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关于印发《滨州市化工新材料产业发展指南》的通知
政策
发布部门:滨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发布时间:2021年06月30日
政策文号:滨化专字〔2021〕1号
有效性:政策是否有效未知,请慎用
为推动全市化工新材料产业延链、补链、强链,迈向价值链的高端,加快培育新动能,制定本发展指南。一、产业发展情况化工新材料是基于化工过程制造的新型基础材料、结构及功能材料、聚合物材料及复合(配)材料与高端化学制品的总称,在传统产业升级与尖端技术领域有着重要的应用。随着化工行业转方式调结构不断推进,我市化工新材料产业持续推进“增量崛起”与“存量变革”,不断补链、延链,实现化工新材料产业创新发展,发展增速明显高于全市工业发展增速,初步形成了具有一定规模和技术水平的产业体系。(一)产业发展基础雄厚。滨州具有石油化工、海洋化工、精细化工、无机化工等与化工新材料相互配套的产业体系。全市共有化工企业290家,其中规模以上化工企业159家,上市公司3家,“中国化工企业500强”3家。环氧丙烷、针状焦、煅后石油焦年产量分别占全国的31%、20%、20%,一次炼油能力1390万吨。(二)重点项目引领产业链发展。滨华新材料碳三碳四综合利用项目总投资515亿元,建设60万吨/年丙烷脱氢制丙烯装置、80万吨/年丁烷异构化装置、30万吨/年环氧丙烷联产78万吨/年叔丁醇装置、15万吨/年合成氨装置等。山东京博石油化工有限公司投资221亿元,建设绿色化工和高性能材料新旧动能转换综合体项目,主要包括溴化丁基橡胶、高性能聚丙烯树脂、K-COT制丙烯、高性能改性乳化剂、高性能POE弹性体、高性能聚苯乙烯树脂、共氧化法环氧丙烷联产苯乙烯、丙烷脱氢等八个项目,形成了重点项目引领产业链发展的模式。(三)拥有一批优势产品。山东京博石油化工有限公司的(溴化)丁基橡胶、聚丁烯合金等高性能新材料分别达到国际国内先进水平。山东日科橡塑科技有限公司的氯化聚乙烯系列产品(ACM、CPE、CM等)已达到国内同行业领先水平,具有耐热、耐油、耐老化、耐腐蚀等优异性能,是一种高附加值的化工新材料产品。山东达民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研发的丙二胺产品,打破了德国巴斯夫全球市场垄断,成为国内丙二胺产品的主力供应商。山东赛恩吉新材料有限公司生产的改性聚苯硫醚(PPS),已完全实现进口替代,其制品在汽车、电子电气、电器、化工、环保、军工、航天、高铁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山东滨华新材料有限公司是全国最大的溴化丁基橡胶生产基地,其高性能聚丙烯树脂和共氧化法环氧丙烷联产叔丁醇产品已拥有自主创新知识产权。佳化化学(滨州)有限公司的高品质聚醚多元醇产品质量和规模均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出口量达到80%。滨化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电子级氢氟酸达到UPSSS级别,金属离子含量<10ppt,已成功进入韩国半导体市场。滨州裕能化工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NMP生产装置是目前国内首套同类型产能最大、技术最优的联合生产装置,在超净高纯N-甲基吡咯烷酮(NMP)研发领域处于国内领先水平,是国内首次实现G4级别的超净高纯溶剂产业化的企业。(四)创新平台支撑有力。滨化集团与清华工研院共同成立了水木滨华科技公司,通过在北京设立研发中心、在滨州设立中试基地的方式,实现了“离岸+本地”“成果+人才”的科技创新新模式。渤海先进技术研究院、魏桥国科研究院、京博化工研究院、鲁北国际新材料研究院等,不断加强原始创新和特色创新,为化工新材料产业打造全球竞争力和产品高利润率提供了保障。总体来看,我市化工新材料产品整体仍处于产业价值链的中低端水平,行业发展面临以下问题:一是部分化工新材料已能够自给,但性能指标、稳定性等方面与先进水平存在差距。二是部分新材料产品单一,系列化程度不高,应用技术研究落后,市场响应能力和技术服务相对欠缺。三是部分化工新材料受限于上游原料,需要消除关键配套原料的供应瓶颈。四是部分新材料产品出现结构过剩。五是部分新材料产品用户黏性高,下游用户接受新产品缓慢。