河三角洲盐业遗址保护展示工程,推动陈家窑址等勘探项目;做好黄河干支流和故道地区文物资源调查,调研水工遗存、桥梁古渡、故道大堤及其他关联遗存保存状况,完善黄河文物分级分类名录和档案。(二)健全沿黄非遗项目名录体系。开展非遗传承人记录工程,深掘黄河非遗资源,健全黄河非遗实物、资料征集、保管制度,完善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项目库管理制度。开展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申报、认定和管理工作。加大对沿黄各县(市、区)民间文学、传统工艺、地方戏曲、曲艺、民俗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挖掘整理力度,积极争取更多项目列入国家级和省级非遗名录。(三)提升黄河非遗产能转化效率。围绕剪纸、布老虎、草柳编等沿黄特色非遗资源,深化文化遗产与现代服务业、旅游业、手工业的融合发展,将资源优势转化为实际产品,为经济发展、产业振兴提供新动能;依托沿线各级文物保护单位、遗址公园、文博场馆等,发展形式多样的研学旅行、遗址观光、体验旅游项目,把黄河沿线打造成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文旅融合发展的生动载体。二、深化黄河文化资源展示利用围绕黄河文化资源展示利用,进一步突出综合展示、趣味展演、精品宣传三方面核心任务,不断创新展示利用和传播推广形式,持续完善黄河文化遗产展示利用体系。(一)打造黄河文物综合展示平台。突出黄河文化主题,优化展陈方式,探索数字化展陈模式,全面呈现黄河沿线的历史文化、革命文化、水工程文化遗产,增强沉浸式、互动型体验,营造主题文化展示空间。推进生态博物馆(类博物馆、乡村博物馆)集群建设,推动龙华寺遗址省级考古遗址公园建设。支持现有博物馆增设黄河专题展厅,开展黄河非遗、黄河文化专题展览,构建布局合理、各具特色的黄河非遗展示平台。(二)扎实开展黄河非遗展演展示活动。依托非遗进校园工作的深入开展,推动滨州剪纸、黄河号子、草柳编、吕剧等最具滨州民俗特色、最富黄河文化底蕴的非遗项目进校园、进机关、进社区,在重要时间节点广泛组织展演展示活动,持续扩大黄河非遗展示覆盖范围;充分利用图书馆尼山书院、文化馆非遗展馆、博物馆历史文化展厅等公共文化阵地,发挥公共文化设施教育教化功能,深化与周边沿黄地区博物馆、美术馆、图书馆、文化馆和非遗展示基地的合作,以精品联展、专业巡展、创意产品联合开发等多种形式,促进黄河文化传播推广。(三)开辟黄河文化线上展示新渠道。充分发挥线上宣传速度快、覆盖广、受众多的独特优势,依托短视频平台,开展黄河文化数字化产品制作与推广,联合微信、微博、今日头条等新媒体平台,打造黄河文化全媒体宣传矩阵,开展立体化宣传。在抖音、快手开设《滨州黄河文化》《滨州黄河故事》《滨州黄河非遗》等主题专栏,开展黄河文化传播推广活动,提升滨州黄河文化遗产知名度和美誉度。三、高质量打造做好黄河文化旅游带依托黄河沿线文化资源,统筹精品线路设计、基础设施建设、文旅品牌培育各项任务,逐步打造以黄河为轴,以滨州城区为核心,以黄河文化为主线,以旅游景区为节点的黄河文化旅游带,全力用好黄河元素、讲好黄河故事。(一)高标准建设黄河文化旅游核心点。以景区景点、民俗村落、文化集镇、特色古城为节点,整合黄河沿线历史文化、红色文化、农耕文化、码头文化、水利文化等各类资源,梳理形成黄河文化旅游带建设核心点,围绕基础设施建设、景点景观特色打造、服务品质提档升级,抓好核心点打造建设任务,用3到5年时间,树立一批引领性强、带动性好的标志性旅游节点,以点带面,稳步推动黄河文化旅游带建设。(二)精品化提高文旅产品供给水平。聚焦“吃、住、行、游、购、娱”六大旅游要素,围绕游客看在黄河、吃在黄河、住在黄河等多方位体验需求,策划研发滨州市黄河生态文化之旅、黄河民宿体验之旅、“亲近黄河”沿黄休闲自驾游等黄河主题突出、黄河元素丰富的特色旅游线路,探索增加民宿体验、观光休闲、近郊自驾、美食尝鲜、户外露营等多场景互动式体验;开展景区质量提升工程,推动沿黄精品旅游目的地打造。(三)多元化培育黄河文化旅游业态。聚焦黄河流域特色民俗资源,重点打造惠民县魏集镇、博兴县乔庄镇、滨城区西纸坊村、博兴县高渡村等旅游村镇,加强沿黄特色农产品推广,创新乡村微度假、农耕体验、创意农业等农业休闲旅游产品;培育“黄河人家”特色民宿品牌,推动黄河文化主题旅游景区、乡村旅游重点村镇、特色民宿、精品线路等多元一体的黄河精品旅游目的地建设;推进黄河谣健康城黄河康养产业发展,以打渔张森林公园为依托,策划建设一批黄河故道旅游精品,打响黄河故道生态旅游品牌;充分发掘黄河沿线革命历史文化资源,建设红色文化旅游片区,擦亮红色旅游品牌,打造多元融合、多产协同的黄河文化旅游带。