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滨州产业园区
-
滨州工业园
山东-滨州-滨城区
-
滨州工业园区
山东-滨州-滨城区
-
滨州华盟汽车产业园
山东-滨州-滨城区
-
滨州市滨城区尚集现代农业示范园
山东-滨州-滨城区
-
滨州市滨新文化产业园
山东-滨州-博兴县
-
滨州市沾化区鼎丰农业产业园
山东-滨州-沾化区
山东滨州招商引资
招商政策
投资流程
土地招拍挂
厂房价格
注册公司
优惠政策
山东滨州投资流程
外商投资
买地自建
厂房租赁
写字楼租赁
公司注册
优惠政策






滨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滨州现代水网建设规划的通知
政策
发布部门:滨州市人民政府
发布时间:2022年11月09日
有效性:政策是否有效未知,请慎用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各市属开发区管委会,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事业单位,市属各大企业,各高等院校,中央、省驻滨各单位:现将《滨州现代水网建设规划》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滨州市人民政府2022年11月9日(此件公开发布)滨州现代水网建设规划为加快推进滨州现代水网建设,推动全市新阶段水务高质量发展,全面增强水资源统筹调配能力、供水保障能力、水旱灾害防御能力,制定本规划。一、总体要求与规划布局(一)总体要求深入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锚定“走在前列、全面开创”“三个走在前”总遵循、总定位、总航标,统筹发展和安全,坚持“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以全面提升水安全保障能力为目标,以完善水资源优化配置体系、防洪减灾体系、水生态保护修复体系为重点,统筹存量和增量,加强互联互通,推动新阶段水务高质量发展,为全面开创富强滨州建设新局面提供更加可靠的水务支撑和保障。到2025年,全市用水总量控制在17.32亿立方米以内;城市再生水利用率达到55%;非常规水利用量达到2亿立方米;城乡供水一体化率达到80%以上;5级以上堤防达标率达到85%;国控地表水考核断面达到或好于Ⅲ类水体比例达到69.9%;水土保持率达到98.10%;重点河湖基本生态流量(水量)达标率达到90%以上;重点水利工程数字化率达到85%以上。到2035年,全市用水总量控制在21.77亿立方米以内;城市再生水利用率达到60%;非常规水利用量达到5亿立方米;城乡供水一体化率达到90%以上;5级以上堤防达标率达到85%以上;国控地表水考核断面达到或好于Ⅲ类水体比例完成国家分解任务;水土保持率达到98.19%;重点河湖基本生态流量(水量)达标率达到95%以上;重点水利工程数字化率达到95%以上。表1-1滨州现代水网建设主要规划指标序号指标单位2020202520351用水总量控制亿立方米16.69[<17.32][<21.77]2城市再生水利用率%—[55][60]3非常规水利用量亿立方米—[2][5]4城乡供水一体化率%[69][>80][>90]55级以上堤防达标率%—[85][>85]6国控地表水考核断面达到或好于Ⅲ类水体比例%—[45.4]完成国家分解任务7水土保持率%[98.05][98.10][98.19]8重点河湖基本生态流量(水量)达标率%—[>90][>95]9重点水利工程数字化率%—[>85][>95]注:1.指标带[]为期末达到数,其余为累计数。2.用水总量控制、水土保持率等指标为暂定指标,最终以省批准下达目标为准。3.新增供水能力是指新增的当地地表水及外调水供水能力。4.堤防达标率是指5级及以上堤防长度中达标堤防长度占比。5.重点河湖基本生态流量(水量)达标率是指纳入生态流量(水量)保障重点河湖名录的河流和湖泊控制断面基本生态流量(水量)保障目标的实现比例。6.重点水利工程数字化率是指重大引调水工程、大中小型水库、流域面积200平方公里以上中小河流等重点水利工程实现数字化的比例。(二)规划布局根据水利管理权限和分级管理要求,水网分为国家水网、省级水网、市级水网、县级水网。省级水网依托国家骨干网,以省内骨干河湖水系及重大水利基础设施为主骨架,构建与国家骨干水网相衔接的水流网络通道与调配网络。市级、县级水网是国家骨干网和省级水网的延伸,围绕提升城乡水利基本公共服务能力和改善人居环境,统筹水资源调配、防洪排涝、抗旱、农田灌溉、水系生态保护与修复,推动区域水网协同融合,提高河湖水系水流连通性,增强输水、排水、泄洪和循环利用能力。根据全市自然河湖分布、水资源禀赋、国民经济布局、现状水利工程等情况,以全面提升水安全保障能力为目标,以优化水资源配置体系、健全流域防洪减灾体系为主线,以骨干河道和引调水工程为骨架,以河湖水系连通和灌排渠系为脉络,以重点湖泊水库为节点,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调控为手段,统筹水资源配置、水灾害防治、水生态保护,兼顾通水通航,形成“一轴三纵、湖库棋布、两域八横、河海连通”的市级水网总体格局,构建滨州现代水网主骨架和大动脉。根据滨州长远发展战略需要,逐步扩大市级水网延伸覆盖范围,形成水网互联互通,构建一体化的滨州现代水网。“一轴三纵”是指以黄河为主轴的引黄供水体系,依托贯穿全市南北的簸箕李-胡楼、小开河-道旭、韩墩-打渔张六大引黄灌区引水骨干工程是全市现代水网的大骨架。“湖库棋布”是通过秦台水库、滨源水库、利民水库、韩店水库、辛集洼水库、博兴水库、锦秋水库、北海水库、孙武湖、皓月湖等星罗棋布的湖库调蓄为全市提供可靠的主水源。“两域”是指黄河以北的徒骇马颊流域和黄河以南的小清河流域防洪除涝体系网。“八横”是指漳卫新河、马颊河、德惠新河、徒骇河、秦口河、潮河、小清河、支脉河等八条横向骨干河道,是滨州防洪排涝的主动脉。“河海连通”是指通过打通马颊河、德惠新河、徒骇河、秦口河、土马沙河、三号支沟、小清河等骨干河道实现全市黄河南北两个流域内“河海连通”。二、水资源优化配置建设针对全市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特点,聚焦发展战略和现代化建设目标,立足水资源空间均衡配置,坚持节水优先、量水而行,在深度节水控水的前提下,积极融入省级水网,推进引调水工程、调蓄工程、城乡供水提升及灌区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工程建设,优化水资源配置格局。加强雨洪资源利用,强化多水源联合调度、水资源战略储备,构建完善多源互补、丰枯调剂、大中小微协调配套的供水保障体系,加强水资源调度管理,提高供水系统可靠性,增强特大干旱、持续干旱、突发水安全事件应对能力,全面提升供水保障能力。(一)调水工程建设1.南水北调东线二期滨州段工程2025年后,积极配合省级部署,适时推动南水北调二期东西干线滨州段配套工程论证。南水北调二期初步规划思路一:自分水口引水至簸箕李干渠及二干渠,通过小开河支九渠实现引水至小开河干渠,各县(市、区)取水由加压泵站及管道提水至水库(惠民县利民水库及孟家水库、阳信县雁洲湖水库及仙鹤湖水库、沾化区毛家洼水库、无棣县北海水库及鲁北水库、滨城区西海水库、高新区龙吟水库等)。初步规划思路二:自分水口建设提水泵站,通过管道输水至受水区。其中主管道自分水口至鲁北水库约100公里,中途建设多级加压泵站;分管道多条,由提水泵站提水至受水区(惠民县利民水库及孟家水库、阳信县雁洲湖水库及沾化区毛家洼水库、无棣县北海水库及鲁北水库、滨城区西海水库、高新区龙吟水库等)。