六是多数企业规模较小,创新能力不强,竞争力弱,研发和设备投入不足。七是战略性、创新性人才短缺,制约企业和行业发展。二、总体要求和基本原则(一)总体要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入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要求。坚持绿色低碳、创新驱动和聚集发展,立足全市区域定位和产业链基础条件和优势特色,定位高端,加大关键核心技术和行业共性技术攻关,深化产学研合作和产业对接,以重大项目为抓手,以培育产业链龙头企业为引领,推进化工新材料产业链补链、强链、延链,招引一批化工新材料企业落户滨州集聚发展,打造国内领先的化工新材料产业基地。(二)基本原则——坚持绿色低碳。强化绿色低碳发展理念,重视化工新材料研发、生产和使用全过程环境友好性、安全性,以园区化、基地化、专业化、循环化为导向,提高资源利用率,进一步降低污染,促进新材料全生命周期绿色发展、安全发展。——坚持创新驱动。加大创新力度,积极营造创新发展的政策环境、制度环境和公共服务体系。落实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收益分配、奖励和公示制度。加强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完善协同创新机制。创新产学研结合模式,在重点产业领域构建一批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实施多元人才引进和培养工程,以人才促创新,以人才促发展。——坚持集聚发展。支持以7家省级化工园区为核心,发挥各自优势,创新发展模式,完善产业配套体系,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和带动力强、特色鲜明、优势互补的化工新材料特色产业集群,形成一批优势集中、横向关联的产业带,建设一批定位高端、国内领先的特色产业基地,布局发展前景好、创新能力强的产业示范区。——坚持产业融合。顺应产业融合发展趋势,充分发挥化工新材料产业的支撑作用,加快化工新材料产业与高端装备、新能源、新一代信息技术、现代海洋工程、医养健康战略新兴产业融合,推进军民融合,推动产业行业交叉渗透提档升级,不断衍生新产业、新模式,拓展经济发展新空间。三、发展方向(一)面临的形势《石油和化学工业“十四五”发展指南》提出要加快化工新材料产业发展。一是要加快关键产品补短板,增强自主保障能力。围绕航空航天、电子信息、新能源、汽车、轨道交通、节能环保、医疗健康以及国防军工等行业对高端化工新材料的需求,突破一批关键化工新材料以及关键配套原材料的供应瓶颈,提升化工新材料整体产业化发展水平。二是要优化提升现有材料性能,满足国民经济需求。针对国内部分化工新材料质量不高,性能不稳定、应用领域低端等问题,选择一批需求量大、应用面广、有较好技术基础的重点化工新材料产品,整合资源、集中力量、深化产学研用合作,通过技术改造和升级,提高产品质量,增加品种和牌号,实现高端化、差异化、系列化发展,同时降低生产成本。三是要推动新材料市场应用,促进上下游协同发展。加强材料改性、复合技术研发,大力发展树脂/树脂、树脂/纤维、树脂/金属等合金材料、复合材料,满足不同领域对材料的复杂要求。推进国产电子化学品在半导体、大型集成电路领域的应用,提高汽车(新能源汽车)、轨道交通、大飞机等领域轻量化化工新材料国产化水平,加快聚氨酯在建筑节能、道路铺装、木工建材、复合材料等领域的应用等。四是要加强前沿材料研究,抢占技术制高点。重点推进3D打印材料、超导材料、智能仿生与超材料、黑磷烯材料、第三代半导体材料、新型显示关键材料、极端环境用材料、材料基因工程等研究。细分领域发展重点高端聚烯烃突破高碳a-烯烃共聚乙烯、茂金属催化剂绿色生产技术、聚烯烃专用料以及共湿改性制料和塑料合金:提升现有高端聚烯烃产品的性能工程塑料加快推进聚醚醚腈(PEEN)、聚蔡二甲酸乙二醇酯(PEN)、聚对苯二甲酸1,4-环已烷二甲酯(PCT)等特种工程塑料品种的产业化,并力争实现已二腈等关键配套单体产业化。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配套的聚酰亚胺等系列材料,半芳香耐高温尼龙,新一代电子信点用持种液晶高分子材料。提升高性能聚甲醛、PET/PBT树脂、聚苯硫醚、尼龙、聚酰亚胺等工程塑料工业技术,加快开发长碳链尼龙、耐高温尼龙、非结晶型共聚酯(PETG)等高端产品聚氨酯容破高端TPU弹性体、环保功能性聚醚、聚氨酯树脂基复合材料,聚氨酯泡沫稳定剂新品种,硅改性聚氨酯密封胶等生产技术:着力发展高档涂料,高档合成革、弹性体、胶黏剂。