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滨州产业园区

山东滨州招商引资

招商政策

投资流程

土地招拍挂

厂房价格

注册公司

优惠政策

山东滨州投资流程

外商投资
买地自建
厂房租赁
写字楼租赁
公司注册
优惠政策

山东滨州关于建立渤海海洋生态红线制度的实施意见

政策
发布部门:信息补充中 发布时间:2017年12月08日 有效性:政策是否有效未知,请慎用
各县(区)人民政府,各市属开发区管委会,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事业单位,市属各大企业,各高等院校,中央、省驻滨各单位:海洋生态红线制度是指为维护海洋生态健康与生态安全,将重要海洋生态功能区、生态敏感区和生态脆弱区划定为重点管控区域并实施严格分类管控的制度安排。渤海作为半封闭型内海,环境承载能力有限。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渤海海域渔业资源退化,突发性海洋环境事件增多,海洋环境风险压力较大,重要服务功能呈下降趋势。为改善渤海海洋生态环境,促进环渤海地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出台了《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建立实施渤海海洋生态红线制度的意见》(鲁政办发〔2013〕39号)。为认真贯彻落实,确保滨州生态安全,经市政府同意,制定本实施意见,请相关单位抓好落实实施,推进生态红线制度落到实处。一、总体要求(一)基本原则1.保住底线、兼顾发展。分区明确海洋生态保护底线,严格控制各类损害海洋生态红线区的活动;兼顾持续发展需求,为未来海洋产业和经济社会发展留有余地。2.分区划定、分类管理。根据海洋生态系统的特点和保护要求,分区划定海洋生态保护红线区,制定差别化管控措施,有针对性地实施分类管理。3.陆海统筹、河海兼顾。坚持陆源污染排海管控和海域生态环境治理并举,建立陆源污染物入海总量控制制度,做到陆域和海域联防联控联治。4.生态保护、整治修复。坚持生态保护与整治修复并重,严格保护生态敏感脆弱区和重要生态系统;对于已经受损的生态系统,加强区域性修复整治。5.政府主导、各方参与。强化政府主体责任,发挥部门协调配合作用;通过宣传引导和政策扶持等手段,调动社会各界和公众参与,凝聚各方力量。(二)空间范围红线区范围为我市管辖的全部海域,西起鲁冀交界处的漳卫新河河口,东至潮河河口,以及海防办事处杨克君沟至新挑河口段,涉及海域总面积1844平方公里,有效期限为2017-2020年。(三)主要目标海洋生态红线区面积占管辖海域面积的比例不低于40%;自然岸线保有率不低于30%。到2020年,红线区陆源入海直排口污染物排放达标率达到100%,陆源污染物入海总量减少10%-15%,水质达标率不低于80%。二、重点任务(一)制定《滨州市渤海海洋生态红线区划定方案》在《山东省渤海海洋生态红线区划定方案》的基础上,结合滨州市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制订具有可操作性的《滨州市渤海海洋生态红线区划定方案》,由市海洋与渔业局印发并组织实施。(二)有效推进红线区生态保护与整治修复1.加强红线区内保护区管理和典型生态系统保护。制定保护区建设管理办法,健全管理制度体系,开发管理信息系统,加快视频监控、遥感监测等先进监管手段的应用,提高保护区规范化管理水平。优先在红线区管控范围内选划各类海洋保护区,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创建力度。开展生物多样性调查,编制生物多样性名录,重点加强滨州贝壳堤岛与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等典型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保护。(责任单位:市海洋与渔业局牵头,市环保局、市林业局配合)2.实施生态整治修复工程。编制红线区生态修复整治规划,实施重点区域修复整治。在贝壳堤岛、套尔河流域、北沙子岛等修复受损贝类资源和河口环境,恢复河口生态系统功能。实施滨海湿地修复工程,综合运用海岸生态防护林建设等手段,打造滨海生态走廊。实施海岛生态保护规划,重点加强对无居民海岛鸟类、生态林、自然景观和原始地貌的保护。在国家级种质自然保护区等重要渔业区域,恢复渔业生物种群。加强主要经济鱼类产卵场、索饵场、越冬场和洄游通道的保护和建设,构建水生生物资源养护体系。(责任单位:市海洋与渔业局、市财政局牵头,市环保局、市林业局配合)3.开展海岸带综合治理。编制实施海岸带整治修复规划。在贝壳堤、老沙头、北沙子岛等重点岸段,实施退养还海,拆除不符合管控要求的养殖堤坝和人工构筑物,清理工程废弃物,恢复海岸自然景观。在沾化区等防潮堤人工岸段实施潮间带整治修复工程。整体提升区域海岸景观质量。(责任单位:市海洋与渔业局、市财政局牵头,市环保局配合)4.坚持集中集约用海,严格用海管控。完善以海洋功能区划为基础的功能管理制度和以生态红线为基础的环境管控制度,优化海域开发利用布局,坚持集中集约利用海域资源,对红线区内用海项目严格区域限批,严禁不符合红线区管控要求的项目建设。