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滨州产业园区

山东滨州招商引资

招商政策

投资流程

土地招拍挂

厂房价格

注册公司

优惠政策

山东滨州投资流程

外商投资
买地自建
厂房租赁
写字楼租赁
公司注册
优惠政策

滨州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关于印发《关于加快健康强市建设推进方案》的通知

政策
发布部门:滨州市卫生健康委 发布时间:2022年04月15日 有效性:政策是否有效未知,请慎用
县(市、区)卫生健康局、高新区卫生工作专班,委机关各科室、计生协机关各科室,委属各单位、滨医附院:现将《关于加快健康强市建设推进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滨州市卫生健康委员会2022年4月14日(信息公开形式∶主动公开)关于加快健康强市建设推进为深入实施健康中国战略,推进“健康强市”建设,切实提高人民健康水平,根据《山东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关于印发<关于加快健康强省建设推进方案>的通知》(鲁卫发〔2021〕11号)文件精神,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推进方案。一、总体要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新时期卫生健康工作方针,突出以人民健康为中心,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按照“五年重点突破,十年整体推进,2035年建成”的思路目标,以中医药综合改革和疾控体系改革为抓手,强化科技、人才、信息化三大支撑保障,突出“一老一小”“一急一慢”四个重点人群和“基层卫生、公共卫生、医疗卫生、中医药、健康产业”五大重点领域,强化目标导向、问题导向、需求导向和结果导向,全力推进健康强市建设,到2025年,建立健全区域协调、医防协同、中西医并重的优质高效卫生健康服务体系,公共卫生应急管理能力显著提升,覆盖全生命周期的医养健康体系不断完善,群众身心健康素质明显提高,健康强市建设实现重大突破。二、积极推动重点人群提升健康水平实现强市突破1.着力强化健康知识普及。发挥各级健康科普专家库作用,每年健康科普专家开展各类健康科普活动不少于50场次。推动健康促进县(市、区)建设提质扩面。出台居民健康素养水平监测工作方案,规范工作流程,及时开展健康素养监测培训及数据监测、调查和分析。推动健康促进县区向健康县区转型升级,积极开展健康促进医院建设。征集、遴选、推荐一批优秀案例。到2025年,全市居民健康素养水平达到30%。(牵头科室:宣传科,配合科室:疾病预防控制科、医养老龄健康科、家庭妇幼科、中医药综合科)2.着力提升妇幼健康水平。加强妇幼健康服务体系建设,到2025年,市妇幼保健院通过三级甲等妇幼保健机构等级评审,4家县(市、区)妇幼保健机构通过二级甲等妇幼保健机构等级评审。实施母婴安全行动提升计划,落实母婴安全五项制度,全市孕产妇死亡率控制在8.2/10万以下,婴儿死亡率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分别控制在3‰和4‰以下。优化出生缺陷防治体系,实施健康儿童行动提升计划,加强儿童健康保障,到2025年,全市0-6岁儿童眼保健和视力检查实现全覆盖。做好农村适龄妇女“两癌”免费检查,提高筛查和服务能力,促进早诊早治,探索推广适龄妇女人乳头瘤病毒疫苗接种。规范人类辅助生殖技术应用,倡导优生优育,促进生殖健康。(牵头科室:家庭妇幼科,配合科室:规划信息科、疾病预防控制科、医政药政科、基层卫生健康科)3.着力提升老年健康服务能力。巩固省级医养结合示范先行市(县、区)创建成果,不断扩大医养结合机构覆盖面,打造符合本地实际的医养结合新型养老模式。不断完善老年健康服务体系建设,到2025年,二级以上综合医院开设老年医学科或老年病专业比例达到100%。强化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功能,发挥家庭医生(团队)作用。到2025年,基层老年友善医疗卫生机构比例达到90%。(牵头科室:医养老龄健康科,配合科室:医政药政科、基层卫生健康科、家庭妇幼科、中医药业务科)4.着力健全急性传染病防控措施。全面落实传染病监测报告、分析研判和调查处置等综合防控措施,统筹做好重点传染病预防控制。实施结核病患者筛查治疗提升工程,2025年结核病报告发病率较2020年降低5%以上。