火箭推进剂用IPDI等特种异氰酸酯。开发特种聚醚、水性/无溶剂型聚氨酯树脂,全水/化学环保型聚氨酯发泡剂等环保产品氟硅材料推进苯基有机硅单体及衍生物产业化进程。重点发展系列化、差异化、复合化、专用化的高端氟硅聚合物,含氟功能性膜材料和高品质氟硅精细化学品高性能橡胶突破氟硅橡胶、氢化丁腈橡胶、稀土顺丁橡胶、丙烯酸酯橡胶等产品生产技术。积极开发聚烯烃、聚酯、聚氨酯等新型热塑性弹性体高性能纤维重点发展高强和高模碳纤维、对位芳纶、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聚苯硫醚纤维、聚酰亚胺纤维,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纤维等高端产品功能性膜材料突破太阳能电池封装用聚氟乙烯膜、特种光学聚酯膜、液晶面板生产用聚乙烯醇膜技术;提高氯碱工业用离子膜膜电阻和跨膜电压等性能:促进燃料电池膜及工业用高性能双极膜装备实现产业化、强化锂电池隔膜的研制开发,实现中高端隔膜国产化;加快液流电池隔膜材料国产化进度;加快推进二氧化碳等酸性气体分离膜,富氧、脱湿氢和有机蒸气回收等分离膜的国产化电子化学品重点发展为集成电路、平板显示器、新能源电池、印制电路板等领域配套的电子化学品,集成电路用高纯试剂和气体等(二)发展方向以化工新材料产业链重点产品为基础,针对我市具有比较优势和潜在优势的一批化工新材料产品,围绕打造8条重点产业链,推进化工产业向新材料新能源产业转型升级,打造全市新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增长极。(一)乙烯-聚烯烃/合成树脂-终端应用产业链。重点发展:乙烯法聚氯乙烯、聚乙烯、乙烯共聚弹性体、碳酸乙烯酯等高端产品,以及聚烯烃下游管材、中空、注塑、吹塑、纤维等产品。重点合作企业:山东京博石油化工有限公司、山东滨华新材料有限公司、诺力昂化学品(博兴)有限公司等企业。承载园区:博兴化工产业园、滨州临港化工产业园等。(二)丙烯-聚丙烯/工程塑料及改性材料产业链。重点发展:特定群体用高吸水性树脂、特种聚碳酸酯(PC)制造技术,发展聚丙烯、丙烯腈、ABS树脂、共氧化法环氧丙烷、聚醚多元醇、丙酮-双酚A、环氧树脂、聚氨酯等延伸材料及产品。重点合作企业:山东京博石油化工有限公司、山东滨华新材料有限公司、无棣鑫岳化工集团有限公司、滨州裕能化工有限公司等企业。承载园区:博兴化工产业园、滨州鲁北化工产业园、滨州临港化工产业园等。(三)丁烯-碳四合成材料-橡塑制品产业链。重点发展:异丁烯路线甲基丙烯腈、甲基烯丙醇、甲基1,3丙二醇技术开发,下游新顺酐、环保型丁苯橡胶、卤化丁基橡胶等优势产品,突破新型特种橡胶等短板领域,集中攻关特种合成橡胶、可降解塑料等关键产品技术。重点合作企业:山东京博中聚新材料有限公司、山东滨华新材料有限公司、山东仲宜复合材料有限公司等企业。承载园区:博兴化工产业园、滨州临港化工产业园等。(四)甲苯-异氰酸酯-高性能聚氨酯-终端产品产业链。重点发展:聚氨酯、异氰酸酯、聚醚多元醇、环氧树脂等优势产品,突破高端树脂新材料及下游衍生物全产业链制造技术等关键产品技术。重点合作企业:山东京博石油化工有限公司、滨化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无棣鑫岳化工集团有限公司、诺力昂化学品(博兴)有限公司等企业。承载园区:博兴化工产业园、滨州鲁北化工产业园等。(五)电子化学品产业链。重点发展:高端半导体产业用光刻胶、电子级NMP、IPA、PM等通用有机电子化学品及剥离液、稀释液、清洗液、电子级氢氟酸、氟化铵、BOE蚀刻液、锂电池材料等系列电子级化学品关键产品技术。重点合作企业:国科天骥(滨州)新材料有限责任公司、滨州裕能化工有限公司、滨州载元裕能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滨化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山东海容电源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无棣金海湾锂业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承载园区:滨州滨城化工产业园、滨州鲁北化工产业园、滨州临港化工产业园、沾化经济开发区化工产业园等。