四、推动滨州黄河文化事业繁荣发展以弘扬黄河精神,彰显黄河文化时代价值为任务主线,不断提升文艺创作水平,讲好滨州黄河故事。以文化惠民为根本,持续提升群众文化服务水平。(一)加强黄河主题艺术创作。围绕黄河故事艺术表达,组织全市国有文艺院团和地方专业院团创作骨干,瞄准黄河流域传统民俗故事和新时代黄河儿女奋斗历程开展黄河文化专题采风行动,挖掘最具滨州特色,反映黄河流域民俗风情的艺术创作素材;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深挖本土文化根脉、传承优秀文化基因,围绕精准化选题、精细化打磨、精品化创作核心要求,创作排演一批黄河文化突出、群众立场鲜明、弘扬社会新风的优质文艺作品,进一步打造滨州黄河故事艺术品牌。(二)广泛开展群众文化活动。以走进黄河文化艺术季为核心,持续开展送戏下乡、省市县三级联合购买、周末戏相逢、戏曲进校园等等群众性文化活动,落实文旅服务便民惠民总要求;鼓励滨城、邹平、博兴、惠民等沿黄地区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组织实施“乡村春晚”、广场舞展演等演出、鉴赏、体验等活动;充分利用沿黄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和文旅惠民演出,开展黄河文化宣传展示、艺术鉴赏、文艺展演等活动,开展群众性黄河文化活动,让黄河文化可见、可感、可亲。(三)大力弘扬民间文化艺术。深入发掘和盘活沿黄地区的优秀民间文化艺术资源,加强对传统艺术发展的扶持。推动民间文化艺术生态的整体保护和创新发展,推动沿黄地区特色文化、别样民俗进校园、进乡村,扩大传承人群,实现薪火相传。推动特色民间文化艺术融入沿线新型城镇化和美丽乡村建设,加强普及推广和交流展示;鼓励艺术人才、非遗传承人、文化志愿者等深入乡村开展辅导培训,让群众近距离体验黄河文化。四、增进黄河文化宣传交流积极构建形式多样的黄河文化交流平台,开展多领域省内外黄河文化交流合作,推动多途径黄河文化对外传播,彰显黄河文化时代价值,扩大黄河文化影响力,塑造滨州黄河文化品牌。(一)打造黄河文化全媒体宣传矩阵。以黄河文化滨州品牌打造宣传为核心任务,充分利用25万粉丝基数的“滨州文化旅游”抖音短视频帐号和微博、快手等多媒体平台,开设《黄河非遗》、《优秀黄河文艺作品创新传播》专栏,持续深化与央视、山东卫视、中国旅游报等上级媒体合作,聚力打造黄河文化传播全媒体宣传矩阵;围绕黄河生态文化之旅和孙子文化体验之旅开展主题采风活动,拍摄制作黄河宣传片、纪录片,通过VR、短视频、融媒直播等新媒体传播方式,开展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宣传推广,打造“到滨州必看黄河,看黄河必到滨州”黄河文化滨州品牌。(二)开展多样化对外宣传推介。依托重点客源地市场宣传推介工作,拓宽黄河资源对外宣传推广和黄河文化交流互鉴渠道,宣传滨州黄河文化,把滨州发展黄河文化的独特优势、经验做法和取得成效宣传推广出去,进一步塑造滨州黄河文化旅游品牌;以黄河文化旅游、演艺娱乐、工艺美术、创意设计、网络视听等领域为重点,鼓励文旅企业来滨投资兴业,加强黄河产业项目合作。(三)加强黄河文化产业对外合作。以黄河流域景区发展论坛为依托,立足省内,放眼全国,不断加深与黄河流域沿线各市的合作交流,开展形式多样的黄河文化互鉴、产业项目合作、文旅产品推广等活动;推动黄河学术、艺术交流,联合沿黄各市,围绕黄河文化进行文学、艺术、影视、美术、摄影等文化活动开展采风、创作、交流活动,推动黄河文化繁荣发展;围绕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共搭文化资源、信息、产业共享平台,在擦亮“看母亲河到滨州去”品牌的同时,共同打造“中华母亲河”文化旅游品牌。第四章保障措施一、加强组织领导市文化和旅游局作为方案实施主体,负责方案具体执行,统筹推进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各项工作。主要负责人牵头抓总,各分管局长和相关科室依据职能抓好各项工作。要坚持一盘棋思想和大黄河概念,全市沿黄各市县区要结合自身实际,制定相应工作方案,明确时间节点,逐步建立起市县协同、高效畅通的工作机制。要定时召开工作会议,专题研讨、深化认识、推进工作,要常态化开展分析调度,及时发现问题,推广经验做法,形成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工作合力。