实施遏制艾滋病传播“六大工程”,到2025年将全市艾滋病疫情持续控制在低流行水平。实施减少乙肝病毒新发感染和慢性乙肝相关死亡“双降”工程,2025年实现新发乙肝病例较“十三五”期间平均发病率下降10%。加强预防接种单位规范化建设,对免疫规划信息系统进行升级改造,建立和完善基层免疫规划人员培训体系,到2025年,每县(市、区)至少建成2处成人预防接种门诊和3处智慧化预防接种门诊。(牵头科室:疾病预防控制科,配合科室:规划信息科、财务审计科、医政药政科、基层卫生健康科、家庭妇幼科)5.着力优化重大慢性病综合防控策略。推进实施“三减控三高”项目,加快推进慢性病“三高共管”工作试点,积极推行重点人群、重点场所和个人及家庭“三减”干预模式。实施心理健康促进行动,强化重点人群心理干预和心理援助,到2025年,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设置心理咨询室的比例达到85%,二级以上综合医院开设精神(心理)门诊的比例达到40%。加强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服务管理,扎实做好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应收尽收、应管尽管、应治尽治,到2025年,规范管理率和服药率保持在90%以上。提升学生常见病防控水平,加强近视、肥胖、龋齿等学生常见病和健康影响因素监测及干预,到2025年,我市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适宜技术试点不少于2家。加强职业健康工作,到2025年,评选市级“职业健康达人”达到300人以上,评选市级健康企业达到50家以上,每年评选全市健康企业不少于10家,其中省级健康企业不少于3家。(牵头科室:疾病预防控制科,配合科室:规划信息科、医政药政科、基层卫生健康科、政法监督科、家庭妇幼科、中医药业务科)三、积极推动重点领域实现强市突破(一)积极推动基层卫生服务能力实现强市突破6.坚持标准引领、县域一体,打造“15分钟健康服务圈”。到2025年,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部达到国家基本标准,63家以上达到省提升标准,32家以上达到国家推荐标准,打造11处县域医疗服务次中心,建设100家以上中心村卫生室,每个村卫生室平均配备1名以上执业(助理)医师或大专以上学历人员,乡镇卫生院领办或延伸举办村卫生室占比达到30%以上,“三高共管六病同防”医防融合慢性病管理试点工作实现县(市、区)全覆盖,管理患者数量达到3.36万人,积极争创省级基层卫生健康综合试验区,县域内就诊率和县域内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诊疗量占比力争稳定在90%、60%以上并逐步提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水平不断提高。(牵头科室:基层卫生健康科,配合科室:规划信息科、财务审计科、疾病预防控制科、医政药政科、人事科教科、家庭妇幼科、宣传科、中医药业务科)(二)积极推动公共卫生服务实现强市突破7.着力推进疾控体系改革。加快推进疾控中心标准化建设,强化监测预警、风险评估、流行病学调查、检验检测、应急处置等职能,到2023年,基本实现市、县两级疾控中心人员配备、房屋建设、仪器装备、职能落实标准化。拓展市、县两级疾控中心服务职能,增强检验检测服务能力。(牵头科室:疾病预防控制科,配合科室:人事科教科、规划信息科、财务审计科)8.着力健全完善公共卫生体系。持续开展精神卫生机构能力建设,提升市精神卫生中心综合服务能力,到2025年,每个县(市、区)至少具备1所精神(心理)专业机构。发挥省级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救援区域中心作用,带动区域内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救援能力整体发展。全面开展自救互救知识培训,到2025年,初步建成覆盖全市、与人民健康需求相适应的院前医疗急救服务体系。建立健全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和基层医疗机构“三位一体”的重大慢性病综合防治体系,成立“滨州市心脑血管疾病防治中心”“滨州市糖尿病防治中心”,推进县级癌症中心建设,到2025年县级癌症中心覆盖率达到100%。(牵头科室:疾病预防控制科,配合科室:规划信息科、医政药政科、基层卫生健康科)(三)积极推动医疗卫生服务实现强市突破9.