南水北调二期东西干线滨州段配套工程具体实施时再结合省级规划进一步论证。2.区域引调水工程坚持先节水后调水、先治污后通水、先环保后用水,落实“确有需要、生态安全、可以持续”的重大水利工程论证原则,聚焦流域区域发展全局,至2025年通过实施滨州市徒骇河引调水工程,沾化区西水东调、水库连通工程、阳信县农村水网引调水工程等跨流域(区域)调水工程,实现市范围内区外水补区内水,以丰年水补枯年水,以余区水补缺区水。3.水系连通工程根据区域水资源条件和经济社会发展布局,统筹考虑需求,以区域内自然河湖水系为基础,加强区域水网互联互通。近期实施滨城区水系连通工程、胜利河与二干排水系连通工程、邹平市胜利河杏花河水系连通工程、新月河黛溪河水系连通工程、芽庄湖郑一沟水系连通工程、博兴县小清河以北水系贯通工程、无棣县城区水系联通及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等;远期通过扩建阳信县五一干沟、双保一、双保二干沟连通秦口河-土马沙河水系,实施白杨河、秦口河与仙鹤湖水库的河库相连工程等,推进骨干河道互连互通、平原水库县域内互连互通,适时推进镇村级河水系连通工程。专栏1引调水工程引调水工程:近期实施滨州市徒骇河引调水工程,沾化区西水东调、水库连通工程、阳信县农村水网引调水工程。远期积极配合省级部署适时推动南水北调二期东西干线滨州段工程建设。水网互连互通工程:近期实施滨城区水系连通工程、胜利河与二干排水系连通工程、邹平市胜利河杏花河水系连通工程、新月河黛溪河水系连通工程、芽庄湖郑一沟水系连通工程、博兴县小清河以北水系贯通工程、无棣县城区水系联通及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远期通过扩建阳信县五一干沟、双保一、双保二干沟连通秦口河-土马沙河水系,实施白杨河、秦口河与仙鹤湖水库的河库相连工程等,推进骨干河道互连互通、平原水库县域内互连互通,适时推进镇村级河水系连通工程。(二)调蓄工程建设一是重点论证实施“水亿方”鲁北水库建设工程。规划建设鲁北水库位于无棣县,规划库容9800万立方米,拟作为无棣工业园区、北海经济开发区工业园的水源地及城市应急备用水源。二是实施平原水库新建、增容工程。至2025年实施滨源水库等4座中小型平原水库水源工程新建工程,实施埕口水库、芦家河子水库、仙鹤湖水库二期工程等3座中小型平原水库增容扩建工程,提高水资源调蓄能力和雨洪资源利用能力。结合南水北调二期工程进展,远期论证实施金桥水库新建工程、菅家水库一期和二期工程、雾蓿洼水库三期工程、幸福水库扩容、博兴水库配套工程(含博兴水库水厂建设)、孟家水库第二水源工程等。三是加快雨洪资源利用工程建设。加快推动实施河道拦蓄、流域调水等枢纽性调蓄工程建设,通过工程措施增加拦蓄能力。加强拦河闸蓄水控制利用,科学论证实行汛限水位动态控制运用,充分蓄滞汛期雨洪资源;注重城乡布局,在城市和主要经济区,重点建设以河代库为重点的多水源供水网络;在城镇和农村,加大河道拦蓄小水源工程建设力度,恢复及加大坑塘蓄水能力,实现水系连通,构建联动供水网络,充分利用雨洪资源发展农业灌溉,改善河道内外生态环境。近期通过新建改建沾化区、无棣县、阳信县河道拦蓄工程7处;实施徒骇河、德惠新河、白杨河等雨洪资源利用项目,阳信县大济河综合治理工程,加快雨洪资源利用工程建设。远期实施沙河雨洪资源利用工程;结合美丽乡村建设推进村镇末级沟渠整治和坑塘连片治理,增强区域调蓄能力。专栏2调蓄工程平原水库工程:近期在滨城区、惠民县、阳信县、无棣县建设平原水库4座;实施埕口水库、芦家河子水库、仙鹤湖水库二期工程等3处水库增容。远期结合南水北调二期工程进展,论证实施金桥水库新建工程、菅家水库一期和二期工程、雾蓿洼水库三期工程、幸福水库扩容工程、博兴水库配套工程(含博兴水库水厂建设)等。雨洪资源工程:近期新建改建沾化区、阳信县、无棣县河道拦蓄工程7处;实施徒骇河、德惠新河、白杨河等雨洪资源利用项目;实施阳信县大济河综合治理工程。远期实施沙河雨洪资源利用工程;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实施村镇末级沟渠整治和坑塘连片治理等。(三)城乡供水工程建设1.持续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建设按照“城乡一体、企业运营、规范管理、服务到户”的思路,在系统内部整合城乡供水职能,一体布局城乡水源、水厂、管网等供水系统,实施城乡供水“四个体系”建设,即工艺先进、输配有力的供水工程体系,水质优良、水源可靠的水质保障体系,分工协作、监管到位的行业管理体系,县域统一、管理规范的市场运营体系。一是推进供水水源及设施建设。实施西海、南海供水水厂及滨源水厂二期扩建工程等深度处理措施,提升供水水质。二是加快市政供水管网更新改造,提升主管网供水效率;按照控制增量、消除存量原则,对全市城市建成区未实现抄表到户的小区二次供水设施进行改造。三是加快实施农村供水管网改造,实施邹平市、滨城区、沾化区、无棣县、阳信县、惠民县、博兴县、高新区城乡供水保障项目,主要包括老旧自来水管网更新改造、入户水表安装、水库水源工程升级改造等。到2025年,农村规模化供水率达到93%,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9.9%,集中供水率达到99.9%,城乡供水一体化率达到80%以上。2.应急备用水源和应急水源建设合理调整水源工程布局,加强多水源联网连通,增强区域水量调配能力,加强应急备用水源和应急水源建设。紧密结合常规水源建设,充分发挥现有工程应急备用能力,按照“先挖潜,再新建”的思路,坚持整体谋划、协同推进,因地制宜、一城一策的原则,多措并举构建城市应急备用水源体系。以蓄水工程为主要水源的城市如主城区可优先利用现有蒲湖水库等水库作为应急备用水源;地下水依赖度较高的城市如邹平、博兴城区,在充分发挥地表水供水能力和保护好地下水源的前提下,可将深层承压地下水作为应急备用,提高地下水的应急和战略储备能力;以外调水为主要水源的北部县区,要加强水源调蓄能力建设,增加应急可供水量。近期重点实施滨城区应急备用水源工程(该项目已列入滨源水库工程)、邹平市应急备用水源工程建设。3.非常规水利用推动非常规水纳入水资源统一配置。加强再生水、淡化海水、集蓄雨水和微咸水等非常规水多元、梯级、安全利用。加大再生水利用力度,加快推动城市排水“两个清零、一个提标”。推动非常规水纳入水资源统一配置,逐步提高非常规水利用比例。根据再生水利用需求配套建设再生水处理和输配水设施,新建阳信县中水回用配套设施及管网项目,续建无棣县碧水源海水淡化工程;远期新建博兴县中水回用工程等项目。专栏3水资源配置工程城乡供水一体化建设:1.供水水源及设施近期建设项目:滨源水厂二期扩建工程、滨源水库建设工程、南海水厂深度处理单元及排泥水单元、西海水厂深度处理单元及排泥水单元、龙吟水厂深度处理单元及排泥水单元、秦台及滨源水厂增加排泥水处理单元、第二水厂增加排泥水处理单元、东海水厂增加排泥水处理单元。2.主城区供水管网近期建设项目:(1)老城区(五海自来水)供水管道新建及改造工程。(2)滨北工业园区(滨城区自来水)供水管道新建工程。(3)经济技术开发区(北控西海水务)供水管网新建工程。(4)经济技术开发区(南海水务)供水管网新建工程。(5)高新区(龙吟水务)供水管网新建工程。3.各县(市、区)实施供水管网提升改造、水源工程等。4.农村供水管网改造实施滨城区、沾化区、邹平市、惠民县、阳信县、无棣县、博兴县、高新区城乡供水保障项目等。备用水源工程:实施滨城区应急备用水源工程(该项目已列入滨源水库工程)、邹平市应急备用水源工程建设等。非常规水利用工程:近期根据再生水利用需求配套建设再生水处理和输配水设施;新建阳信县中水回用配套设施及管网项目,续建无棣县碧水源海水淡化工程。