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意见
政策
发布部门:信息补充中
发布时间:2009年01月11日
有效性:政策是否有效未知,请慎用
为提高我市农产品质量,确保我市农产品质量安全,加快建设“滨州超有机农产品基地”,自2009年起,在全市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工程。一、工作要求按照“检测资源利用最大化、特色基地覆盖全面化、链条环节挂钩紧密化”的要求,积极引进“三安”及其他先进技术,在总结“三安”23个试验示范项目的基础上,逐步扩大示范面积,依托农业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突出壮大特色优势产业,科学运用各种生产要素,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工程建设;实行职能部门与标准化基地对接制度,定期对基地和加工、销售等环节的产品进行检测;建立产销对接、质量追溯的生产销售模式,标准化基地农产品直接进入超市或直营销售点,使基地农产品实现优质优价;打造“滨州超有机农产品”品牌,提升我市特色农产品的附加值和影响力。二、工作重点(一)基地选择。立足我市特色优势产业,依托农业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选择具有一定规模的粮食、蔬菜、畜牧、林果、水产等生产基地作为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工程示范点。市直相关部门与县(区)共同选定示范点,各类别优势农产品示范点每县(区)至少培育1处。标准化基地实行挂牌管理,标识“滨州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工程示范点”和基地名称、承办单位、项目负责人等。2009年2月中旬完成选点(责任部门:市农业局、林业局、畜牧兽医局、海洋和渔业局,各县区政府)。(二)源头控制。严禁对生产基地造成水、气和面源污染,严格按照无公害、绿色、有机和超有机农产品标准组织实施生产(责任部门:市、县区农业局、林业局、畜牧兽医局、海洋发展渔业局及所在地乡镇政府)。(三)规程制定。按照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制定生产技术操作规程,对基地农民进行技术培训,按照生产规程进行种养(责任部门:市、县区农业局、林业局、畜牧兽医局、海洋发展渔业局及所在地乡镇政府)。(四)生产管理。标准化基地实行统一供种、统一投入品供应、统一技术规程,按照标准化进行生产。市、县相关职能部门做好技术培训和指导(责任部门:市、县区农业局、林业局、畜牧兽医局、海洋发展渔业局及所在地乡镇政府)。(五)质量检测。在争取上级支持的同时,市、县财政要加大投入,加快农产品质量体系建设步伐,开展农产品质量检测,及时发布相关信息,并对质量不合格产品依法处置(责任部门:市、县区农业局、林业局、畜牧兽医局、海洋发展渔业局)。(六)销售网络。实行优质农产品基地与市场直接挂钩、质量及时追溯的优质优价生产销售模式。市农业、林业、畜牧、渔业等部门要积极协助行业协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做好同大型超市和标准化基地的对接工作,促进基地农产品直接进入超市销售。在市区和县城设立优质农产品直营销售点,设置“滨州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工程产品”的标识,标识经营的农产品类别、产地、操作规程、质量追溯人等内容。建立优质农产品市场准入和质量追溯制度,对加挂“滨州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工程”的农产品进行查证、登记备案等监督管理,对主要的交易商品建立交易档案(责任部门:市农业局、林业局、畜牧兽医局、海洋发展渔业局,各县区有关部门和市场)。(七)品牌培育。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知识宣传,积极组织基地农产品进行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认证。按照“三安”技术生产的超有机农产品,经权威机构检测合格后,上市销售时进行明确标识,努力实现优质优价(责任部门:市农业局、林业局、畜牧兽医局、海洋发展渔业局)。三、保障措施(一)加强组织领导。建立“滨州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工程”联席会议制度,市农业局综合协调,定期召开联席会议,研究商讨工程实施中的重大问题,制定总体方案,部署工程开展,调度各相关单位具体实施情况,向市政府汇报示范工程进展。农业、林业、畜牧、渔业等部门按照总体方案制定各自具体实施方案,并组织实施。具体方案包括标准化生产基地选点、发展潜力;基地建设承办单位、负责部门、项目负责人;产品监测内容、合格标准和生产操作规程;“农超对接”或直营店建设计划;工程阶段性计划。(二)加强宣传引导。加大舆论宣传力度,在市、县(区)新闻媒体开辟专栏,对示范工程进展及典型进行宣传,在全市上下营造关注、维护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社会氛围。对特色优势农产品加大对外宣传推介力度,打造超有机农产品知名品牌。(三)加强调度督导。实行“月抽查、季调度、年终考评”制度,由市农业局定期对标准化基地建设情况、质量检测情况、产品销售情况等进行调度。年终,市政府通报各相关部门工作的进展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