着力推进医疗服务能力提升。巩固提升省级区域医疗中心服务能力,发挥辐射带动作用。到2025年,力争创建1家专科类省级区域医疗中心。以肿瘤科、心脏大血管外科、血液科等为重点,加强市级临床重点专科建设。实施市级临床专科建设“腾飞计划”,到2025年,力争新增2个省级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建设一批市级临床重点专科。持续深化县级医院建设,推进落实“千县工程”,提升县级医院管理水平和运行效率,提升常见病多发病诊疗、危急重症救治、公共卫生事件处置等综合能力,提升县域内就诊率。到2025年,继续保持100%的县(市)综合医院达到国家县级医院服务能力推荐标准。(牵头科室:医政药政科,配合科室:人事科教科)(四)积极推动中医药强市突破10.着力创建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试验区。聚焦传承创新发展、体制机制改革、事业和产业高质量发展三个目标任务,充分发挥我市中医药资源和产业优势,大力发展中医医疗服务、健康养老、健康旅游、中医养生等,推动中医药事业与产业融合发展,创建中医药综合改革的滨州模式。(牵头科室:中医药综合科,配合科室:人事科教科、医政药政科、中医药业务科、中医药产业发展科)11.着力加强中医药高地建设。支持市中医医院抢抓新院搬迁、院校合作历史发展机遇,加强学科、人才、科研等能力建设,打造鲁北地区中医药特色优势明显、技术先进、服务一流的省级区域中医医疗中心。全市85%的县(市、区)创建为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积极创建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市。加快推进市级中医药专科集群建设,遴选特色突出、临床疗效显著、在区域内有一定影响的专科作为牵头专科,打造不少于3个滨州中医药优势专科集群,每个牵头专科带动不少于15个成员专科,采用牵头带成员、县级带辖区,逐级带动、层层辐射的“金字塔式”运行机制,构建区域均衡、城乡同质的中医药专科发展新格局。支持市县级中医医院积极与中医药高等院校、国家名中医工作室开展合作,引进一批高层次中医药人才,创建一批名中医工作室,外聘一批中医名家,定期到我市医院坐诊和带教。加强中医药文化宣传阵地建设。建设一批中医药健康文化知识角,积极创建国家级、省级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开展中医药文化科普巡讲活动,居民中医药健康文化素养水平达到25%以上。(牵头科室:中医药综合科,配合科室:中医药业务科、中医药产业发展科)(五)积极推动医养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实现强市突破12.大力发展医养健康产业。积极培育欣悦健康科技、西王药业、京博御馨生物等龙头企业,加快推进重点项目实施,打造高端医疗器械产业集群。到2025年底,全市医养健康产业主营业务年收入达到150亿元,其中中医药产业占比达到40%。推动以海藻、海马、牡蛎等海洋中药资源为原料的功能性健康食品的研发应用,打造黄河三角洲中药材生产区。着力培育2-3处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商品化处理、品牌化销售、产业化经营的中药材现代生态产业园;发展农业合作社,建设一批具有区域特色、符合国家规范化标准的道地药材种植基地。(牵头科室:中医药产业发展科)四、积极推动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支撑体系实现强市突破13.着力强化卫生健康人才能力提升。2025年全市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增长到3.5万人左右,每千人口执业(助理)医师数达到3.85人、注册护士数达到3.95人、每万人口公共卫生人员数达到8.5人、每万人口全科医生4人。深入实施“十佳名医”“十佳滨州基层名医”人才工程,“十四五”期间力争新入选泰山学者、齐鲁卫生健康人才3-5人,培育硕士或副高级以上专业技术人才力争达到1000人以上。(牵头科室:人事科教科,配合科室:疾病预防控制科、医政药政科、基层卫生健康科、家庭妇幼科、中医药业务科)14.着力强化卫生健康科技创新。在心血管疾病、公共卫生领域、重大创伤与修复、恶性肿瘤等领域积极开展科技创新研究,提升我市重特大疾病救治能力。积极开展中西医结合重点疾病防治研究。