远期新建博兴县中水回用工程等项目。(四)灌区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建设实施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对灌溉水源工程、渠系工程、灌排泵站等进行现代化改造,加强计量监测设施与信息化建设,加强灌溉试验与节水技术推广,提升灌区供水保障能力、节水能力和供用水管理能力。2025年全市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至0.6437,2035年提高至0.645。近期重点实施簸箕李、韩墩、小开河等3处大型灌区现代化改造,大道王、道旭、大崔、归仁、张肖堂、张桥、沾化区潘家灌区、滨城区徒骇河灌区等8处中型灌区续建配套及节水改造工程。重点是开展影响灌区效益发挥、病险严重的骨干灌排工程设施除险加固、配套达标,健全完善量测水设施,推进灌区信息化建设,建立健全良性运行管理体制机制。完成改造灌溉面积72.4万亩,2025年以后继续实施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工程。到2035年,滨州市引黄灌区农村水网基本建成。考虑投资需求与可行性,对于未纳入改造规划的灌区,重点是完善管理体制机制,推进标准化规范化管理。专栏4灌区工程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近期实施滨州市小开河灌区、韩墩灌区、簸箕李灌区现代化改造工程。远期推进实施白龙湾、打渔张等灌区现代化改造项目。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近期实施道旭灌区、大道王灌区、张桥灌区、大崔灌区、归仁灌区、张肖堂灌区、沾化区潘家灌区、滨城区徒骇河灌区等续建配套及节水改造工程。远期继续实施归仁等灌区续建配套及节水改造工程。三、完善防洪减灾体系以防洪安全、防潮安全及排水安全为目标,坚持防汛抗旱并举、防御外洪与治理内涝并重、防灾与减灾相结合,推进防洪排涝防潮体系建设,加强中小河流治理,实施病险水库水闸除险加固,推进重要堤防和蓄滞洪区建设,开展山洪灾害防治和重点涝区治理,构建以河道、水库、堤防、湖泊和蓄滞洪区为架构的“两域八横、河海连通”的防洪排水体系;按照源头减排、过程控制、系统治理的原则,持续推进城区、重点乡镇、重点工业园区排水体系建设,深入贯彻海绵城市建设理念,全面提升城镇排水防涝能力。(一)重点河道治理及堤防建设以河道堤防达标提标建设和河道整治为重点,加快骨干河道和中小河流治理,加强河道系统整治,减轻河道淤积萎缩,保持河道畅通和河势稳定,恢复河道行洪能力。新建或扩建一批排洪通道,解决洪水出路不畅问题。加强河口治理,规范入海流路,保持河口稳定畅通。按照省级统一部署重点完成小清河防洪综合治理工程及重要支流防洪达标建设;加强堤防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开展隐患排查,推进堤防险工段治理,保障河道防洪安全,重点实施徒骇河、德惠新河、沙河等河道管理道路及水文设施工程建设,骨干河流防洪体系进一步提质增效。近期治理河道长度576.58公里。重点实施徒骇河、德惠新河、秦口河、潮河下游段、沙河、孝妇河、杏花河、三号支沟上游段、南支流、杨集干沟、阳信县幸福河流域综合项目等治理工程,新立河、秦台河、西沙河北外环至潮河段拓宽治理工程,城区段排涝河道清淤治理工程,加强清淤疏浚、堤防加固、水毁修复、建筑物配套改造、管理道路建设等,综合恢复河道防洪除涝能力,提升抗灾减灾水平,确保全市防洪安全。到2025年5级及以上堤防达标率达到85%。远期重点实施徒骇河提升,白杨河、沙河等河道治理,南环河、新立河、秦台河、东环河、西沙河、滨南支沟及城区北部连通水系清淤工程等。(二)沿海防潮工程建设依据《山东省海堤建设规划》《滨州市海堤工程建设规划》,以封闭圈为单元,以沿海海堤、河口海堤和防潮排涝建筑物为重点,统筹考虑防潮减灾、生态景观、滩涂整治等要求,按照统筹发力、确有需要的原则,遵循国家统一安排部署,结合沿海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要求,以政府投资为引导,继续推动各地政府、沿海企业实施岸线防护类海堤建设,加快构建高标准风暴潮防御体系,确保防潮安全。统筹考虑防洪、河口、海岸带、滩涂等相关规划衔接,妥善处理黄河三角洲等海堤建设和海岸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优先治理建设投入少、保护面积大、综合效益强的防潮堤段。重点落实国家部署,分年度安排实施中央投资计划项目海堤建设工程,鼓励和支持地方自行启动海堤建设。(三)山洪灾害防治工程建设加强邹平市南部山区山洪灾害防治工程建设,非工程措施与工程措施相结合,推动山洪灾害监测预警平台集约化应用,开展群策群防体系建设,全面提升山区防灾减灾成效。近期重点实施白泥河、黛溪河等4条邹平南部山区山洪沟治理工程,实施河道清淤疏浚、岸坡护砌、河道拦蓄等措施,提高防灾减灾能力。(四)城市排水防涝体系建设以建立源头减排、管网排放、蓄排并举、超标应急的城市排水防涝体系为目标,加快推进城市内涝治理,保障城市安全运行。强化源头控制,借助海绵城市建设,完善低洼绿地、雨水调蓄池、雨水花园、草沟等设施,实现“渗、蓄、滞、净、用、排”,延长降雨汇流时间,提高城市雨水蓄积能力。强化过程雨水管网改造提升,通过积水点改造、雨水管网及泵站改造、设置雨水直排口,提升雨水收集排放能力;加强末端河道综合治理,通过河道拓宽清淤、水系贯通等措施,提升河道排水能力,实现“小雨不积水、大雨不成灾、暴雨城市运行安全”的目标。主城区:按照“上调、中提、下分”的总体思路综合提升主城区排水防涝综合能力。近期新建雨水管道35.9公里,改造雨水管道53.7公里,排查、清淤修复雨水管道618.5公里;清淤治理排涝河道、治理水系堵点,充分利用潮河、徒骇河双排涝通道,打通城区排涝水系(列入河道治理工程中)。远期:新建雨水管道191.9公里,改造雨水管道96.8公里,排查、清淤修复雨水管道961.3公里,新建及改造雨水泵站12座,河道清淤治理等。其他县(市、区):实施城市管网改造提升建设项目,邹平市实施新建及改造雨水管线、排水管道及新民河、小店干渠等河渠清淤疏浚工程;沾化区实施城市雨水污水管网改造及配套设施建设,老旧小区管网改造及雨污分流配套水系综合整治等;排水管网改造提升工程建设;惠民县实施居民小区及公共设施雨污分流改造工程项目等;博兴县实施城区排水河道清淤整治、配套建筑物,建设强排泵站,城区雨污管道治理;阳信县实施城市排涝能力提升工程;无棣县实施城市雨水畅通工程等。(五)洪水风险防控能力建设1.加强工程监测设施建设建立水库安全鉴定和除险加固常态化机制,定期开展水库、水闸等工程设施隐患排查和安全鉴定,对到达安全鉴定期限的水库、水闸当年到期,当年鉴定,适度提前;对现有的病险水库、水闸实施除险加固或降等报废,后续新出险的小型病险水库按照“当年鉴定、翌年加固”原则实施除险加固,确保病险水库“动态清零”;对新增的大中型病险水库、水闸,及时实施除险加固。大中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应同步建成雨水情测报、大坝安全监测等设施建设,健全水库安全运行监测系统。加强小型水库雨水情测报、大坝安全监测设施建设和日常维修养护。按照省水利厅统一部署,实施小型水库高程联测、水位库容曲线测绘和雨量、水位自动监测设施建设,构建水库基础信息数据库、数字化管理及防洪调度系统。2.落实落细“四预”措施落实预报、预警、预演、预案“四预”措施,贯通雨情、水情、险情、灾情“四情”防御,夯实水旱灾害防御准备工作,加快推进水旱灾害防御能力提升。