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滨州关于做好2002年大中专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
政策
发布部门:信息补充中
发布时间:2002年08月29日
有效性:政策是否有效未知,请慎用
各县(区)人民政府,开发区管委会,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事业单位,市属各大企业,各大中专院校,中央、省驻滨各单位:为了做好今年的毕业生就业工作,根据《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做好2002年大中专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鲁政办发〔2002〕24号)文件精神,结合我市实际,特作如下通知:一、进一步明确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指导思想大中专学校毕业生是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我市实施“追赶战略”的重要力量。合理配置使用毕业生资源,对于促进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积极应对我国加入WTO后日益激烈的人才竞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002年,我市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进一步深化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完善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创造良好的就业环境,努力实现毕业生最大限度就业,充分发挥毕业生资源优势,为我市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服务。二、合理调控就业方向,优化毕业生资源配置(一)今年我市的毕业生原则上回家庭所在地或生源所在县(区)就业。其中,进入市直事业单位就业的,一般需具备如下条件:(1)市直单位生源;(2)本科以上学历。企业在公开、公平竞争的前提下,可以在全市范围内自主选择大中专毕业生。毕业生需跨县(区)就业的,由有关县(区)毕业生就业主管部门协商解决。我市毕业生改派出市和外市毕业生来我市就业,必须经市毕业生就业主管部门批准。原则上,我市机关事业单位不接收专科及以下外地毕业生。(二)积极引进本科以上的高层次毕业生来我市工作。事业单位接收博士、硕士研究生允许先进人再追加增人计划;全额拨款、差额补助的事业单位在编制员额内,要优先接收本科以上学历的毕业生,编制满员的,如专业对口、单位急需,经毕业生就业主管部门批准,允许增加计划进人,同级财政根据增人情况和财政管理形式及时追加经费;自收自支单位可以不受编制、专业的限制接收本科以上学历毕业生。国有企业要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制定吸引本科以上学历毕业生的优惠政策。自愿到亏损企业就业、锻炼的毕业生,其档案、户粮和工资关系可落在政府主管部门的下属事业单位;为扭亏做出突出贡献的,可根据贡献大小给予相应的物质和精神奖励;工作两年以后,经申请可以调入该事业单位,同级财政按管理形式核拨经费,也可由毕业生就业主管部门推荐安排其他工作。到非公有制企业就业的,其档案、户粮、组织关系由人事部门所属人才服务机构办理人事代理。凡外市籍本科以上学历毕业生来我市就业,可先办理接收手续,再落实就业单位;对我市紧缺专业的毕业生,毕业生就业主管部门要优先向用人单位推荐,帮助他们尽快落实就业单位。(三)各县(区)、各部门要积极为经过双向选择落实单位的毕业生就业提供方便。对本县(区)生源专业不足,用人单位急需的市内生源毕业生,应允许外县(区)毕业生进入,不得以非本地生源为由拒绝接收。三、完善就业办法,推进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一)普通高校毕业生、省级优秀毕业生,采取供需见面和双向选择的方式落实就业单位。其中毕业研究生在就业服务范围内就业,本、专科毕业生在全市范围内择业,委培生、定向生按协议就业。本科毕业生年底前仍未落实单位的,由市毕业生就业主管部门分配到生源县(区)或专业对口的市直企事业单位,有关部门、单位要妥善安置。各级毕业生就业主管部门要积极推荐专科毕业生就业。优先推荐和安排优秀毕业生就业,对毕业时未落实就业单位的省级优秀毕业生,毕业生就业主管部门要优先推荐,也可直接向需求毕业生的单位下达安置计划。2年内在原就读学校保留户籍关系、档案的毕业生,按照鲁政办发〔2002〕24号文件有关规定执行。(二)电大普通班毕业生、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毕业生主要面向生源地就业。