到2025年,争创1个省重点实验室;鼓励医疗机构建设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分别建设1-2个左右省级临床医学研究中心、5-6个左右省级中心分中心,助力提升优质医疗服务供给能力。(牵头科室:人事科教科,配合科室:医政药政科、中医药业务科、疾病预防控制科)15.着力强化卫生健康信息化发展与大数据应用。支持人工智能、区块链、5G网络等全行业新基建广泛部署应用。推进以电子病历为核心的医院信息化建设及以智慧医疗、智慧服务、智慧管理“三位一体”智慧医院建设。到2022年,全市二级和三级公立医院电子病历应用水平平均级别分别达到3级和4级。到2025年,规范化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动态使用率达到90%;二级以上公立医院电子病历应用水平达到4级;电子病历、电子健康档案、检查检验结果、医学影像资料等医疗健康信息院间调阅共享。(牵头科室:规划信息科,配合科室:医政药政科、基层卫生健康科、人事科教科、家庭妇幼科、中医药业务科)五、保障措施(一)强化组织领导。全面加强党对健康强市建设的领导,成立委健康强市建设领导小组,由主要领导任组长,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分管领导兼任办公室主任(详见附件)。建立健全健康强市推进机制,领导小组每季度召开一次工作例会。各县(市、区)、各有关单位要将健康强市建设作为一项重大工程,参照建立本县(市、区)、本单位的工作推进机制,坚持一把手亲自抓,统筹做好健康强市建设有关工作。(二)强化支持保障。加大对健康强市建设的投入力度,按照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原则,统筹财政资金支持健康强市建设,积极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沟通协调,完善相关支持政策,对工作推进有力、成效显著的,按有关规定给予表彰奖励,进一步激发工作热情,推动目标任务如期完成。(三)强化宣传动员。深入宣传健康强市建设的重大意义,及时发布政策解读,提高群众政策知晓度和参与度。倡导“每个人是自己健康第一责任人”的理念,引导群众践行健康生活方式,广泛宣传报道健康强市建设中涌现出的典型经验做法,努力营造良好发展氛围。(四)强化推进落实。每年制定行动方案,梯次推进健康强市建设重点任务落实,分解目标任务,细化工作举措,层层抓好落实。建立健康强市监督评价机制,定期对健康强市目标完成进度进行监测,及时发现问题,研究解决对策,撰写评估报告,确保健康强市目标顺利实现。附件:滨州市健康强市建设领导小组组成人员名单附件滨州市健康强市建设领导小组组成人员名单为加强对健康强市建设的组织领导,市卫生健康委成立滨州市健康强市建设领导小组,组成人员名单如下:组长:商秀丽委党组书记、主任、二级巡视员副组长:魏振民委党组副书记、二级调研员孙景华委党组成员、副主任杜长亮委副主任赵军委党组成员、副主任、三级调研员李梅生委党组成员、市计生协会常务副会长吕兴博委党组成员、三级调研员成员:郑云超市卫生健康保障中心党支部书记、主任委疾病预防控制科科长、委中医药产业发展科科长杨玉龙市紧急医疗救援指挥中心党支部书记、主任委医政药政科科长委医政药政科科长吴行志市中心血站党支部书记、委中医药业务科科长魏建军委规划发展与信息化科科长、四级调研员汤涛委办公室主任解立新市卫生健康保障中心副主任、委人事科教科负责人张敬海委财务审计科科长苏鹏市卫生健康保障中心副主任、委基层卫生健康科负责人杜均民委家庭发展与妇幼健康科科长杨圣君委中医药综合科科长樊岩峰市委重大办综合协调组组长劳丽珍委政策法规与综合监督科副科长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杜长亮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负责领导小组的日常工作。政策解读|部门解读《关于加快健康强市建设推进方案》解读
工业企业选址
  • 工业用地信息 工业用地信息 工业用地信息
  • 现成厂房租金 现成厂房租金 现成厂房租金
  • 仓库冻库租购 仓库冻库租购 仓库冻库租购
  • 招商引资政策 招商引资政策 招商引资政策
商务咨询服务
  • 注册公司选址 注册公司选址 注册公司选址
  • 产业政策匹配 产业政策匹配 产业政策匹配
  • 法律咨询服务 法律咨询服务 法律咨询服务
img_loading
智能检测中
投资咨询热线
400-162-2002
  • 招商引资政策
  • 工业用地招商
  • 租购厂房仓库
  • 其他相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