细化完善防御洪水方案、超标洪水防御预案、水库调度运用方案(计划)、水利工程抗旱应急预案等,完善监测预报预警、水工程调度和防汛抢险技术支撑机制,做好突发水旱灾害事件预警防范。探索建立流域水工程联合调度机制,切实发挥水工程拦洪削峰、资源利用等作用。完善各县(市、区)物资储备仓库,加大水旱灾害防御物资储备。专栏5防洪减灾工程河道防洪工程:近期实施滨州市徒骇河、德惠新河治理;实施滨州市潮河下游段、秦口河治理;新立河、秦台河、西沙河北外环至潮河段拓宽治理工程,城区段排涝河道清淤治理工程,滨城区土马沙河治理;沾化区付家河治理;无棣县郝家沟下游段治理;惠民县沙河、南支流、杨集干沟治理;阳信县幸福河流域综合项目;邹平市孝妇河、杏花河治理;博兴县三号支沟上游段等中小河道治理工程。远期重点实施徒骇河提升,白杨河、沙河等中小河流治理工程,实施南环河、新立河、秦台河、东环河、西沙河、滨南支沟河道清淤治理,城区北部连通水系清淤等工程。海堤工程建设:修复提升工程:沾化区徒骇河潮河封闭圈防潮堤修复提升;建设工程:无棣县鲁北防潮堤。病险水库水闸除险加固:大中型病险水闸除险加固:无棣县马颊河黄瓜岭橡胶坝;高新区贺家闸除险加固;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邹平市上河、芽庄、北园、台头、于印、三八等共计6座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新出险水库及时实施除险加固。山洪灾害防治:实施邹平市白泥河、淦沟河、黛溪河西支、黛溪河共计4条重点山洪沟治理工程。城市排水防涝工程建设:主城区:近期新建雨水管道35.9公里,改造雨水管道53.7公里,排查、清淤修复雨水管道618.5公里;清淤治理排涝河道、治理水系堵点,充分利用潮河、徒骇河双排涝通道,打通城区排涝水系(列入河道治理工程中)。远期:新建雨水管道191.9公里,改造雨水管道96.8公里,排查、清淤修复雨水管道961.3公里,新建及改造雨水泵站12座,河道清淤治理等。其他县(市、区):实施城市管网改造提升建设项目,邹平市实施新建及改造雨水管线、排水管道及新民河、小店干渠等河渠清淤疏浚工程;沾化区实施城市雨水污水管网改造及配套设施建设,老旧小区管网改造及雨污分流配套水系综合整治等;排水管网改造提升工程建设;惠民县实施居民小区及公共设施雨污分流改造工程项目等;博兴县实施城区排水河道清淤整治、配套建筑物,建设强排泵站,城区雨污管道治理;阳信县实施城市排涝能力提升工程;无棣县实施城市雨水畅通工程等。四、强化河湖生态系统保护治理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共同推进大保护,协同推进大治理。因地制宜、分类施策,扩大优质水生态产品供给,不断改善河湖健康状况,打造人民满意的美丽幸福河湖。规划实施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重点河湖生态保护与修复、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建设等。(一)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以强化人为水土流失监管为核心,以水土流失综合治理为重点,因地制宜推进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水土保持预防和治理。推进水土流失监测与跟踪评价。探索建立水土保持空间管控制度,分类分区明确不同管控要求,从源头上预防和减轻水土流失。近期重点实施滨城区、沾化区、邹平市、阳信县小流域综合治理;博兴县黄泛风沙区预防保护工程及黄泛风沙区治理工程;惠民县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等项目。远期规划实施邹平市小流域综合治理、阳信县小流域综合治理、惠民县姜楼镇丁家风沙片、孟家风沙片、皂户李谷马庄小流域、胡集镇西屯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等项目。(二)地下水超采区综合治理实施地下水水量、水位双控管理,严格地下水取水审批,规范地下水开发利用行为,保障非常时期用水和应急供水。按照国家部署开展地下水超采区重新划定工作,及时调整地下水超采综合整治方案。强化“控采限量、节水压减、水源置换、修复补源”等整治措施。规划至2025年,实现全市深层承压水全部压减,地下水生态得到改善,在平水年份基本实现全市地下水采补平衡。(三)水环境治理采取生态护岸,保持自然形态,打造生态河道。一是实施生态建设攻坚,推动实现水环境提升一体化。聚焦城乡协同发展,推进河湖长制向美丽幸福河湖建设拓展、向农村小微型河湖监管拓展,试点“数字河湖”建设,让城乡群众共享美丽幸福河湖建设成果。按照“1144”总体思路(以潮河贾家省控断面水质达标为一个总抓手,做好一次尽调,坚持水生态、水安全、水循环、水利用四水统筹,突出新立河、秦台河、西沙河、马堡河四条主线),做好主城区水环境综合整治,提升水环境质量。1.持续开展美丽幸福河湖建设。结合母亲河复苏行动,分层次分批次推进美丽幸福示范河湖建设,2022年,至少建成10条美丽幸福示范河湖,完成148条美丽幸福河湖达标建设,试点完成2条河流、3座水库、3座水闸和1个县域“数字河湖”建设,加快构建智慧河湖,推动实现河湖管理数字化、智慧化。到2023年,完成487条美丽幸福河湖达标建设任务。2.实施城区水环境综合治理。一是实施城市排水“两个清零、一个提标”,实施城市雨污排水管网修复改造、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市城区水系贯通循环和污水处理厂联调联控工程建设,实现水安全、水生态、水循环、水利用“四水”统筹。二是分期分批合理确定市重点河流生态流量(水量)。到2022年,组织开展生态流量管理措施研究,进行第一、二批市级生态流量保障重点河湖的调研工作,协助建立生态流量监管体系。到2025年,第一、二批为纳入省级重点河湖名录的小清河、孝妇河和生态地位较重要的杏花河生态流量保障目标基本确定并开展管理工作,生态流量保障程度提升,生态流量监管体系基本建立。到2030年,第三批为纳入省级重点河湖名录的徒骇河、马颊河和生态地位较突出的秦口河生态流量保障目标基本确定并开展管理工作,生态流量保障程度进一步改善,生态流量监管体系全面建立。三是推进建立河湖休养生息制度。严格落实岸线利用管理规划要求,合理规范生产、生活活动,减少对河湖水域空间扰动。因地制宜采取保证合理生态水量、退田还湖还湿、地下水限采、渔业转产等休养生息措施,优化水资源开发利用强度,给生态系统留出自然修复空间,有效保护生态环境,实现河湖生态健康发展。实施滨城区、沾化区、邹平市、惠民县、阳信县、博兴县、开发区水环境治理修复工程;实施秦皇河、小开河国家级湿地公园,白鹭湖、三河湖、黛溪河省级湿地公园生态保护与修复工程。四是提升水利风景区管理水平,水工程规划、外观设计体现“文化”元素,挖掘弘扬滨州水文化。(四)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建设1.推进乡村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建设围绕乡村宜居宜业,立足乡村河流特点和保护治理需要,突出尊重自然、问题导向、系统治理,以县域为单元、以河流水系为脉络、以村庄为节点,水域岸线并治,集中连片规划,统筹水系连通、河道清障、清淤疏浚、坑塘整治、水源涵养与水土保持、河湖管护等措施,开展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建设;根据国家部署,各县(市、区)统筹乡村振兴战略开展水美乡村建设工作。