毕业生在择业期内落实就业单位的,持《就业报到证》到用人单位报到,户籍关系、档案等转至工作单位,享受普通专科毕业生的各项待遇,不再办理录用干部手续。(三)普通中等专业学校毕业生实行介绍就业的办法。毕业生离校时落实就业单位的,由就业主管部门办理介绍就业手续;离校时未落实就业单位的,其户籍关系、档案转至家庭所在地。毕业生持《普通中等专业学校毕业生就业推荐书》进入人才市场自主择业。在择业期内落实就业单位的,由市级以上毕业生就业主管部门办理介绍就业手续。(四)师范类毕业生的就业首先要服从我市各级各类学校的需要,各县(区)要在做好教师队伍结构调整的同时,尽量吸纳师范类毕业生到农村中小学任教,提高农村义务教育质量。师范类高校毕业生生源不足的,根据需要,可选拔适合做教师工作的非师范类毕业生到各级各类学校任教。教育系统确实无法安排的,允许其面向非教育系统自主择业,由接收单位凭有关证件报经人事部门同意、教育部门鉴证后,办理就业手续,并免收师范教育培养费。(五)各类计划内毕业生,择业期满未落实就业单位的,按照鲁人〔2000〕3号文件规定办理。(六)鼓励大中专学校毕业生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逐步实行学业证书与职业证书并重的制度。四、拓宽就业渠道,引导毕业生多渠道、多形式就业(一)鼓励毕业生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最需要的地方就业。国有企事业单位要积极吸纳人才,招收人员要优先从毕业生中选用。要采取积极措施,疏通毕业生到基层就业的渠道,鼓励和引导毕业生到中小型企业、小城镇、城市社区和农村工作,或从事民营经济活动。对到非国有单位就业的毕业生,用人单位要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与所聘毕业生签订劳动合同,为其办理社会保险手续,缴纳社会保险费,保障其合法权益。当地人事、劳动和保障等部门要按照有关规定为其提供相关服务。公安部门要积极放宽建立集体户的审批条件,及时、便捷地办理毕业生的落户手续。(二)扶持毕业生自主创业。有条件的县(区)和单位应设立毕业生创业基金,帮助毕业生走科技创业、自谋职业的成才之路。自主创业的毕业生,要按照当地政府的规定,到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办理社会保险登记,缴纳社会保险费。各县(区)应尽快在人事代理、社会保险、户籍管理等方面作出相应规定。毕业生自主创业,享受有关工商管理、税收等优惠政策。毕业生在民营企业工作或创办实体,按照《滨州市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意见》(滨政发〔2002〕60号)执行。五、加快发展和完善毕业生就业市场(一)各县(区)、各学校要积极创造条件,组织举办不同类型的供需见面、双向选择洽谈会。举办招聘活动要坚持为毕业生和用人单位服务的宗旨,不得以营利为目的,并按规定程序报批。要积极推动毕业生就业信息管理手段现代化,充分利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开拓毕业生就业市场,开展网上求职和网上招聘活动。各县(区)、各学校要积极创造条件,尽快开通毕业生就业信息网站。(二)各县(区)、各学校要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广泛开展多种形式的就业指导活动,为毕业生顺利就业搞好服务。各学校要把开展就业指导服务作为办学的基本功能和基础工作,加强毕业生的择业教育,搞好就业信息的收集利用,组织开展“双向选择”活动,增强就业指导服务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要加大对就业工作的投入,加强对工作人员的培训,保证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工作正常开展。(三)建立未就业毕业生登记制度和培训机制。就业有困难的毕业生可到生源县(区)毕业生就业主管部门办理求职登记手续,就业主管部门要经常为这些毕业生提供就业信息,做好就业推荐服务工作。对短时间内难以落实就业单位的毕业生,各县(区)应根据社会需求,组织毕业生进行职业技能培训,帮助他们尽快走上工作岗位。(四)各县(区)、各类用人单位要按规定及时提报需求计划,凡不提报、不公开需求信息、自行接收毕业生的,就业主管部门不予办理有关手续。国有企事业单位接收毕业生要公开选人条件和办事程序,实行平等竞争、择优录用,不得搞“暗箱”操作。(五)严格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收费管理。各级、各部门、各学校必须严格执行国家和省有关收费的政策规定,不得擅自增加收费项目,扩大收费范围,提高收费标准。对违反规定的,要严肃处理,并追究有关领导和当事人的责任。六、加强毕业生派遣工作管理(一)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报到证》、普通中等专业学校毕业生《就业通知书》、《毕业证书》和经毕业生就业主管部门签证的《就业协议书》,是毕业生报到和办理户籍关系的主要凭证。