(六)特种油和油系针状焦产业链。重点发展:环烷基润滑油、变压器油、橡胶增塑剂、BS光亮油、食品级和化妆品级白油等系列特种油以及油系针状焦关键产品技术。重点合作企业:山东京博石油化工有限公司、无棣鑫岳化工集团有限公司、中海沥青股份有限公司、山东京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承载园区:滨州滨城化工产业园、阳信化工产业园、博兴化工产业园等。(七)纺织功能性材料产业链。重点发展:高性能增强复合材料、高强芳纶纤维、碳纤维、酚醛纤维、高湿模量纤维、导电纤维、低熔点热溶纤维等相关产品。重点合作企业:魏桥纺织股份有限公司、华纺股份有限公司、愉悦家纺有限公司、东方地毯有限公司、瑞鑫集团有限公司、山东齐悦科技有限公司等。承载园区:邹平经济技术开发区、滨州工业园、阳信经济开发区、惠民县民营经济园等。(八)风电、光伏发电、氢能等清洁能源产业链。抢抓我市加入京津冀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城市群的重大机遇,利用我市氢气资源充足的优势,探索利用我市光伏、风电剩余电量制氢,实现可再生能源多途径就近高效利用,围绕氢气制备、存储、运输、应用场景等,推进化工产业与新能源产业融合发展。重点合作企业:山东滨华新材料有限公司、山东鲁北企业集团总公司、无棣鑫岳化工集团有限公司、山东国创风能装备有限公司等。承载园区:滨州临港化工产业园、滨州鲁北化工产业园、沾化经济开发区化工产业园等。四、保障措施(一)加强组织领导。实施市委市政府有关领导同志联系产业链制度,统筹确定化工新材料产业链发展规划、扶持政策等重大问题。建立部门工作协调机制,加强沟通交流,形成工作合力,协调推动化工新材料产业链技术创新、招商引资、军民融合发展、人才引进、园区建设等重点工作。鼓励和支持各县区研究制定相关政策,推动化工新材料产业链发展。(二)加强产业链载体能力建设。学习借鉴上海、南京等国内一流化工园区的管理模式和先进经验,建立“管理机构+开发建设公司”的现代园区管理模式,努力建设特色鲜明、主业突出、链条清晰、国际竞争力一流的现代化化工园区。支持和引导化工园区遵循顶层设计、全面规划、统筹兼顾、配套建设、综合利用、市场运作的原则,科学制定园区发展规划,统筹考虑产业发展、安全生产、环境保护、公用设施、物流输送、应急救援、危废处置等各方面需求,配套完善基础设施和公用工程,实现原料互供、资源共享、土地集约,强化公共服务能力和智慧园区建设,提升本质安全和环境风险防控水平,实现安全发展、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三)加强人才保障。制定人才向企业流动的引导政策,完善更加开放灵活的人才引进和使用机制,引导企业不断改善人才工作环境与条件,依托知名企业和重点项目,制定吸纳、留住急需紧缺人才的优惠政策和配套措施,采取项目聘用、技术入股等形式,大力引进一批高端新材料专业人才。优化高端人才生活环境,建立健全高层次人才的住房、医疗、创业贷款保障措施。解决子女就学、配偶就业等方面实际困难。设立高层次人才奖励机制。为我市引进的高层次人才、团队按不同层次、不同类型设立考核奖励机制。(四)加大扶持力度。积极规划和鼓励化工新材料产业发展,重点关注化工新材料骨干企业在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和需求。加大中小企业扶持力度,引导和激励大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加快建立以市、区两级财政投入为引导、企业和社会投入为主体的多元化产业发展投入机制,加大财政对企业自主创新的扶持力度。贯彻落实国家、省对企业的增值税转型、研究开发费税前扣除等各项税收优惠政策,对引进的化工新材料项目实施倾斜政策。充分利用省新材料产业新旧动能转换基金作用,通过引导基金注资和市场化募集,吸引和撬动社会资本加大投入。积极争取国家、省新材料首批次应用保险补偿相关政策,降低下游用户使用风险,促进新材料市场培育。(五)健全投资保障。着力构建新的体制机制,聚焦化工新材料产业重点项目、突破融资瓶颈,积极引导社会资本服务重大项目建设、大力推动重大招商引资项目落地,为我市化工新材料产业重大项目建设提供有力支撑。各县市区政府根据本地特色产业拟制关于投融资的实施意见,明确各个层面投融资及相关政策。统筹财税政策,强化税收引导、财政激励功能,加大对行业领军企业和高成长性企业激励力度,支持企业加快技术创新和转型升级。