2.推进移民村人居环境整治围绕水库移民人居环境显著改善的目标,积极推进移民村人居环境整治。实施村庄清洁行动。加强移民村生活垃圾治理和黑臭水体整治,因地制宜推进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提升移民人居环境质量。整治提升村容村貌,实施村庄美化、洁化、硬化、亮化、绿化行动,提升移民村形象。其中,2021~2025年间,利用移民后扶资金,投资600万元在相关县(市、区)开展美丽移民村建设工程。专栏6河湖生态系统保护治理工程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近期实施1.邹平市山区水土保持和塘坝保护与修复;2.实施滨城区、沾化区、阳信县小流域综合治理;3.博兴县黄泛风沙区预防保护工程及黄泛风沙区治理工程;4.惠民县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等项目。远期规划实施1.邹平市小流域综合治理;2.阳信县小流域综合治理;3.惠民县姜楼镇丁家风沙片、孟家风沙片、皂户李谷马庄小流域、胡集镇西屯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等项目。地下水超采区综合治理:实施滨城区、惠民县、阳信县、无棣县、博兴县地下水超采区治理工程。水环境治理:1.持续开展美丽幸福河湖建设,到2023年,完成487条美丽幸福河湖达标建设任务。2.城市排水“两清零一提标”:实施城市建成区雨污合流管网清零行动,滨城区、开发区、高新区、阳信县、无棣县、博兴县2022年底完成清零,沾化区、邹平市、惠民县2023年底完成清零任务;实施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清零行动,持续开展排查整治,落实水质定期监测机制,完善长效管理机制,实现黑臭水体动态清零并常态保持;实施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工程,2022年实施沾化区新天鸿水务污水处理厂、惠民县海蓝水务污水处理厂2座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工程,2023年实施葛洲坝水务(滨州)污水处理厂、开发区光大水务(滨州)污水处理厂、无棣县弘孚水务污水处理厂、光大水务(博兴)污水处理厂4座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2024年实施惠民县北控中科成水务污水处理厂、博兴第二污水处理厂、邹平众兴水务污水处理厂、高新区滨新环境、北海新区滨海环保污水处理厂5座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全市累计完成12座,完成比例达到90%,出水水质达到地表水准Ⅳ类标准。3.水环境治理工程:实施滨城区、邹平市、惠民县、沾化区、阳信县河湖水系生态治理修复工程;实施秦皇河、小开河国家级湿地公园,白鹭湖、三河湖、黛溪河省级湿地公园生态保护与修复工程等。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建设: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实施1.滨城区、沾化区、惠民县、阳信县、无棣县、博兴县农村水系综合治理等工程;2.相关县(市、区)开展美丽移民村建设工程。五、数字化智慧化滨州现代水网建设按照“需求牵引、应用至上、数字赋能、提升能力”要求,对接全省“一盘棋、一体化”推进工作,依托新兴信息技术,建设布局得当的水务信息采集传输系统;利用云计算技术和大数据管理技术手段,构建水务信息多源互融的大数据中心,打造统一门户、业务协同的服务平台;进一步完善扩展水旱灾害防御、水资源管理、河湖管理、水土保持监测与管理、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水生态保护等业务应用系统;坚持工程建设与数字化一体推进的原则,加快数字水利新型基础设施、水利工程运行智能化系统、水利综合调度指挥平台和涉水政务服务体系建设。至2025年,全市水利数字化、网络化、重点领域智能化水平显著提升。(一)建设数字水务新型基础设施遵循“整合已建、统筹在建、规范新建”要求统筹规划,加快“天地空”一体化水务感知网建设,逐步完善全市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形成智能化、自动化的市级和县级现代水网感知体系。对雨量、水位、流量、水质、墒情、水利工程安全等监测设施提档升级。近期在现有567处监测站点的基础上,新建预备河梨园等6处监测站,完善水旱灾害监测站网;新建德惠新河白鹤观等29处流量在线监测系统,实现全市骨干河流、中小河流流量在线全覆盖;新建预备河梨园等6处,改建徒骇河堡集闸14处视频监控系统,实现全市河流主要防汛断面可视化监测全覆盖;主城区建设29处积水监测站点,实现对城市道路积水监测覆盖面的完善,保障城市防汛信息化工作的高效运行。升级水旱灾害防御信息服务系统,加强水务业务网络和省政务云融合工作,提升基础支撑能力;构建水务数据、技术、业务三中心,提升数据服务能力;建设水务一张图,强化水务空间信息协同共享能力。序号河名站名位置1预备河梨园滨州市博兴县店子镇梨园村2秦台河秦台河滨州市滨城区秦台河和北外环交界处3杏花河刘套(分)滨州市邹平市孙镇张赵村4漳卫新河辛集滨州市无棣县小泊头镇辛集闸5秦口河下洼闸滨州市沾化区下洼镇下洼闸6孝妇河长山桥滨州市邹平市长山镇南关村表4-1新增监测站点表表4-2流量在线监测系统建设表序号站点位置数量1骨干河流德惠新河白鹤观闸无棣县车王镇白鹤观闸12漳卫新河辛集无棣县小泊头镇辛集闸13徒骇河樊桥闸惠民县辛店镇樊桥闸14堡集闸(已建)滨城区三河湖镇堡集闸15坝上闸(已建)沾化区富国街道坝上闸16马颊河孙马村闸无棣县碣石山镇孙马村闸17秦口河二十里堡闸阳信县翟王镇二十里堡闸18下洼闸沾化区下洼镇下洼闸19小清河魏桥邹平县魏桥镇魏桥村110水牛韩邹平市水牛韩闸111博兴(已建)博兴县城东街道博昌桥112刘套(已建)邹平市焦桥镇刘套村113胜利闸(已建)邹平市高新街道胜利闸114利群闸(已建)邹平市高新街道利群闸115潮河贾家沾化区泊头镇贾家村116双刘滨城区滨北镇双刘村117沾东沾化区富源街道沾化城东118预备河博兴(分)博兴县锦秋街道院庄南119梨园博兴县店子镇梨园村120沙河幸福惠民县孙武街道后娘娘坟村121支脉河刘官闸博兴县吕艺镇刘官闸122北支新河王文闸博兴县纯化镇王文闸123中小河流南支流东信闸惠民县孙武街道东信闸124白杨河大寨闸阳信县信城街道大寨闸125北耿沾化区古城镇北耿村126清波河佘家闸无棣县佘家镇佘家闸127朱龙河关庄子无棣县西小王镇关庄子村128郝家沟常家闸无棣县柳堡镇常家闸129西沙河前韩滨城区杨柳雪镇前韩村130新立河坊子滨城区杨柳雪镇坊子村131朝阳河仓头王滨城区秦皇台乡仓头王村132三号支沟城头闸博兴县城东街道城头闸133秦台河秦台河滨城区秦台河和北外环交界处134杏花河刘套(分)邹平市孙镇张赵村135孝妇河长山桥邹平市长山镇南关村1表4-3视频监控系统改造表序号河名站名位置备注1预备河梨园滨州市博兴县店子镇梨园村新增2秦台河秦台河滨州市滨城区秦台河和北外环交界处3杏花河刘套(分)滨州市邹平市孙镇张赵村4漳卫新河辛集滨州市无棣县小泊头镇辛集闸5秦口河下洼闸滨州市沾化区下洼镇下洼闸6孝妇河长山桥滨州市邹平市长山镇南关村7徒骇河堡集闸山东省滨州市滨城区三河湖镇堡集闸改造8朝阳河仓头王山东省滨州市滨城区秦皇台乡仓