二、完善顶层设计要坚持规划先行,把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与推动文化遗产保护、文化创意产业、文化旅游发展等工作有机结合,增强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的系统性。以《滨州市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实施方案》为核心,加强对《滨州黄河湿地规划》、《滨州市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要点》的具体实施,逐步构建起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的“规划图”“施工图”“任务图”。三、明确分工任务各县市区、相关单位、科室要以讲政治的高度、讲实效的速度、抓重点的精度、抓到底的深度,切实履行好主体责任。要结合工作实际和任务分工,制定任务落实台账,进一步明确具体任务和推进完成时限,分工到科室,责任到个人,适时开展专项督导,确保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工作责任落实能到位、工作进展见成效。对应工作涉及县区的,要畅通工作机制,建立调度考核通报工作机制,确保任务层层分解,压力逐级传导。四、强化要素保障统筹利用现有资金渠道,加大对黄河沿线文化遗产保护、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创意产业发展、文化旅游融合等支持力度;适时开展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工作专项培训,积极培养业务精湛、立场坚定、围绕中心、服务人民的优秀人才,强化工作人才支撑;加强分类指导和动态管理,完善考核办法和奖惩机制,充分调动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工作自觉性、主动性,共同为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山东滨州优惠政策
更多政策
滨州市人民政府关于沾化区古城镇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
2024-12-30
滨州市人民政府关于沾化区下河乡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
2024-12-30
滨州市人民政府关于沾化区海防办事处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
2024-12-30
滨州市人民政府关于沾化区黄升镇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
2024-12-30
滨州市人民政府关于沾化区泊头镇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
2024-12-30
滨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博兴县湖滨镇柳桥村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项目拆旧安置实施方案的批复
2024-12-24
滨州市人民政府关于惠民县辛店镇三堡联村等2联村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区拆旧实施方案的批复
2024-11-11
滨州市人民政府关于滨州市滨城区GY01(工业)-02街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的批复
2024-07-11
滨州市人民政府关于滨城区秦皇台乡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
2024-07-03

工业企业选址
-
工业用地信息
-
现成厂房租金
-
仓库冻库租购
-
招商引资政策

商务咨询服务
-
注册公司选址
-
产业政策匹配
-
法律咨询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