重点加强新建、扩建重大海岸及海洋工程建设项目环境监管,严格环境影响评价和跟踪监测。严禁在红线区内围垦河口、湿地等环境敏感区和脆弱区。(责任单位:市海洋与渔业局)(三)严格监管红线区污染排放,促进产业布局优化1.加强入海河流和排污口管理。依法加强陆源入海排污口管理,根据环境状况和功能科学设置入海排污口。实施近岸海域、陆域和流域环境协同综合整治,全面清理非法和设置不合理的陆源入海排污口。以红线区内入海河流及沿岸直排口为主,加强对沙头河、套尔河、潮河等重点入海河流和陆源入海排污口的实时动态监控,密切监控入海河口水质。(责任单位:市环保局、市海洋与渔业局)2.加强污染物排放管控。严格实施污染物浓度控制与排放总量控制制度。海洋与渔业、环保部门要加强协调,对红线区内现有入海河流主要污染物及入海总量进行评估分析,确定沙头河、潮河等主要入海河流特征污染物的排放总量控制和削减目标,探索建立实施入海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和地区间、陆海间污染损害生态补偿制度。加强对船舶排污监管,控制船舶压舱水和各类污染物直接排放。加强海洋倾倒区监控,做好海洋倾废监管工作。(责任单位:市海洋与渔业局、市环保局、市港航局、滨州海事局)3.调整优化产业布局。综合运用海域使用审批、海岸带工程、海洋工程环评等手段,严把产业准入门槛。支持海洋生物资源利用、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海洋能利用等海洋新兴产业发展。推进滨海旅游、海洋娱乐、海洋文化、海洋信息服务等海洋服务产业发展。积极推广全循环养殖、海洋生态增养殖技术和模式,鼓励结合现代渔业示范园区建设,扶持一批浅海鱼、贝、藻生态养殖基地,科学合理确定养殖空间、规模、结构和发展速度。(责任单位:市海洋与渔业局、市发改委)(四)加强监视监测、执法监督和污染处置能力建设1.构建、完善监视监测网络与评价体系。重点加强红线区管控范围内市、县(区)监测机构能力建设,建立实时、动态、立体化监视监测体系。统筹近岸陆海环境监视监测资源,加快建设渤海近岸海域环境浮标在线监测系统,建立信息共享平台。重点实施对海洋生态环境高风险区的监视监测,开展受损海域生态修复工程的跟踪监测与评估,对围填海活动和海洋工程开发实施全覆盖监管监测。(责任单位:市海洋与渔业局、市环保局牵头)2.加强红线区环境监督执法。建立海洋与渔业、海事和环保部门联合执法机制,积极开展联合执法和专项执法检查,依法查处和严厉打击非法涉海项目建设活动和损害生态环境的环境违法行为。(责任单位:市海洋与渔业局、市环保局、滨州海事局牵头)3.加强赤潮等灾害防治和溢油污染事故应急处置。通过监测站点监视监测和海上船舶观测、借助上级部门卫星遥感等多种手段,加强对赤潮等多发性海洋灾害的监视监测和防范应对。建立渤海管辖海域溢油监视监测系统,健全应急响应机制,及时发现和配合处置溢油等重大环境污染事故。(责任单位:市海洋与渔业局、市环保局、滨州海事局牵头)三、保障措施(一)加强组织领导。市政府成立市渤海海洋生态红线制度联席会议机制,市政府分管领导任总召集人,市政府分管副秘书长、市海洋与渔业局局长为召集人,市林业、海事等部门分管负责人为成员。海洋与渔业、发展改革、财政、环保等部门要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协调推进。市、县(区)政府(管委会)是实施渤海海洋生态红线制度的责任主体,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推进本地区海洋生态红线制度有效实施。(二)强化制度创新。实施陆海统筹,建立陆源污染物入海总量控制制度,创新陆海联动机制,加强陆源污染物入海综合监管。逐步建立海洋生态红线区生态评价制度,根据红线区内海岸带、海域、海岛生态评价状况,?取针对性措施开展修复整治,规范红线区开发秩序。建立健全红线区内共同防治海洋污染的协作机制,采取统一行动,实施联防联控联治。(三)健全投入机制。各级政府要积极拓宽投资渠道,建立稳定长效的海洋生态红线区管理投入机制,保障相关工作经费,对海洋生态红线区内海岸保护、环境治理、生态修复、能力建设等给予重点扶持。鼓励、引导企业和民间资本投入,建立多元化投入、市场化运作的投融资机制。(四)凝聚社会共识。充分发挥新闻媒体作用,开展多种形式的海洋生态红线区保护知识宣传。建立完善公众参与机制,鼓励公众监督、举报违反红线管控制度的行为,引导公众自觉参与海洋生态红线区保护管控工作。滨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2017年12月8日(此件公开发布)
工业企业选址
  • 工业用地信息 工业用地信息 工业用地信息
  • 现成厂房租金 现成厂房租金 现成厂房租金
  • 仓库冻库租购 仓库冻库租购 仓库冻库租购
  • 招商引资政策 招商引资政策 招商引资政策
商务咨询服务
  • 注册公司选址 注册公司选址 注册公司选址
  • 产业政策匹配 产业政策匹配 产业政策匹配
  • 法律咨询服务 法律咨询服务 法律咨询服务
img_loading
智能检测中
投资咨询热线
400-162-2002
  • 招商引资政策
  • 工业用地招商
  • 租购厂房仓库
  • 其他相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