发挥政府股权投资引导基金的引导作用,健全从实验研究、中试到生产全过程的科技创新融资模式;发展各类风险投资,完善退出机制,在股权质押、产权流转、风险防控等方面先行先试;完善财政、金融、保险等支持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首版次软件研发和首批次新材料研发、检测评定、示范应用体系和政策。(六)营造发展氛围。加大对化工新材料产业的宣传力度,突出宣传石油和化学工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的重要地位和与社会生活的密切关系,提升化工行业整体形象,为化工新材料产业链发展营造良好舆论氛围和发展环境。支持市化工协会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开展项目评估和成果评价等服务,开展行业内的技术发明、工艺革新、工匠能手等评比,促进化工新材料产业链创新发展。(七)落实安全环保要求。要严格落实国家、省安全生产和生态环境保护要求,各县市区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严格抓好落实。针对重点行业存在的共性风险因素及监督管理部门在执法检查中发现或通报的隐患和问题,加强沟通协商,综合利用产业政策、法规标准、技术改造等手段防范化解风险隐患,促进源头治理。将安全、环保技术改造作为重要内容纳入工业企业技术改造支持范围,推进安全生产、生态环境保护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五、组织实施(一)本指南是滨州市发展化工新材料产业的指导性文件,由滨州市高端化工产业专班负责解释。(二)本指南根据产业发展形势变化,及时进行修订完善。政策解读|部门解读《滨州市化工新材料产业发展指南》解读
山东滨州优惠政策
更多政策
滨州市人民政府关于沾化区古城镇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
2024-12-30
滨州市人民政府关于沾化区下河乡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
2024-12-30
滨州市人民政府关于沾化区海防办事处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
2024-12-30
滨州市人民政府关于沾化区黄升镇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
2024-12-30
滨州市人民政府关于沾化区泊头镇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
2024-12-30
滨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博兴县湖滨镇柳桥村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项目拆旧安置实施方案的批复
2024-12-24
滨州市人民政府关于惠民县辛店镇三堡联村等2联村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区拆旧实施方案的批复
2024-11-11
滨州市人民政府关于滨州市滨城区GY01(工业)-02街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的批复
2024-07-11
滨州市人民政府关于滨城区秦皇台乡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
2024-07-03
山东滨州产业园区
-
滨州工业园
山东-滨州-滨城区
-
滨州工业园区
山东-滨州-滨城区
-
滨州华盟汽车产业园
山东-滨州-滨城区
-
滨州市滨城区尚集现代农业示范园
山东-滨州-滨城区
-
滨州市滨新文化产业园
山东-滨州-博兴县
-
滨州市沾化区鼎丰农业产业园
山东-滨州-沾化区
山东滨州招商引资
招商政策
投资流程
土地招拍挂
厂房价格
注册公司
优惠政策
山东滨州投资流程
外商投资
买地自建
厂房租赁
写字楼租赁
公司注册
优惠政策







- 联系我们
- 企业入驻

立即获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