头王村9新立河坊子山东省滨州市滨城区杨柳雪镇坊子村10潮河贾家山东省滨州市沾化区泊头镇贾家村11徒骇河樊桥闸山东省惠民县辛店镇樊桥闸12南支流东信闸山东省惠民县孙武街道东信闸13白杨河大寨闸山东省阳信县信城街道大寨闸14勾盘河二十里铺闸山东省阳信县翟王镇二十里堡闸15德惠新河白鹤观闸山东省无棣县车王镇白鹤观闸16郝家沟常家闸山东省无棣县柳堡镇常家闸17小清河博兴山东省博兴县城东街道博昌桥18预备河院庄滨州市博兴县锦秋街道院庄南19小清河刘套山东省邹平市焦桥镇刘套村20小清河魏桥山东省邹平县魏桥镇魏桥村表4-4主城区积水监测站分布表序号点位位置安装位置1长1渤10西20米长江一路渤海十路路口西20米路北侧2长2渤11东30米长江二路渤海十一路路口东30米路北侧3黄15渤9东100米黄河十五路渤海九路口,路口东100米南侧(北海明珠小区南门口西)4黄12渤8南15米黄河十二路渤海八路,路口南15米西侧5黄11东1西南角东海一路黄河十一路,路口西南角6黄11东1西北角东海一路黄河十一路,路口西北角7黄5渤24魏桥滨魏工业园门口,厂区门口西侧路南8黄5渤22南20米黄河五路渤海二十二路,路口南20米东侧9黄14渤16东南角黄河十四路渤海十六路,路口东南角10黄15渤18东10米黄河十五路渤海十八路路口东10米路南侧11长3渤13西北角长江三路渤海十三路路口,路口西北角12黄11渤16西南角黄河十一路渤海十六路悦海文苑,黄河十一路渤海十六路路口西南角13黄16新西南200米滨州市特色教育学校门口左侧反光镜处14黄4渤17-1北30米黄4黄5渤海十七-1路,齐鑫花园门口南侧15米处15黄1渤16西30米滨州实验学校南校区南门对面s017路灯下16黄4渤16东100米至尊门第北门东侧s031灯杆下17黄12渤11西南角万达-黄十二渤海十一路西南角灯牌向南1米处18黄6渤7东北角黄六渤七路口东北角大润发北门对面19黄15渤1西100米东区银座门口路南左侧20长1阳光西路南100米阳光西路长江一路到长江二路,烧烤大院门口21黄2渤8西50米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核酸检测点对面,黄河二路路南s119路灯下22黄4渤12西100米德坤华府南门东侧23黄5渤17西北角黄河五路渤海十七路西北角24黄4渤16南300米黄河四路渤海十六路南300米(路西至尊门第西门公交站旁)25黄10渤12东180米黄河十路渤海十二路东180米(新六中南门西侧)26长3渤18西北角渤海十八路长一长三,暂定路西侧馨露鑫苑小区门口右侧27黄11渤8西北角黄河十一路渤海八路西北角(好孩子幼儿园对面)28玉龙湖路渤2东北角玉龙湖小区门口,暂定小区门口东侧15米路北侧29黄2渤3西南角黄河二路渤海三,暂定路南30米路西侧玉龙湖幼儿园门口(二)建设城乡水务一体化业务应用平台1.水旱灾害防御信息服务系统升级在现有水旱灾害防御信息服务系统的基础上,进行软件系统升级,根据统一标准,将市、县两级数字、图像图片、视频等各种数据进行系统整理挖掘,形成统一的数据,打造一个数据中心、一个服务平台,构建集数据处理、预测预报和分析评价等功能于一体的“防汛抗旱预测预报预警智能化服务系统”。2.各县(市、区)业务应用平台建设各县(市、区)根据水网业务需求,充分运用政务云,整合IoT、人工智能技术、大数据技术、边缘计算等新技术,实现水网工程多源、多维度、多时空水网数据汇集、监测数据的实时获取、运行状态及时感知、调度指令统一下发,充分实现业务和新技术的深度融合,构建智能化、数字化水网业务支撑平台。通过对水利应用业务平台升级改造,融合现有业务系统,形成以水灾害防御、城市防汛、水资源保障、水生态保护、水工程监管、水政务协同、水公共服务为核心的水利业务管理体系。(三)逐步推进数字孪生水网建设选取重点水库、水闸、河道开展数字孪生水网试点工程。专栏7数字化智慧化水网建设数字水务新型基础设施:完善滨州市和各县(市、区)基础感知体系,按照需求补充部分水库、拦河闸坝、堤防和泵站等基础感知设施;新建漳卫新河、预备河等6处水文监测站点及河流断面可视化监测系统;新建德惠新河、马颊河等29处流量在线监测系统,提高测报自动化程度;新建主城区29处易涝点配套视频监测点位、29处水位监测点位。城乡水务一体化业务应用平台建设工程:水旱灾害防御信息服务系统升级;完善健全各县(市、区)水利设施及平台建设等。数字孪生水网建设工程:选取重点水库、水闸、河道开展数字孪生水网试点工程。六、强化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坚持量水而行、节水为重,从观念、意识、措施等各方面把节水摆在优先位置,深入落实国家节水行动,强化水资源刚性约束,严格取水许可审批管理,推进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全方位贯彻“四水四定”原则,建立水资源刚性约束制度,严格用水强度控制,细化计划用水管理。实施农业节水增效、工业节水减排、城镇节水降损,加强各行业各领域节水。强化监督考核,打好深度节水控水攻坚战,持续培育节水示范载体,健全节水长效机制。(一)强化水资源刚性约束1.健全水资源刚性约束制度体系明确各级各部门、单位落实水资源刚性约束制度的具体责任,初步建立市、县用水总量和效率管控指标体系,力争到2025年,水资源刚性约束制度得到有效落实,水资源管控目标责任体系基本建立,总量控制、以水定需、高效利用、超载治理、监督考核制度基本健全,水资源开发利用得到严格管控,重点河湖基本生态流量得到有效保障,地下水超采治理取得明显成效,用水效率效益明显提升。2.强化水资源论证和取水许可管理严格落实规划和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制度,进一步发挥水资源在区域发展、相关规划和项目建设布局中的刚性约束作用。完善取水许可制度,规范取水许可管理,强化取水许可事中、事后监管,依法查处未经批准擅自取水、超许可水量取水、超采地下水、无计量取用水等行为。运用信息化手段提升取用水动态监管能力。对取用水户等社会主体,加强取水许可执行、用水定额管理、用水计量等情况的全面监督。3.完善水资源监督考核制度健全督查考核机制,完善考核指标体系,加强水资源刚性约束制度、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实施的日常监督,建立激励奖惩机制。加强取用水管理执法检查,依托水资源信息管理系统,运用信息化手段提升取用水监管能力。(二)严格用水强度控制1.全方位贯彻“四水四定”原则把节水作为水资源开发、利用、保护、配置、调度的前提,严格指标管控、过程管控,强化规划统筹引领作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计划、国土空间规划、区域发展行业发展规划,必须与水资源、水环境承载能力相适应。2.健全市、县二级行政区用水效率管控指标体系考虑区域现状用水水平、节水水平、用水效率以及经济社会需水量和用水总量指标,科学测算万元国内生产总值用水量降幅、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幅和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等指标,明确区域用水强度控制要求。严格用水定额和计划用水管理,不断提高用水效率。近期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明显提高,工业用水的重复利用率提高到90%,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下降到32.86立方米,城镇供水管网漏失率下降到7.9%,城镇居民节水意识进一步提高,节水器具普及率达到100%,农业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6437。