用人单位凭《就业报到证》或《就业通知书》(《就业推荐书》)、《毕业证书》、《就业协议书》接收毕业生,其他证明一律无效。毕业生报到手续不符合上述规定的,各县(区)、各部门、各单位不得接收,公安部门不予办理户籍关系。(二)毕业生到用人单位或毕业生就业主管部门报到,须出具毕业生《报到证》或《就业通知书》(《就业推荐书》)、《毕业证书》。毕业生《就业协议书》鉴证、调整改派、录用等手续,均由接收单位按有关规定到毕业生就业主管部门集中办理。非国有单位接收毕业生,由其托管单位或委托代理的人才服务机构负责到同级毕业生就业主管部门办理接收手续。七、做好毕业生就业宣传教育和就业指导工作各级毕业生就业主管部门要进一步转变职能,广泛宣传毕业生就业形势和政策,努力做好毕业生需求信息的收集、整理和发布工作,协调组织好当地毕业生的“双向选择”活动。各学校要把就业指导课纳入正常教学计划,采取多种形式,对毕业生进行思想教育、形势教育、政策教育及职业意识和求职技能等方面的教育,使毕业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择业观,正确处理个人利益和国家利益的关系,到国家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八、切实加强对毕业生就业工作的组织领导大中专毕业生是我市人才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追赶战略”、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各级、各部门、各学校要从全市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出发,充分认识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重要意义,将毕业生就业工作与优化人员结构、提高队伍素质结合起来。要切实加强领导,及时研究解决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千方百计地把工作做深、做细、做扎实。各级人事、教育、计划、财政、公安、劳动和社会保障等有关部门要密切配合,通力协作,确保全市毕业生就业工作顺利进行。滨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二○○二年七月五日主题词:人事教育毕业生就业通知抄送:市委各部门,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室,市政协办公室,市中级法院,市检察院,滨州军分区。滨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2002年7月8日印发
山东滨州优惠政策
更多政策
滨州市人民政府关于沾化区古城镇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
2024-12-30
滨州市人民政府关于沾化区下河乡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
2024-12-30
滨州市人民政府关于沾化区海防办事处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
2024-12-30
滨州市人民政府关于沾化区黄升镇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
2024-12-30
滨州市人民政府关于沾化区泊头镇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
2024-12-30
滨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博兴县湖滨镇柳桥村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项目拆旧安置实施方案的批复
2024-12-24
滨州市人民政府关于惠民县辛店镇三堡联村等2联村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区拆旧实施方案的批复
2024-11-11
滨州市人民政府关于滨州市滨城区GY01(工业)-02街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的批复
2024-07-11
滨州市人民政府关于滨城区秦皇台乡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
2024-07-03
山东滨州产业园区
-
滨州工业园
山东-滨州-滨城区
-
滨州工业园区
山东-滨州-滨城区
-
滨州华盟汽车产业园
山东-滨州-滨城区
-
滨州市滨城区尚集现代农业示范园
山东-滨州-滨城区
-
滨州市滨新文化产业园
山东-滨州-博兴县
-
滨州市沾化区鼎丰农业产业园
山东-滨州-沾化区
山东滨州招商引资
招商政策
投资流程
土地招拍挂
厂房价格
注册公司
优惠政策
山东滨州投资流程
外商投资
买地自建
厂房租赁
写字楼租赁
公司注册
优惠政策







- 联系我们
- 企业入驻

立即获取