基本建成节水型社会。远期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得到极大提高,工业用水的重复利用率提高到95%,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下降到24.29立方米,城镇供水管网漏失率下降到7.8%,城镇居民节水意识进一步提高,节水器具普及率达到100%,农业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6445。(三)加强各行业各领域节水1.大力推进农业节水因水制宜,分区推进,优化调整作物种植结构,大力发展节水灌溉,提高农业节水水平和用水效益。严控农业用水总量,适度压减高耗水作物,加快发展旱作农业,建立节水型农业种植模式。2.推进工业节水减排完善供用水计量体系和在线监测系统,加强生产用水管理。大力推广高效冷却、洗涤、循环用水、废污水再生利用、高耗水生产工艺替代等节水工艺和技术,支持企业开展节水技术改造及工业用水重复利用。实施节水管理和改造升级,加快淘汰落后产能,推动高耗水行业节水。加快企业和园区节水及水循环利用设施建设,推行水循环梯级利用。3.加强城镇节水降损全面推进节水型城市建设,推广海绵城市建设模式,加强污水再生利用设施建设与改造,加快城镇供水管网改造,进一步降低供水管网漏损。推广绿色建筑节水措施,在公共建筑和居民家庭全面推广使用节水器具,深入推进公共领域节水。(四)健全节水长效机制1.强化监督考核将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纳入高质量发展综合绩效考核体系。2.建立节水协调机制贯彻落实《山东省节约用水条例》,充分发挥市节约用水领导小组统筹协调作用,定期召开节水联席会议,强化部门间沟通协作,合力推动节约用水年度重点任务落实。3.持续培育节水示范载体在全市全域实现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基础上,开展节水标杆培育遴选工作,在全市灌区、企业、农业园区、工业园区、公共机构培育遴选一批节水标杆单位,示范带动农业、工业、生活等各领域节水。4.培育和规范水权交易市场建立水权水市场交易平台,激活闲置水资源指标,提高用水效率。5.推行区域综合水价制度与有关部门积极沟通,选择邹平市等条件成熟的区域、行业先行先试,依据本地水与外调水、地表水与地下水等不同水源供应比例,综合核定同一价格。6.实施全民节水行动加强节水宣传教育,向全民普及节水知识;建立完善节水教育基地,增强全社会节水意识,形成全社会自觉节水的良好风尚。七、推进滨州现代水网安全、绿色、融合发展根据滨州市经济社会发展对保障水安全的需求,结合国家、山东水网建设,统筹规划市县水网建设,坚持高标准、高水平,推动水网安全发展、绿色发展、融合发展,健全管理体制机制,实现滨州现代水网高质量发展,全面提升水安全保障能力和水平。(一)推进安全发展1.提升水安全保障标准加强水网工程高标准建设,对已建工程进行适当改造,系统提高水网的整体安全性。针对气候变化影响和防洪安全保障需求,复核流域区域防洪能力,分析洪涝灾害风险,优化防洪区划,对沿河城镇级别、人口规模等保护对象重要性提升或新增防洪任务的河段,合理提高防洪安全保障标准和防洪工程标准。以提高城乡供水保证率为核心,有效应对特大干旱、水污染事件等供水风险,提升城乡供水安全标准和保障水平。2.加强水安全风险防控以水资源、防洪、水生态等风险防控为重点,健全水网工程安全防护制度,加强工程安全风险识别,建立风险排查、研判、预警、防范、处置、责任等全链条管控机制,确保水网工程运行安全。加强水网统一调度和水工程联合调度,发挥水网运行整体效能,增强系统安全韧性和抗风险能力。制定完善水网建设和运行管理风险应急预案,防范化解突发水安全事件,及时消除安全风险隐患。(二)推动绿色发展把生态文明理念贯穿水网规划、设计、建设、运行、管理全过程,优化水网工程布局和建设方案,严格执行规划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制度,落实国土空间管控和“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要求。河道治理、堤防加固、引调水、调蓄水源等水网工程建设,要注重生态保护,采取生态友好型建设方案、建筑材料和施工工艺,因地制宜对已建设水网工程实施生态化改造,建设绿色水利基础设施网络。加强水网生态调度,保障河湖生态流量,维护河湖生态系统完整性。(三)统筹融合发展1.强化市级水网与省级水网、国家水网的互联互通依托国家、省级跨流域调水骨干工程,建设完善市级水网,提高水资源调配能力和供水保障程度,逐步降低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加强洪水资源化利用,提高区域防洪排涝能力,统筹调配水资源,增强河湖水动力。2.有序推进市县级水网协同融合依托国家水网和省级水网的调控作用,优化市县河湖水系布局,推进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打通防洪排涝和水资源调配“最后一公里”,提升城乡水利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因地制宜开展城市水系连通,留足城市河湖生态空间和防洪排涝空间,推进再生水利用网络建设,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完善灌排体系,提高农村水安全保障能力。(四)完善体制机制严格执行《关于印发<滨州市城乡水务局强化水务体制机制法治管理工作方案>的通知》(滨水发〔2022〕164号)文件要求,完善河湖长制、水行政管理职能体系,健全水法规制度、水行政执法工作、依法行政制度体系,完善水价形成机制、水利工程建设管理机制、水务安全生产保障机制,健全多元化水务投融资机制、水利工程运行管理机制,推进水权改革、水资源税远程在线监控改革,深化水务“放管服”改革,强化流域治理管理、城市水环境治理。八、投资与实施安排滨州现代水网近期规划项目投资274.63亿元。2026-2035年期间项目重点实施水系连通、中小河流综合治理、城乡供排水、河湖生态修复及水务信息化等内容。表8-1滨州市现代水网规划项目近期投资统计表类别子类投资(亿元)水资源优化配置引调水工程24.62调蓄工程39.19城乡供水保障工程64.33灌区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20.32小计148.46防洪减灾网河道治理及堤防建设45.52海堤建设3.25水库水闸塘坝除险加固2.18山洪沟治理0.88城市防洪除涝47.38小计99.21河湖生态网水土流失综合治理1.68地下水生态保护与修复2.80水环境治理11.05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建设5.00小计20.53数字水利网水利感知网建设0.20水利信息网4.38数据与应用服务中心建设0.20业务应用拓展提升建设0.07管理设施及能力建设1.58小计6.43合计274.63九、实施效果与环境影响评价(一)水资源调配能力方面通过构建滨州现代水网,构建“一轴三纵,湖库棋布、两域八横、河海连通”的市级水网总体布局。统筹“地表水”、“地下水”、“黄河水”、“长江水”、“非常规水”有序利用,实现骨干水网、市域水网和县域水网的有效连接,实现跨流域调水,使水资源得到合理调配。实现平水年份不缺水,有效保障了全市的供水安全和粮食安全,改善人民群众的生存环境,提高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为全市社会经济发展提供强力的水利保障。(二)提高防洪减灾能力方面滨州现代水网工程实施后,河湖防洪减灾体系进一步完善,区域防洪排涝能力显著增强,城市防洪排涝能力明显提升。海河流域骨干河道防洪、排涝标准基本达到《山东省海河流域防洪标准》要求的“64年雨型”排涝标准和“61年雨型”防洪标准;半岛流域骨干河道基本达到《山东省半岛流域防洪规划》要求的20年一遇防洪、5年一遇排涝标准,其中孝妇河、小清河为50年一遇防洪标准。城市和重点涝区防洪排涝能力提升明显,水旱灾害风险防范化解能力进一步增强。现有病险水库安全隐患全面消除,5级及以上河湖堤防达标率达到85%以上。重点山洪沟得到有效治理,山洪灾害防治区监测预警系统得到有效运用,应对极端天气的能力显著增强,为全市人民群众生活和工农业生产提高了安全可靠的保障。(三)改善水系生态环境方面滨州市通过实施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地下水超采区综合治理、河湖生态保护与修复、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建设等工程,全市水土保持率达到98.19%,重点河湖基本生态流量(水量)达标率大于95%。地下水生态得到改善,在平水年份基本实现全市地下水采补平衡。水生态环境修复将改善水系连通性和水体流动性,改善河流水质及水生态环境,提升水环境自净能力和水生态修复能力;全市水系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四)数字水务方面构建覆盖水网各类引调水工程、河湖、水库、拦河闸坝、灌区、重要水源地等各类要素,全方位的感知网络,实时感知和传输水位、流量、水质等感知数据,实现各类工程网络互联互通,基于一体化平台实现各类数据的统一存储、管理、展示,工程远程调度和实时数据分析,调度策略更加智能,预报预警更加准确,区域防洪更加及时,能够全面有效的支撑现代水网管理调度各项业务。(五)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方面建立水资源刚性约束制度,扭转水资源不合理开发利用方式,提高了水资源利用效率,促进了水资源可持续安全利用。实施节水行动和非常规水源利用,提升了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进一步缓解了水资源供需矛盾。通过多措并举强化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水安全保障。近期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明显提高,工业用水的重复利用率提高到90%,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下降到32.86立方米,城镇供水管网漏失率下降到7.9%,城镇居民节水意识进一步提高,节水器具普及率达到100%,农业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6437,基本建成节水型社会。远期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得到极大提高,工业用水的重复利用率提高到95%,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下降到24.29立方米,城镇供水管网漏失率下降到7.8%,城镇居民节水意识进一步提高,节水器具普及率达到100%,农业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6445。十、保障措施(一)加强组织领导充分发挥市重点水利工程建设专班组织协调作用,统筹解决推进现代水网建设中的重大问题,深入研究重大事项,着力破解关键制约,严格落实责任主体,实行市级统筹、各县(市、区)负总责、抓落实的工作推进机制,强化部门协作配合,合力推进滨州现代水网建设。(二)突出规划引领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切实发挥规划的战略导向和引领约束作用,指导各县(市、区)水网规划与市级水网规划有机衔接,确保发展方向、目标指标、重大政策、重大工程等协调统一、全面落实。(三)强化要素保障强化水利建设项目与土地、资金、环境等要素统筹和精准对接。加大各级财政对水网建设的投入力度,切实保障现代水网建设资金需求,坚持政府投入和市场化机制相结合,通过财政收入、地方政府债券、与央企合作、引入社会资本等多种方式,统筹解决资金问题。水网建设规划与国土空间规划充分衔接,预留水利基础设施发展空间,保障现代水网建设顺利实施。(四)加强科技支撑积极开展水网建设重大问题研究和关键技术攻关,运用系统论、网络技术等理论方法,提高水网统筹规划、系统设计、建设施工、联合调度等基础研究和技术研发水平。加快水利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加强水利科研机构的科研能力和基础设施建设,充分利用先进信息化技术,提高重大水利工程智能化管理和决策水平,为滨州现代水网建设提供人才支撑。政策解读|部门解读解读《滨州现代水网建设规划》
山东滨州优惠政策
更多政策
滨州市人民政府关于沾化区古城镇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
2024-12-30
滨州市人民政府关于沾化区下河乡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
2024-12-30
滨州市人民政府关于沾化区海防办事处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
2024-12-30
滨州市人民政府关于沾化区黄升镇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
2024-12-30
滨州市人民政府关于沾化区泊头镇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
2024-12-30
滨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博兴县湖滨镇柳桥村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项目拆旧安置实施方案的批复
2024-12-24
滨州市人民政府关于惠民县辛店镇三堡联村等2联村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区拆旧实施方案的批复
2024-11-11
滨州市人民政府关于滨州市滨城区GY01(工业)-02街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的批复
2024-07-11
滨州市人民政府关于滨城区秦皇台乡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
2024-07-03

工业企业选址
-
工业用地信息
-
现成厂房租金
-
仓库冻库租购
-
招商引资政策

商务咨询服务
-
注册公司选址
-
产业政策匹配
-
法律咨询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